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杰



編者按:三十載德陽的發展亮點紛呈,對此我們選取縣域經濟、工業產業、開發區建設、災后重建四個突出點進行逐一品評。
榮譽榜
★園林城市★全國優秀旅游城市
★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國產糧大縣(區)★11年躋身“十強縣”★四川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區★省現代畜牧業重點縣
背景介紹
旌陽區隸屬德陽市,東鄰中江縣,西連綿竹市和什邡市,北接羅江縣,南靠廣漢市。旌陽區是德陽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近年來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城市規模快速擴張、城市形象大大提升。
30年來,旌陽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縣級經濟綜合實力極大增強。在四川省連續17年的“十強縣”評比中,有11年躋身“十強縣”行列,2011年位居全省“十強縣”第6名。2012年工業增加值位居全市第六。到2016年,旌陽區將在全省提前四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發展亮點
經濟總量:30年增長89.9倍
經過30年的大力發展,旌陽區經濟總量空前擴大。到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82.0億元,比1983年增長89.9倍。位居全省第11位。人均生產總值突破5萬元大關,達到51725元,比1983年增長83.1倍。
工業經濟:工業增加值增長156.0倍
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業基地。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東汽、東電、二重、得陽科技等龍頭骨干企業帶動作用明顯,國家級經濟技術經開區和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聚集能力增強。2012年,旌陽區實現工業增加值246.7億元,比1983年增長156倍,年均增長14.5%,裝備工業占旌陽區工業的比重達到60%以上。
城市建設:建成區面積64.3平方公里
旌陽區城市功能不斷強化,100萬人口的城市規劃,推動城市規模迅速擴大。旌東、亭江城市新區推進產城一體化建設,城市承載能力大大提高。到2012年末,建成區面積達到64.3平方公里。其中,綠化覆蓋面積25.6平方公里。鋪裝道路總面積653萬平方米,有20多條公共汽車營運線路。新建了污水處理廠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城市環境更加優美宜居。曾獲得“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先后被評為“園林城市”和“全國優秀旅游城市”。
城市化進程加快。城鎮化率由1983年的19.5%提高到2012年的63.7%,年均增加1.5個百分點。
居民收入:快速提高
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4729元,位居全省13位,比1983年增長45.9倍,年均增長達14.2%;農民人均純收入10139元,位居全省19位,比1983年增長28.8倍,年均增長12.4%;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余額達到41615元,比1983年增長569.1倍,年均增速高達24.5%。
數字旌陽
廣漢:30年工業增加值增長168.2倍
榮譽榜
★全國農業產業化先進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重點縣★全國園藝產品(蔬菜)出口示范區★全國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生產示范基地★西部最具投資潛力的百強縣
背景介紹
廣漢是三星堆的故鄉,位于成都平原腹心地帶,幅員面積為548平方公里,轄18個鄉鎮,總人口60萬。2010年,廣漢市被評為西部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縣,列四川省第七位、德陽市第一位。
5.12汶川地震后,國家大力支持地震災區發展振興,支持災區重點產業發展和重大項目建設,為全市經濟的加快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臺。
發展亮點
兩大優勢產業形成。廣漢市形成了以四川宏華石油設備有限公司為龍頭的機械冶金制造行業;以益海糧油、米老頭食品、川糧米業為重點的食品行業兩大優勢產業,是全國第二大石油裝備制造基地,西南地區最大的食用油加工基地。2012年二大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60.4億元,占規上企業68.0%;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72.3億元,占規上企業51.6%;實現利潤總額45.1億元,占規上企業61.4%;實現利稅總額54.1億元,占規上企業59.5%。
開發區綜合實力居全省第6位。近年來,廣漢市全力推進開發區建設和發展,2010年開發區綜合實力居全省第6位;2011年進入四川省“1525”工程五百億園區行列。被認定為四川省第二批知識產權試點園區。2012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41.5億元,比1983年年均增長15.3%,銷售收入434.1億元,其中銷售收入過億企業87家,實現利潤33億元,實現利稅47億元。分別占廣漢市規模以上企業的81.4%、82.2%、45%、51.5%。
產業結構更加優化。在地區生產總值中,廣漢三次產業結構比由1983年的44.4∶29.9∶25.7調整為2012年的12.5∶61∶26.5。第一產業比重逐年下降,二、三產業比重逐年上升,實現了產業結構由低層次向較高層次的跨越。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廣漢市的綜合實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數字廣漢
什邡:2012年公共財政收入12.3億元總量全市最高
榮譽榜
★全國著名的雪茄菸之鄉、礦泉水之鄉和書法之鄉。
背景介紹
什邡市,位于四川腹心地帶成都平原,南距成都市50余公里,幅員820平方公里,轄2個街道辦事處,14個鎮,人口約43萬。山區擁有儲量大、品位高的磷礦、原煤、石灰石、花崗石等礦藏和多種林木、藥材資源;壩區平疇沃野,水旱從人,是四川重要的油菜、曬煙、肉豬、蔬菜等生產加工基地。
30年來,特別是近年來,什邡市緊緊抓住“擴權強縣”、“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試點這一歷史性機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什邡經濟發展明顯加快,經濟結構逐步優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
發展亮點
