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燕
摘 要:在整個教育教學體系當中,德育始終是極為重要的一個工作環節,其表現出了較強目的性與針對性特征。針對德育工作的開展進行詳細分析與研究,不僅與社會個體的基本生存需求有密切關系,同時,也體現為對生存方式以及對生存質量的有效提升。在現代科學技術建設發展不斷密切的過程當中,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對于整個社會構成要素的影響表現極為顯著。這也正是技校人才培養的發展空間。本文依據這一實際情況,以德育與技校人才培養模式之間的關系為研究對象,首先針對在技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展開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進行了簡要分析,在此基礎之上研究了在技校人才培養過程當中,德育工作應采取的措施與發展方向,旨在于為今后相關研究與實踐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幫助。
關鍵詞:德育 技校 人才培養 模式 管理 分析
中圖分類號:G4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b)-0156-02
廣東省云浮市技工學校是一所全日制國家重點技工學校。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當中,其需要承擔技能培訓工作、推薦就業工作以及技能鑒定工作。整個學校基于對自身辦學優勢的充分遵循,建立在對云浮市以及廣東省人才市場實際需求的基礎之上,在專業設置方面具備包括汽車維修、機床切削加工、數控加工、機電維修、電氣自動化、計算機應用以及會計電算化在內的相關優勢專業,對于人才的培養傾向于專業性、復合型以及創新型這三個方面。本文現結合廣東省云浮市技工學校教學實踐開展情況,針對未來德育與人才培養之間的關系做詳細分析與說明。
1 技校人才培養與學生德育教育的關系分析
德育工作的開展在整個教育教學體系的發展過程當中,德育學科自身就表現出了極為顯著的理論性與實踐性特征。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對于技校人才培養而言,其作為學校各類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實施方式,同樣有著明顯的時代性特征。換句話來說,未來德育工作的開展與技校人才培養模式之間不但不能分離,同時,還應當最大限度的相互適應與促進。與此同時,在現代經濟社會對于人才要求持續性變化與發展的過程當中,人作為社會發展中的個體,其所表現出的發展需求同樣處于變動與發展狀態下。在這一過程當中,要求相關工作人員能夠針對人的個體化發展趨勢與方向進行準確判定,從而能夠將系統開放性特征與可持續性發展特征充分融于德育理論體系的研究與構建過程當中。基于對以上問題的分析,不難發現:在技校發展過程當中,針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不斷創新,推動人自身的發展,充分確保人自身發展需求能夠與現代經濟社會發展時代需求保持一致性特征,這一點作為未來德育的發展基礎與方向,需引起關注。
結合中職院校定位的特殊性(中職院校的基本定義為:建立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之上培養具備技能優勢與高素質的綜合性勞動者)來看,中職院校應當在針對學生進行高中程度基本文化知識教育的同時,結合職業崗位的基本需求,有針對性的展開職業知識與職業技能的教育工作。而與之相對應的德育教育工作方式應當表現為:在充分契合時代發展背景下社會經濟一般特征的前提條件下,同時,從理論方面以及實踐方面入手,展開積極創新,確保理論體系研究能夠與時代經濟發展始終保持良好且穩定的互動關系,這對于未來德育工作的發展而言以及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而言均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特別是對于技工院校而言,在人才培養方面對于人才復合型特征、專業性特征以及創新性特征均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技工院校所立志于培養的人才不僅針對知識、技能有著系統要求,同時還包括對人才思想政治及思維意識方面的要求。按照此種方式,要求技工院校學生能夠具備以下兩個方面的思想政治意識:一方面,技工院校學生應當在政治立場上保持堅定不移的特性,能夠熱愛身處的祖國,能夠熱愛祖國的一切,并將祖國利益的實現視作自身努力奮斗的目標;另一方面,技工院校學生應當具備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在面對惡劣環境下所能夠表現出的自信、積極與樂觀心態,同時還應當在具備勇敢拼搏與創新的發展意識。
按照以上分析不難發現:技工院校所需要培養的人才是一種能夠積極面對新鮮事物,接受新鮮事物,同時應用新鮮事物的綜合性人才。只有在德育工作的支持下,為技工院校此類人才的培養提供必要的支持與動力,才能夠更為有效的推動技工院校所培育人才的智育全面發展。
2 技校人才的培養應當不斷發展并優化德育教育的開展分析
