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云英
如今,聰明人太多,傻瓜不夠用了。
聰明人之所以聰明,是因為他們善用潛規則;而傻瓜之所以為傻瓜,是因為他們死守規則。聰明人永遠在逃避規則、扭曲規則,讓規則為一己服務;傻瓜卻總是在執行規則、維護規則,一心為規則服務。然而,規則的受益人常常不是規則的守護者,而是規則的破壞者:溜須拍馬者青云直上、意氣風發;埋頭苦干者默默無聞出頭無日;利欲熏心、不擇手段的奸商賺得盆滿缽滿;老實本分、誠實守信的商家慘淡經營難以為繼;巧取豪奪者暴富;遵規守紀者至貧;破壞規則者暢通無阻;遵守規則者舉步維艱……于是,不遵守規則的聰明人越來越多,遵守規則的傻瓜越來越少,以致我的文章只能用徐燕琳、肖正德這樣不純潔的傻瓜。
聰明人一多,人心就遠了。誰都在算計,誰都在反算計,卻又誰也逃避不了被算計。我們一直在防范,陌生人之間、同事之間、閨蜜之間,甚至戀人之間、夫妻之間也都陰奉陽違,各打算盤。因為,誰也不愿意做那個被算計的傻瓜。
二○○五年,我在鬧市買了一套單身公寓,同行者挑了角落里一個單間。我甚為不解,我這間戶型好,窗口就是外墻,通風采光都不錯,他那間呈不規則的四角形,唯一一個采光窗所在的外墻上有水塊泥板平展出去兩三米寬,陽光照不進來不說,也沒法通風。他買下后把窗口鑿開,改成一道門,請裝修師傅沿著平展部分的外沿砌了墻。我研讀過法律,知是違法搭建,我想即使開發商和物業不管,執法局也必定是要強制拆除的。可直到前年我們一起賣掉房子的時候,也沒有見任何一個人或單位來找過他的麻煩,他六十平方的單身公寓變成八十平方的套房,比我多賣了二十萬。真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今年二月的國五條引發二手房市的一場地震,一時之間,房產過戶服務大廳人滿為患,買房賣房者挖空心思與政策賽跑,甚至為節省過戶費用不惜上演離婚、結婚的鬧劇。而為了在城鎮化建設這新一輪地產開發中獲利,人們更是無所不能其及,就連丈母娘也能夠和女婿辦理結婚登記手續。在這些善于鉆營的聰明人眼里,利益才是他們唯一的也是最高的行事準則,中國五千年的道德傳統和倫理觀念在它面前一文不值。現實也確實如此,絕大多數的白小箐和孫城者們,并不像我文章里所寫得那么倒霉,他們切切實實地嘗到了違反規則的甜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
而我們這些人,一直都是圍觀的傻瓜。去銀行領錢,急等慢等地排了半天隊,有人推門而進直奔柜臺,在與柜員的嬉笑怒罵間辦完事揚長而去。烈日炎炎,十字路口,紅燈亮了,邊上一個直行者突然拐向右轉路口,突然剎車,掉頭,又右轉,然后悠然而去,留下一陣刺耳的來得及或者來不及的急剎車聲,我們熟視無睹。公共用地,有人占為已有,停車、置物甚至養雞種菜,我們忍氣吞聲繞道而行,我們沒人覺得不妥,沒有一個人跳出來制止……似乎讓破壞規則的人受益本身就是一種規則。
圍觀者的圍觀,讓破壞規則者無所顧忌。
然而,總不能讓他們總是如愿以償,總得讓他們經歷機關算盡總是一場空的下場,總得讓他們明白“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違反規則的叢林法則,總得讓他們因違反規則而受到懲罰。所以,就有了《陰陽違》這篇文章。我讓文中的聰明人白小箐和孫城之流竹籃打水一場空,盡管充當傻瓜的肖正德與徐燕琳亦乏善可陳,而且懲罰的手段也不是那么得正大光明,但我無能為力,因為我活在一個規則與潛規則混亂且并行的年代。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那些自以為是的規則破壞者,妄圖以小聰明來操縱大世界,最終的結果只能適得其反。我期待著那一天。也堅信那一天很快就會到來。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明白。出來混,總是要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