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斌


摘要:從武星寬老師潑墨重彩繪畫作品的畫面布局、色彩應用、意境體現(xiàn)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探討后,筆者認為武星寬老師的繪畫作品至始至終貫穿著設計理論的知識體系,尤其是設計美學特征尤為明顯。
關鍵詞:武星寬;繪畫;被設計;藝術性
設計是一個西化的專業(yè)名詞,設計就是設想、運籌、計劃與預算,它是人類為實現(xiàn)某種特定目的而進行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在繪畫中談及較多的都為“構圖”,狹義上講:構圖是藝術家為表現(xiàn)一定的思想、意境、情感、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運用審美的原則安排和處理形象、符號的位置關系,使其組成有說服力的藝術整體。中國畫論里稱之為“經(jīng)營位置”“章法”“布局”等等,都是指構圖。其中“布局”這個提法比較妥當。因為“構圖”略含平面的意思,而“布局”的“局”則是泛指一定范圍內的一個整體,“布”就是對這個整體的安排、布置。因此,構圖必須要從整個局面出發(fā),最終也是企求達到整個局面符合表達意圖的協(xié)調統(tǒng)一。此上種種在筆者看來都為傳統(tǒng)繪畫畫要精髓,而對于武星寬老師的繪畫作品則稱其為“設計”更為合理,也更為貼切。
一、畫面的“布局”是精心設計的
氣勢磅礴、剛柔并存、動靜結合,空曠中空靈、堅定中剛硬的《祥云吉地》(圖1)、《云走天籟》(圖2)都展現(xiàn)了其設計獨具匠心的一面。在構圖上都采用黃金分割比例,恰到好處地安排了剛與柔、動與靜的分割方式,給人呈現(xiàn)了大山石沉穩(wěn)的厚重感,兩幅作品比較而言,《祥云吉地》采用飛舞靈動的筆發(fā)展現(xiàn)了蒙古大草原上行云跑馬氣象,當盯著飛云靜看時總覺得有種快要盯不住的感覺,那種情景也許只有去過大草原的人才會設身處地的感受過,我是去過大草原的為此當我再看武老師的這幅畫時,能深刻地感受到畫中的意境。在耳邊仿佛聽到騰格爾先生的《蒙古人》和《天堂》的情景。那些黑白相生、濃淡相宜是飛云筆墨里流露著武老師對家鄉(xiāng)熟悉景象的再提純再提煉與再設計。《云走天籟》的畫面中表現(xiàn)的是更為安靜、和風細雨、輕柔的高山頂上的行云,應用二次疊加黃金比構圖方式使得高山緊貼著雨云,蒼勁有力的大筆刷山石有種線面體三位一體的視覺感受,這種手法在設計中才是真正施展的技法技巧但在這里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沒有人覺得生硬倒覺得氣勢恢宏,彰顯著西北的獨特地貌特征。在筆者看來與五代著名山水畫家荊浩的《匡廬圖》可媲美,一線天、場面浩大、氣勢雄偉、空間感極強。
當再去賞析他的《繪蒼姿麗態(tài)》圖3、《禪風浩氣走千山》圖4時,為他那用干練的點、線、面元素所塑造的層次繁多,多而不雜所感染;點的大小相生,線的粗細有致、曲直兼顧,面的虛實交替、濃淡對比、黑白有致,筆觸的干濕濃淡恰到好處,感覺就是與生俱來的那種渾然一體的大自然景象的再現(xiàn)。在畫面中透露著武老師對畫面布局的獨具匠心、胸有成竹、一氣呵成的那種北方蒙古民族骨子里才有的堅定、豪放、剛毅。乍一看這就是一幅意象化的平面肌理構成設計作品。那些均衡變化、多樣統(tǒng)一;對比呼應、虛實相生;節(jié)奏韻律、錯落有致;遮擋含蓄、隱喻隱現(xiàn);整體聯(lián)系、比例協(xié)調的形式語言原理和形式美要素的表現(xiàn)應用在此得以完美展現(xiàn)。原來歸結在設計專業(yè)上的美學法則在此得到了由衷的釋放,忽然懂了好多,原來國畫也可以被設計。
二、畫面的“設色”更是精心設計的
視覺藝術有兩個最重要的因素:一是形,二是色,就像人的兩條腿。相比較之下,色彩對觀眾來說往往是第一位的,因為它是很誘人的感官手段,情緒性重,對畫面的整體氣氛有統(tǒng)領作用。因此,色彩是繪畫表現(xiàn)的重要手段,是繪畫形式語言的主要表現(xiàn)因素之一,也是打動觀眾的第一魅力所在。[3]我們應該看過工筆重彩中的絢爛的色彩暈染、西方風景油畫中的五彩斑斕的色彩堆積、山東楊家埠重用原色的年畫、陜西鳳翔用色對比強烈彩繪泥塑……但是武星寬老師的潑墨重彩繪畫還是另類的。武老師在其繪畫中表現(xiàn)的最為絕佳的是色彩的對比關系。在色彩構成課程中對色彩的對比表現(xiàn)歸納為:色相、明度、純度、冷暖、補色、面積等。