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英語專業翻譯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技巧重于理論,模仿重于創造的現狀。本文主要在筆譯理論意識和技能意識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以來提高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能力。
【關鍵詞】英語專業;筆譯;理論意識;技能意識
而在本專業的培養方案中則明確提出了要以培養應用型、專業化、國際化的翻譯人才為目標。顯然這樣的現狀并不利于該目標的達成。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在繼承傳統翻譯課教學傳統的同時應更新觀念,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論意識和技能意識,并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從而擴展學生知識面和認知結構,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高素質翻譯人才。
一、英語專業筆譯教學現狀
翻譯是英語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五項基本技能之一,而筆譯水平的高低更是用來判斷一個學生英語水平的直接依據。然而英語專業筆譯教學的現狀卻不容樂觀。雖然《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對學生提出了一定的翻譯要求,但是翻譯課怎么教,教什么卻沒有人能夠準確界定。由于各高校教材選擇不同,各個教師授課方式不同,再加上囿于經驗主義,教師往往在課堂上只教給學生應該怎么譯,而并未說明為什么要這么翻譯,這么翻譯為什么好,這么翻譯為什么不恰當等等。馮慶華曾指出,“長期以來,在大多數翻譯課堂上,仍舊是以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方式進行翻譯技能的訓練,按部就班地從詞法到句法,從習語到修辭,或是介紹翻譯的要求和標準,或是進行漢英句子結構的對比,或是配以例句一一講解翻譯的方法和技巧,或是從報刊雜志名家作品中摘錄一些句子段落供練習,然后給出譯文(材料的選擇多具隨意性,且帶有教師個人喜好的傾向)。由此可見,由于教師多半對翻譯課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并未能很好的引導、啟發學生,其結果導致使學生對于翻譯經停留在表象的感知,只會依照所學一味模仿,缺乏了正確的翻譯技巧意識,并不能能動的掌握知識。
另外,根據對授課年限的調查,一些院校的英語專業只開設半年或一年的筆譯課程,授課時數為72學時,開設一年的只是把周學時減少到2學時,而沒有相應的增加課時數,這并不符合新大綱對于筆譯課不低于3個學期的要求。加上課程性質單一,而教學內容又略為龐雜,使得筆譯教學的課堂中教師教學計劃很緊張,也就沒有時間去培養學生必要的技能與意識。這無異于是加重了學生的學習困難。
二、培養學生翻譯的理論意識
英語專業的學生主要的主要任務毫無疑問是習得英語語言知識以及掌握英語語言技能,這一點重要表現在于翻譯(筆譯以及口譯)能力上,然而長時間以來,英語專業本科的翻譯課都被認為是一門實踐課。盡管如此,我們卻不能因此忽略了掌握翻譯理論的重要性。專職翻譯家韋努蒂就曾批評有些翻譯家輕視理論或不需要進行理論探索的觀點,強調翻譯理論對譯者翻譯實踐的重要性。他說:“沒有理論你無法翻譯。在這兒,所謂‘理論,是指一些假設,依據這些假設,首先是選擇所需翻譯的外語文本;其次是在句子的層面上作出詞語的:擇,排除其他的選擇。這些假設我認為具有理論的性質——翻譯時總得有一些假設。我一直有這些假設。”理論是行為的先導,因此我們在強調這門課程的實踐性的同時也不能夠忽略其理論性。
翻譯教學的“靈魂”是翻譯教學理念,同樣,學生翻譯技能的“靈魂”則是其獲得的“翻譯觀念”。只有將一些相關的語言學的理論貫穿教學中,才有利于學生“翻譯觀念”的獲得,從而發揮理論的正確導向作用,避免實踐的盲目性。筆譯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翻譯史、翻譯觀、翻譯的基本原理、翻譯的標準、翻譯研究及其方法論等。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應向學生筆譯的理論基礎知識,強調理論的重要性。
我們可以看到近年來國內翻譯界學者通過借鑒功能語言學理論并應用于翻譯教學中的實踐取得了不錯的成效這樣的事例。因此我們可以肯定注重培養學生筆譯理論意識所帶來的正面效應,并將其運用到翻譯課教學中,為我們的人才培養助力。
三、培養學生翻譯的技能意識
在對翻譯理論有了基本了解之后,教學的重點就應該投放到技能意識的培養,使學生切實掌握翻譯的技能,以便更好地應用于實踐。筆譯的技能、技巧主要是指筆譯的策略與方法,在很多翻譯專著中這部分都被視為核心。主要包括詞義的選擇、引申和褒貶;詞類轉譯法;增詞法;省略法;重復法;正反、反正表達法;歸化與異化;全譯與變譯等方法。許均教授曾把翻譯技能概括為理解原文,譯語表達,文體適應以及變通手法的運用這四種能力。因此教師在翻譯課程的教學中更應該教授給學生筆譯的策略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與創造意識。這個問題對于像對本科生這樣的初學者授課來說無疑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翻譯技巧被納入英語專業翻譯課程教學中的重要部分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因為它是翻譯技能的有機組成部分。從字面理解翻譯技能即是翻譯技巧與翻譯能力的綜合,兩者相輔相成。因此當學生掌握并內化了翻譯能力也就是獲得了翻譯技能。翻譯課現狀也從側面佐證了這一點。這個問題在翻譯教材中被多次提出、討論。雖然很多人認為翻譯并沒有既定的規則,但是一定的翻譯技巧特別是為初學者的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助力,避免初學者走彎路。翻譯技巧的重要性給教師們提出了新的挑戰,即怎么才能夠培養學生筆譯的技巧意識,使他們能夠生“巧”利于他們之后的獨立翻譯。
翻譯技巧的掌握還要求學生善于運用一些輔助工具。這些翻譯工具的使用使得譯者能夠更加準確生動的進行雙語互譯,是筆譯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技能與技巧。
針對非翻譯專業的本科生來說,劉宓慶曾指出翻譯技能的培養主要是對于基本技能的訓練,主要包括:①同步轉換直譯練習;②同步轉換異譯練習;③翻譯的常規處理手段練習;④翻譯的基本變通手段訓練。這些訓練在翻譯課程中都能夠起到訓練、培養的作用。
四、結束語
通過上述討論,對培養英語專業筆譯理論意識以及技能意識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在之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們應該沿著這個合適的切入點積極地投身翻譯課教學改革。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建活躍的課堂,教學相長。只有這樣才能夠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為其今后的獨立翻譯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西玉.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若干問題的思考[J].中國翻譯,2010,31(6):29-33.
[2] 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
宋小琴,31,女,湖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翻譯,文化對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