首先,在技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中,需要指導學生能夠獨立且正確的分析現實生活中所涉及到的各種問題。德育教育應當引導學生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所學習并吸收到的所有知識與理論,其最根本性的目的仍然在于實現對現實生活的指導。特別是在人才創新型培育方面,如果無法做到教學工作與生活實踐的有效融合,則并非稱得上是對人才的有效培養。在針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當中,首先應當遵循的是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基本原則,引導學生能夠在所掌握的基本理論知識基礎之上,深入現實生活當中,以實踐的方式不斷豐富并完善自己。與此同時,通過德育教育的方式,學生所具備的社會責任感與責任意識將得到有效強化,這對于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以及綜合分析能力的提升而言無疑有著重要意義,而這對于技校專業性人才的培養而言同樣是至關重要的。
其次,在技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中,需要積極引導學生以個性化的方式健康發展,一方面實現與德育教育基本工作目標的一致性發展;另一方面還能夠為技校專業型、復合型及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打下可靠基礎。在這一過程當中,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在技工院校教學過程當中,以德育教育為出發點,努力營造一個平等化、生動化且有序化的校風校紀。不難發現:受到傳統應試性教育模式的影響,傳統意義上的人才培養也表現出了極為顯著的應試性特征。這使得技工院校學生長時間處于一種以服從為第一反應的教學分為當中,對于學習的興趣及行動實施質量低下。從這一角度上來說,在新時期技工院校人才培養的過程當中,應當基于對素質教育相關了理念的充分遵循,在教學過程當中支持并鼓勵學生敢于抒發自身的觀點與見解,同時也要求教師能夠最大限度的保留住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實現對學生學習主動性及積極性的充分調動;(2)在技工院校教學過程當中,需要著眼于對校園文化的構建。從德育工作的研究視角角度上來說,適應于技工院校人才培養的校園文化需要充分體現藝術修養以及科學文化素質特征。技工院校可以以年度性的藝術節等相關活動為契機,通過各種文化活動的方式達到對學生的有效感染與熏陶。與此同時,技工院校還可以通過對班級及整個校園環節布置措施的優化,達到感染學生的關鍵目的。諸如將校規校紀掛設于班級內,懸掛國旗等多種方式,均能夠達到開拓技工院校學生多樣化成才道路的關鍵目的;(3)在技工院校教學過程當中,除需要針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予以重點關注以外,還應當充分強調對學生團結合作精神的培養,通過各種小組性活動或是班級性活動的方式,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按照此種方式,同樣可以達到培養并鍛煉學生與他人進行交流與溝通的能力,而這同樣是現代經濟社會對于技工院校所輸出人才的要求所在,值得關注。
3 結語
從人自身的發展角度上來說,在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研究視角作用下,不難發現:盡管在構成方面,人的個體化差異極為顯著,但在人社會性需求方面,差異性構成要素作用下人的需求卻傾向于表現為一致性狀態。在現代社會建設發展的過程當中,不論是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區域與區域之間的發展又或是人與人相互之間的生存與競爭,均應當成為德育體系下工作研究的重點與關鍵所在。從這一角度上來說,德育作為人自身發展過程中關鍵內容,對于“人本”內容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總而言之,本文針對未來德育工作開展與技校人才培養工作之間的關系做出了簡要分析與說明,希望能夠引起各方關注與重視。
參考文獻
[1] 張興亮,郭瀟,原憲瑞,等.基于成長過程的“2+X”高職德育人才培養模式[J].職教論壇,2012(5):67-68,71.
[2] 程東旺,黃偉良.“紅色文化”的價值形態與德育功能探析[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06(2):19-21.
[3] 鄭健龍.關于高等教育大眾化條件下教育觀、人才觀及質量觀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9-12.
[4] 殷世華,張衛星.加強學風建設,提升德育水平—— 淺談“學風建設”的一些思考[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2(1):4-5.
[5] 李祖超,王夏露.導師主導的研究生德育模式探究—— 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視角[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136(4):65-68.
[6] 馮建軍.“德育與生活”關系之再思考—— 兼論“德育就是生活德育”[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51(4):132-139.
[7] 徐應霞.把德育注入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出德智體全面發展人才[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1(5):75-76.
[8] 黃春凡.德育融于教學培養素質人才——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與德育相結合的教學案例分析[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7):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