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坤
摘 要:社會課教學內容涉及古今中外,較為繁雜,但教材文字簡明,彩圖占有很大的比重。教師應盡可能地運用教材中的圖片,并引導學生自己去了解有關家鄉的、祖國的、世界的資料,以激發學生的學校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看圖學文;社會;窗口
一、看圖學文
教師要充分發揮社會教材中插圖的作用,根據圖意,讓學生先看圖說話,把觀察與表達、思維與語言結合起來。
1.看圖讀文
社會課把許多歷史、地理知識作為社會常識來處理,教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指導學生看圖,如,《張衡祖沖之》中張衡的科學成就指導學生看地球儀的外觀圖,通過看圖讀文,使學生對地球儀的作用和準確性有了全面的了解。這樣學生就容易理解為什么月球上留有張衡的姓名了。
2.看圖說話
要充分利用課文插圖,讓學生多看、多說。如,教學《黃土高原》時,先引導學生觀察黃土高原的插圖,再提出黃土高原是怎么樣形成的,黃土高原為什么會出現千溝萬壑的景象,當地人民是這樣改變這種面貌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并結合課文展開聯想。一方面了解黃土高原的歷史狀態,另一方面了解建國后水土流失的情況大有好轉。
二、借圖育情
教師要準確把握教學要點,啟發學生憑借圖文展開合理的想象,補充文中沒有敘述和圖上難以反應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浪花。
1.借圖創設情境
社會教材憑借插圖進行優化處理和再創造。如,教學《家庭與鄰居》中遠親不如近鄰時,根據課文內容,將單幅圖制成多幅圖,并配上錄音解說:“兒子出差、李奶奶生病、小青的爸爸陪李奶奶去看病、給李奶奶端飯、小青拿牛奶。”構成完整的課文插圖。錄音機里傳出李奶奶的聲音,真是遠親不如近鄰。“小青一家帶我勝過親人。”聲圖并茂,學生自然明白了遠親不如近鄰的道理。
2.借圖培養情感
如,《首都北京》一課,開始采用了九幅直觀彩圖與祖國的心臟這一比喻配合,使學生在美麗壯觀的圖中認識到首都北京是全國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的中心,接著用五幅舉世聞名的古跡,讓學生對首都北京這一歷史悠久的古城有了感性的認識,再用衣、食、住、行這四幅圖展現出北京改革開放后出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樣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
總之,社會教學中抓住教材圖文并茂的特點,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圖是學生學好社會課的窗口。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榆縣瞻榆鎮義慈小學)
編輯 劉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