李少凡
新課程要求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師生關系的民主性、教學模式的多樣性和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從而為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作為政治課教師在教學中更應充分把握好機遇,在“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指導下,注重發展和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把課堂教學的著眼點放在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上,教學的目標放在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綜合提高上。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做到以下幾個轉化。
一、教學思想要轉化
新課程的教學既要傳授知識,更要教給學生學習的能力和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明確地意識到“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以外,他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鴯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現實中政治教學隨著應試教育的發展,已向畸形方向演變,政治課教學只是單純的傳授知識,應付考試,最終導致教師死教學生死學,成為灌輸式的教學,教師多教多得,少講少得,不講不得,從而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此,在政治課教學中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作為政治課教師不僅要做到心中有學生,要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的創造性和獨立性。而且,政治課教師要從以自我為中心的圈子跳出來,轉移到以學生為中心上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生動活潑自由愉快地去學習。
二、精選案例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的需要,引導學生圍繞案例進行研究、討論、評價、總結,并借此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較為合理與較為科學的案例,再結合自身生活體驗和感悟,便可以充分的展開思考,獨立的發現問題、分析和討論問題,最終經過分析與討論得出合理的結論,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會得到培養。所以說,案例教學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是一大“法寶”,但所選的案例必須具有精典性、真實性、趣味性和目標性。一個知識點可以用多個材料、事例來加以例證、說明,但課堂教學的時間又是有限的,所以我們要精選案例,選出能夠反映事物共同本質的精典案例,使學生正確理解所學的基本原理的概念和內涵。真實性就是要求所選案例是生活中真真切切有過的事或人,最好是身邊發生的事或人,讓學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理解得了。如果所舉案例是胡編亂造、道聽途說的,一旦被學生揭穿,不但教師的品格會被學生懷疑,政治課上講的內容學生也就會認為是假的。所以案例一定要具有真實性。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案例的趣味性是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關鍵,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真正投入理解、分析、思考的學習過程中去,進而領悟和掌握基本原理。案例必須具有一定的目標性,因為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都有相應的教學目標,要完成教學目標,使用的案例必須有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和課堂效率的提高。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案例的選擇一般都要注意這四個方面。案例提供給學生之后學生便會積極思考,調動起積極性和主動性參與討論,并且會對案例進行分析和大膽質疑,運用各種學科的知識對案例進行剖析,不斷地進行自己的加工與推斷。因此,案例分析的過程是一個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全面分析能力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過程。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發展應該是多領域的發展,包括知識、情感、人生觀。政治課堂教學不單純是一個認識過程,還是一種情感的過程。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既是傳授知識的過程,又是情感滲透、交流、互動的過程。“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它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以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和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學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情感教育通過在教育過程中尊重和培養學生的社會性情感品質。發展他們的自我情感調控能力,促使他們對學習、生活和周圍的一切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與人格特征,真正成為品德、智力、體質,美感及勞動態度和習慣都得到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情感運用非常重要,情感運用適當,能夠加強學生的認知情感,增添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樣學生在所學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認知情感又是激勵老師更好教學的“興奮劑”。這樣師生情感交融、共鳴,推動著教學過程中產生一層又一層的情感“浪潮”,形成融洽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性、積極性和實效性。情感教育寓于思想政治教學的各個環節,是思想政治教學的一大特征。教學實踐證明,教學過程中情感運用是提高教學實效的“助推劑”。因此,“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對于政治老師來說顯得特別重要。
三、教學過程要轉化
學生在創設的問題情景中,借助老師和同學提供的信息幫助,利用教材、時事等必要的學習資料,圍繞問題,收集、加工、處理信息,最終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方式,得出問題結論,獲取新知識。教材通過設計探究情境引導啟發,提出要求,在“交流討論”“欣賞感悟”等環節中充分地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讓學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通過“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進行綜合分析,形成觀點,加深認識,培養學生全面的、歷史的分析能力。這樣易于學生全身心的參與學習,有利于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豐富和拓展文化知識,引發學習政治的興趣和熱情。同時教師在探究式教學中,結合具體學習內容,適時對學生進行探究式研究方法的教育,“授之以漁”,這也是今后學生終生學習、持續發展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