工業經濟加快發展。30年來,什邡已形成了以食品、化工、冶金、醫藥、機械和建材六大支柱產業和工業園區為主導的工業經濟體系,擁有以什邡煙廠、宏達集團、藍劍集團、科新機電、川恒股份、鎣峰集團、美大康藥業、亭江皮化、斯凱制衣、鎣山鋼管為代表的享譽西南乃至全國的強大企業方陣。2012年,什邡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117.7億元,占GDP比重由1983年的45.7%上升到2012年的62.4%。
交通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公路通車里程由1983年388公里增加到2012年1235公里,高速公路從無到有,公路網絡進一步健全。
消費品市場逐步繁榮活躍。2012年,什邡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7.9億元,比1983年增長42.5倍,年均增長13.4%。
數字什邡
綿竹:30年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57.7倍
榮譽榜
★全國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改革試點縣★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全省首個獲批的縣級全域性現代化農業發展規劃
背景介紹
綿竹市地處德陽市西北部,幅員面積1246平方公里。距成都市83公里,綿陽74公里。緊鄰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和綿陽機場,位于成都市一小時經濟圈內以及成都經濟區與成德綿高新技術產業地帶。全市轄19鎮2鄉,155個行政村,44個居委會,2012年底戶籍人口50.7萬人,非農業人口13.9萬人。轄區內礦石、林木、水等自然資源豐富。
30年來,綿竹市經濟和社會發生了巨變。特別是近十多年來,成德綿經濟體的形成給綿竹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多年進入四川省十強縣,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中國白酒之城、中國年畫之城、中國生態城市和中國文明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正在建設之中。
發展亮點
全省首個縣級全域性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獲批。改革開放以來,綿竹市農業生產取得較快發展。2012年全市編制完成了全省首個獲批的縣級全域性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并啟動實施了規劃中的萬畝高標準農田、萬畝獼猴桃核心示范區等24個項目。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已形成以劍南春為白酒龍頭,龍蟒集團為化工龍頭,天仟重工為機械龍頭,新建園區和引資企業為新生力量的綿竹工業體系。2012年,綿竹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工業主營業務收入384.0億元,是1983年的257.7倍,年均增長21.1%。食品、化工、機械三大產業占綿竹市工業的比重已達80%,支柱地位進一步提高。
入選全國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改革試點縣。2012年,綿竹市成功列入全國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改革試點縣,被國務院評為教育“兩基”工作先進地區,本、專科綜合上線率達到98.9%。綿竹職中與川大科技園職業技能培訓學院實現合作辦學,成功引進四川天一學院等項目,教育文化園建設全面啟動。
綿竹年畫社添彩。2012年綿竹年畫社被命名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年畫村被命名為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數字綿竹
中江:30年農民純收入增長31.3倍
榮譽榜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省首批擴權強縣試點縣
★全省統籌城鄉配套改革試點縣
背景介紹
中江縣是全國“雙百人物”、特級英雄黃繼光的故鄉,地處四川盆地西北部,西臨成都,北依綿陽,南靠遂寧。全縣幅員面積2200平方公里,轄45個鄉鎮、760個村,總人口143萬,是四川典型的丘陵農業大縣、人力資源大縣、全省首批擴權強縣試點縣、統籌城鄉配套改革試點縣。
30年來,中江縣圍繞建設四川丘區強縣奮斗目標,堅持“工業強縣,農業固縣,三產活縣,開放興縣”總體取向,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發展亮點
工業園區建設成效明顯。中江縣建成面積達12.5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成功創建“省級經濟開發區”,聚集了規模以上企業108家;新開發建設的輯慶·興隆園區協議簽約工業企業184家。
中江縣成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縣建成4個現代農業萬畝示范區、10個糧食高產創建萬畝示范區,培育了優質糧油、生豬、蠶桑、食用菌、中藥材等特色優勢產業。2012年,全縣糧食總產量86.5萬噸,實現“六連增”,被國務院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
新農村示范村擴大到70個。全縣堅持因地制宜、產村相融推進新農村建設,切實加強了新村規劃、建設和管理,啟動了9批220個新村扶貧項目,新農村示范村擴大到70個,其中25個村被確定為全省首批新農村建設試點示范村。
數字中江
羅江:16年GDP翻三番
榮譽榜
★全國首批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示范縣★全國首批生態示范縣★國家級平安暢通縣★國家生豬調出大縣★四川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五十百千工程”
背景介紹
羅江人杰地靈,經濟繁榮,史上有名,幾度撤并,因發展所需,1996年12月10日從德陽市市中區分離為羅江縣,復歸為縣建制。幅員面積448平方公里,屬淺丘地貌,山川秀美,氣候宜人,距省會成都市區75公里,距德陽市區23公里,交通便捷。
發展亮點
輸變電能力居四川省首位。羅江是全國重要的電力走廊,有500千伏變電站和500千伏換流站各1座、350千伏變電站7座、220千伏變電站1座、110千伏變電站3座。
羅江經濟開發區被批準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面積12.2平方公里,水電氣配套設施完善,入駐企業已達百戶,形成了以精細化工、新材料、電子元器件制造為主導的產業結構。
率先實現川內丘區“村村通”公路。京昆高速公路、成綿高速公路復線、108國道、寶成鐵路和成綿樂客運專線穿境而過。2012年末,全縣公路總里程640公里(含不屬申報范圍的成什綿復線13.6公里),其中:等級公路582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90.9%。公路總里程中,國道63公里,縣道146公里,鄉道246公里,村道185公里。
數字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