而武老師在作品中重用的是其色相、明度、純度、冷暖、面積的綜合強對比。通過純色在強度上的充分對比,同時純色等量并列,色彩相得益彰,更加強烈。在視覺張力的最大化上達到極致。通過冷暖色兩端的高明度純色中選擇用色(較多作品采用紅與藍色)表達相互的爭奇斗艷、彰顯那種曠達的蒙古民族氣質氣節(jié),在牡丹花的表現(xiàn)中尤為突出。武老師曾提到:“我更愛畫野牡丹。”也許他提及到的野牡丹是針對“國色天香”繪畫系列,代表富貴的、唯美的、嬌色的牡丹花。雖然武老師畫作中起名為《嬌丹宗容》圖5、《嬌容露紅顏》圖6,但是在筆者看來在武老師筆下的嬌容已是時下女青年的形象展現(xiàn),具有紅色娘子軍的風范。不再是朝廷后宮的佳麗。在色彩強對比的表現(xiàn)下展現(xiàn)著那種與他人不一樣的傲骨情節(jié)。有著一種性格的存在,豪放、豁達,有種口直心快、不拘小節(jié)、雷厲風行的爽朗勁。這種性格便是蒙古民族氣節(jié)里特有的,不需修飾、不需強求,這也許就是蒙古民族的淳樸、本真,在武老師的繪畫作品中一覽無余。而這種風格的展現(xiàn)不是所有蒙古族繪畫家都能表達的出來的,它需要更多的民族情結、民族情感、生活閱歷、思維提煉、技法展現(xiàn)以及繪畫之前的再設計,而恰恰這些才更是武老師所特有的,也許只有武老師才能夠完美駕馭。
三、畫面的“意境”是情感 與景物的高度融合生成的,同樣也是精心設計的
意境,是具有典型性的藝術形象及其所誘發(fā)出的藝術聯(lián)想的總和,而對物象的具體營造與構成方式則是創(chuàng)造這種典型性和誘發(fā)藝術聯(lián)想的契機。人的思維當凝練到一點上全神貫注時,就會出現(xiàn)條理細微的、邏輯嚴密的專注這個點,那么這時產(chǎn)生的意象便是具有設計性邏輯思維的。而這種設計性的邏輯思維是建立在一定的思想情緒之后的,思念、回憶、愿望、憧憬……便是繪畫家在繪畫之前進行思胸中之竹的動力所在,這也便是設計性邏輯思維的前奏。武老師出生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上,對家鄉(xiāng)的千山萬水有著母親般的感情,正因為如此,在他的畫作中,多體現(xiàn)蒙古的大山以及草原,《月映敖包》圖7、《醉游漠北高原》圖8,便是及好的例證。《月映敖包》乍一看就是平面設計作品,線面體的最完美結合。凝練厚重的天空、皎潔的明月、寧靜的敖包,頓時間那種草原人家的感覺油然而生,這種抽象的“具象化”視覺畫面不需要講、不需要解釋誰都看的懂。在寧靜中或思鄉(xiāng)或向往的心理一時間拉近了作品與賞析者的距離。給離家游子的那種溫情、給向往者那種親近在這里融合了,融合的就好像在現(xiàn)場——你就在那里!《醉游漠北高原》其畫名中就有著一種被設計的韻味,酒醉中都還念著漠北高原。難到清醒的時候就沒有嗎,我想清醒的時候是倍加的一種情懷!再看畫面那舞動的流云、相互交談的山峰好像在述說著那里唯有的故事,整幅畫面就是“動與情”。我被感染了、我被感動了!因為這是武老師精心設計的動人場景、是武老師對家鄉(xiāng)山水、云地真情實感的體現(xiàn)。這種真情的流露是本真的,不需要裝飾的,也沒有必要掩飾。情到動時自外露,這便是藝術的境界。
“小藝術”在文藝復興時期從“大藝術”中分離出來,沿著實用主義道路形成了“設計”。而今在人文意識的形態(tài)下又開始有了融合的趨勢,藝術的發(fā)展也許本身就沒有嚴格的界限,只是人們在研究時做了相對的區(qū)分罷了。而設計的理念尤其是那些形式美學的理念更是藝術美學中相同的美學精髓。如何應用、用于何處也許這是更多的藝術家、設計師所研究的重點所在。而在這里,無疑武老師已經(jīng)走出了一條道路,并且已經(jīng)獲得了可喜成果,在這里為他喝彩,愿他另類的“被設計了的繪畫”作品再放異彩!
【參考文獻】
[1]劉黎明.談中國動畫的民族藝術特色[J].戲劇之家,2010(03)
[2]何國清.由“中國學派”動畫勢微說起[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研究卷),2008(04)
[3]潘魯生.美哉,中國動畫—從本土形象中尋找動畫形象[J].設計藝術,2005(01)
[4]邢丹.當代動畫藝術全球化與本土化的文化解讀[D].上海:上海大學碩士論文,2004
【作者單位: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昌吉學院美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