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爾佳
【摘 要】教師專業成長,就是讓教師個體有一種強烈的內需和渴求,有一種知之不足的意愿和期待。讓教師專心致志地去專注和鐘情自己的專業發展,去自覺自主地尋找自己職業生涯的原動力,潛心潛力地去蘊納自己專業成長的必備元素。
【關鍵詞】教師專業成長;校本研究;公開教學;博客交流;反思
教師通過習得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實施專業自主,并逐步提高自身從教素質。由于教育的動態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質只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才能得以不斷認識和提高。教師的專業成長雖然在很大的程度上受教師所處環境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取決于自己的心態和作為。如何架設行之有效的專業成長的通道?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的重大課題。
一、校本研究的沃土上,做一個快樂的耕耘者
校本研究是基于學校發展、教師成長的研究。立足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使教學研究成為教師的職業生活方式、思想行為方式。還可以形成學校文化,營造務實、融洽的教研氛圍,為教師展示自我提供平臺。
(1)課題研究。研究的問題來源于教師。教學之中,以“面對真問題,展開真行動,獲得真發展”為目標,有效地促進教師對教育規律的認識,強化教育科研的能力。研究的問題,以學科組、教研組為單位開展研究,培養了教師團隊協作的精神,使學校真正成為一個教研的實體。
(2)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把先進的理念通過課例為載體進行研究,強化了教師實踐智慧,發展了教師反思能力。研討內容包括:教師設計+教學實錄+教學反思。讓教師始終以研究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改進教學行為。執教者個體反思,輔以同伴互助逐步改變自己的觀念和行為,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3)教育沙龍。教育沙龍可以營造寬松自由的研究氛圍,每次就一個課改話題展開討論,不強求統一的結論,旨在開闊思路,引導思考,加深教師對某一問題的認識,尋求更多的教學策略,探索課程改革中的新方法、新模式。通過交流,加深了認識,形成了新的教學策略。
二、公開教學的磨礪中,做一個智慧的汲取者
公開課的類型有校內的公開課和各級各類的觀摩課、賽課或評優課。校內公開課的作用是為教師提供了一個真實的研討情境,大家互相聽課、互相借鑒和研討。各級各類的觀摩課、賽課或評優課,被賦予代表一所學校或一個地區教學水平的重任,傾注了全體教師及相關專業人員的集體智慧,可以說,在公開課的磨礪下,縮短教師的成長周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催化劑,也是成就名師不可缺少的磨練。
三、教育博客的碰撞中,做一個思想的共享者
教育博客是教育工作者的網上家園,是知識管理、行動研究、專業引領、同伴互助的平臺。教師除了可以在網上搜集自己需要的資料外,網絡還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方式,它可以把遠隔千里的老師聚在一起,形成即時互動式的交流。
(1)知識共享。教師可隨時隨地將自己的教學心得、教案設計、課堂實錄、課件等上傳發表,超越傳統時空局限,促進教師個人隱性知識顯性化,共享自己的知識和思想。同時,可以有效實現同行之間信息資源的共享,借鑒和效仿教育教學信息,減少許多重復性的工作。
(2)同行互動。一個精彩的貼子,往往起到“招鳳引蝶”的效應——吸引眾多的博友光臨、引發眾多的自由評論。通過參與回復、討論,可以體驗他人思想、分享他人經驗,使我們在自己的工作圈內無法解決的問題得以順利解決,使自己的思想觀念與知識結構實現跨越式的提升和發展
(3)專業引領。博客是一個遠程技術幫助的平臺,針對特定的專業領域開設的博客網站,通常都是由該領域的專家或造詣較深又熱衷于技術和網絡、樂于奉獻的學者充當博客。他們不斷向讀者展示該專業最核心的問題、最新的趨勢和發展、最好的文章、期刊和網站等。
四、教學反思的智慧中,做一個理念的升華者
華師大葉瀾教授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則可能成為名師。反思處處可為之,時時可為之。”我們可以反思其成功之道,也可以反思其不足之處。
(1)教后記。教師上完一個課題之后,及時分析總結這一課的成敗,重視認識和作出評價,肯定成績,找出存在問題,分析具體原因,及時提出改進教學的措施。教后記是從教學實踐中產生的,它是教師思想智慧的結晶。教后記寫作內容涉及到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它包括對教材內容的取舍或補充,對教學目標的確立,對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對教學內容的組織,對教學方法的選擇,對教學媒體的運用,對學生學習的設計等等。教后記的寫作要做到迅速及時、實事求是、有的放矢,否則就會失去靈魂,失去價值。
(2)群體反思。教師的個人反思與“個人理解”畢竟有一定的局限,如果有同事參與相互講座、共同分析,提供“不同意見”、“多種聲音”,可以促使教師借助集體的智慧,不斷糾正個人理解的偏頗,從而進行更深刻、更全面的反思,使教師理念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升華。如年級組進行單元教學反思、學科組進行期中、期末反思,并將反思匯編成冊。
教師是新課程的實施者,教師專業水平的直接影響到課程改革。每一所學校都要根據校情、師情、生情的特點,努力為教師搭建專業成長的平臺,尋求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新途徑,讓教師專業水平與新課程改革齊頭并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