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芳
【摘 要】作業主要是指孩子們在教室里完成不了,在放學后完成的任務。教師將任務分配給學生,讓學生放學后進行思考研究,這是在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結合的過程,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隨著中國教育系統的改革,減負教育在我國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制定設計合理的教育課題,已經成為當務之急。這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從而成為一個令人關注的重要問題。根據中國目前的水平,初中外語教學已經有了一個很大的進步,但功課的設計方案,也有更多的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們的初中外語教學改革的深入。
【關鍵詞】家庭作業;教育體制;家庭作業設計
在初中外語教學和學習中發揮積極的作用的外語課題,是教師了解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實施,也是學生復習和鞏固課堂學習的外語知識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初中外語課題設計太局限于書本知識,很少關注內在價值的功課,缺乏具體的工作,工作量太大,工作內容貧乏,導致學生缺乏興趣。在外語教學過程中,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能力的發展,也影響了外語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初中外語教學中,教師應繼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結合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功課精心設計,以激發學生完成功課的興趣,外語學習和應用領域不斷拓展,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實際外語能力。
1當前我國初中英語家庭作業設計存在的相關問題
1.1缺乏明確的目標
教師在外語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功課的知識基本上都是基于了解每天安排的課程量,也沒有真正明確的目標任務,沒有注意到哪些學生需要掌握一些老師的重點或者干脆不給學生設計合理的功課意識,而是直接使用一些相關的同步信息,這樣就使得學生做功課,復習功課時,完全被困在題海戰術,這也未能把握及時掌握,不僅不能達到目的浪費時間,也限制了學生的思路。
1.2作業的設計沒有突出學生的個性差異
筆者據相關調查發現,初中高學校外語老師外語課題布局中的80 %時,和學生的個性安排有沒有什么區別,教師在課題設計的55 %是從教科書的基本派生,不管什么學生分配的基礎時間是相同的,完全忽略了學生的個人能力和性格上的差異。我們說,教學應該是讓學生體會的個性化的功課,所以應該安排個性化功課。
1.3設計的作業過多,學生負擔重
筆者根據之前的研究總結出, 55 %的學生每天花1~2個小時完成功課,比如外語學習,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的基礎薄弱,甚至需要3~4個小時才能完成老師安排的工作。功課占用學生放學后的樂趣放松的時間,學生們雖然基本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任務,但學習興趣卻降低了。
2優化初中英語家庭作業設計的有效策略
2.1貼近生活,讓家庭作業更生動
接近學生生活的外語課題,巧妙地結合了每個學生的個體特征,比如生活條件等因素。在進入外語學習的孩子,用他們自己的方式,來顯示對外語語言的感知,通過提供足夠的空間,為學生完成功課,從而可以激發興趣,體驗到自己的外語知識的價值。因此,教師在初中外語課題設計課題,不能只限于書籍,和練習輔導資料等太多的內容,而應深入學生生活,關注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情感需求,讓學生掌握的“最后發展過程”,學生自己的生活外語課題設計完全沒有達到效果。
2.2把握難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學習,以及體會外語水平的認知學習能力的差異,不同學生的外語知識得以提高,并了解和掌握不同語法概念的區別。因此,教師在初中外語課題設計中,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掌握外語課題難度,分層安排,如教師必須設計和選定的課后課題兩個種的功課,選功課更加靈活和堅實的基礎,學生的學習能力,改善和擴大主要專注于必做的功課主要練習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并努力使課堂作為一個整體來掌握知識。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不同程度,不同復習時間的功課學習,然后充分發掘和發揮自己的潛力去學習,去體驗他們成功的喜悅。
2.3強調應用,注重學生的實踐探索
語言學習不能局限于課堂教學和書本上的知識,而是應該被放置在現實的生活的過程中,使學生能夠真正“在學校學習理論,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理論。 ”因此,教師在外語課題的設計,注重學生的實踐探索和情感體驗,充分發掘和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外語語言教育資源,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外語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語言技能。
總之,我們知道,初中的外語課后課題設計的質量,在中國當前的教育體制改革是一個困難的課題,問題是更多的就業機會沒有被發掘。有很多相關??教師在設計應該反映,學生的學習方式盡可能的有所差異,在提高學生能力時,為了重視激發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就要以外語聽,說,讀,寫能力為主要目標,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體會到樂趣。
參考文獻:
[1]劉慧,莊賀惟. 初中英語家庭作業設計現狀調查與分析[J].教學園地, 2010(11)
[2]王學. 求真、求效、求活、求新——初中英語家庭作業有效設計的四個維度[J].中學英語之友·中旬, 2011(12)
[3]李水虹. 優化初中英語家庭作業設計策略淺析[J]. 教學感悟,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