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平輝
摘 要: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及經濟結構調整,向低碳經濟轉型是我國經濟的必然選擇。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資源配置樞紐,低碳經濟的發展需要強有力的金融支持。本文以湖南省益陽市為實證,探析欠發達地區金融業如何“點綠成金”支持“低碳經濟”,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和“兩型社會”建設。
關鍵詞:低碳金融;瓶頸制約;策略選擇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3)08-0046-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8.10
當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重要階段,面臨著發展經濟和減少碳排放的雙重壓力,“低碳”、“綠色”現正被廣泛傳播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及經濟結構調整,向低碳經濟轉型是我國經濟的必然選擇。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資源配置樞紐,低碳經濟的發展需要金融強有力的支持。本文以湖南省益陽市為實證,探析欠發達地區金融業如何“點綠成金”支持“低碳經濟”,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和“兩型社會”建設。
一、益陽市低碳經濟發展情況
從長遠看,低碳經濟的發展必然帶來經濟結構的相應轉型。以益陽為例,低碳工業將減少對能源的依賴,低碳產業如電氣、電子等產業將出現較快發展,高碳產業如有色金屬加工、建材、造紙等產業的發展將相應地受到抑制。近年來,益陽市全面落實節能減排措施,著力于產業結構的調整,低碳經濟發展有了起步。2012年,全市GDP總量比2011年增長11.9%,全市財政總收入比2011年增長25%,而全市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1年下降12.5%,全市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比2011年下降4.2%,全市經濟、社會和環境呈現出良性互動的發展態勢①。
(一)大力培育低碳產業發展
1.做大做強了裝備制造業。2012年裝備制造業已成為益陽市工業產值率先過百億的行業,占全市規模總產值近五分之一。中聯重科沅江公司、益陽橡塑集團已經成為該市支柱企業,船舶制造、汽車零部件制造的發展潛力和上升空間較大。
2.迅速擴張了電子信息產業。益陽市的電子信息產業既有基礎,又有潛力。2012年資產業總產值已突破50億元,資江電子、龍建達電阻的產量在國內市場份額中均占到了30%,匯盛科技TFT液晶顯示器和筆記本電腦項目、歐信通訊設備公司的手機生產項目、美格聲科技數字電視機頂盒項目、一印電子筆電鋒項目等正在抓緊建設。
3.開發利用了新能源產業。近年來,益陽市能源產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位居全市十大主要行業第三位。除水電、火電外,桃花江核電站前期建設已初具規模(后因受日本核電站核泄漏事件影響而暫停建設),晶鑫新能源有限公司、科力遠高新技術有限公司、中科恒源風電產業有限公司、凱迪生物發電有限公司等一批新能源企業正在崛起,鎳氫高溫電池產業化生產躋身世界前列。
4.繼續擴大了食品產業的優勢。近年來,益陽市食品工業得到快速發展,連續三年增速名列前茅,2012年行業總產值已超過100億元。益華水產是亞洲最大的淡水水產品加工廠,克明面業在全國面條生產同行業中排名第一,蘭溪米市全國“十大米市”之一,安化黑茶產品參展上海世博會并暢銷世界。
(二)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1.加大對造紙行業的資源整合和技術提升。益陽市造紙企業由原來的129家減少39家,其中化學制漿企業5家,再生紙企業34家,造紙總產能由42萬噸增加到100萬噸左右,沅江紙業、金太陽紙業、林源紙業、拓普竹麻和金北順紙廠5大制漿造紙企業的產能均在5.1萬噸以上。
2.加快淘汰水泥立窯生產、發展旋窯水泥。全市已淘汰立窯生產企業近20家,已投產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3條,正在建設中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2條、符合產業政策的粉磨站2個,于“十一五”末期新型干法水泥生產比重達到80%。
(三)推廣循環經濟試點和清潔生產。湖南省人民政府已批準益陽市赫山區滄水鋪鎮再生塑料回收生產加工區為循環經濟試點園區,湖南拓普竹麻產業開發有限公司為循環經濟試點企業,拓普竹麻、金北順紙廠、明星麻業、龍源紡織等一批重點企業均投巨資對企業用水系統進行了技術改造、實施了企業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二、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發展概況
(一)強化“窗口指導”作用,構筑綠色信貸發展屏障
近年來,人民銀行益陽市中心支行(以下簡稱益陽中支)每年以正式文件形式向全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下發了《益陽市貨幣信貸工作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全市各銀行業機構要在低碳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中發揮積極作用,明確將節能減排納入各金融單位的企業責任,積極參與到綠色環保項目的貸款和投資當中,制定適合本行(社)特點的綠色信貸目錄或指引,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出臺的《建設綠色益陽行動綱要》。益陽中支明確要求轄內各銀行機構將信貸政策與國家環保政策掛鉤,將環保評估審批文件作為授信的必備條件。對于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項目貸款,給予額度、利率、期限等方面的優惠,對不符合節能環保政策要求的新項目實行一票否決制,促推益陽發展成為一個綠色生態宜居的城市。
(二)建立評價警示制度,強化綠色信貸激勵與約束機制
為進一步改進人民銀行信貸政策傳導機制,增強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提升信貸政策實施效果,益陽中支于2008年率先在全省建立并實施了《益陽市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政策導向效果及踐行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報告制度》,并運用該體系和制度對益陽市銀行業機構2008年至2012年信貸政策導向效果及踐行社會責任進行綜合評價。其中,重點加強了對全市銀行業機構在綠色信貸、低碳經濟等領域信貸政策落實情況的考評。評價報告以正式文件形式印發至各市級銀行業機構,并抄報其上級行和市委、市政府,作為考核獎勵銀行業機構的重要參考依據。同時,視情況通過媒體發布給社會公眾,發揮外部聲譽機制對金融機構的激勵約束作用。評價結果作為益陽中支對參評單位有關業務進行分類管理的依據。根據評價結果,對執行綠色信貸政策措施得力,效果明顯的銀行業機構,益陽中支在貨幣政策工具運用、外匯管理、支付清算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對貫徹執行綠色信貸政策不力的,益陽中支視情況采取出具指導意見、加大業務檢查力度、約見主要負責人談話等形式予以提示。
(三)強化政策執行力度,凸顯綠色信貸實踐效果
從實踐的情況看,制定項目融資的環境影響評估程序,加強貸款項目環保審批,對環評不達標項目實施“一票否決制”,已經成為全市銀行業機構貸款決策的先決條件。綠色信貸制度機制建設日趨完善,政策執行力度不斷強化,“區別對待、有保有壓”和“大力支持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工程與綠色產業發展”的信貸原則得到有效貫徹。如泰格林集團沅江紙業有限公司10.2萬噸優質葦漿技改工程項目中的堿回收工程項目,就由工商銀行益陽市分行貸款1億元及時予以支持完工;農業銀行益陽市分行收回洞庭湖區已退出市場造紙企業環保問題貸款2219萬元。良好的綠色信貸機制與蓬勃興起的生態產業,為益陽市發展低碳經濟注入了強大活力。
三、益陽市低碳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工業發展模式仍以高碳發展為主
益陽市能源消費的主要部門是工業,工業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70%,燃煤發電約為電力結構的60%。因此,該市的工業與現代化進程仍然靠高碳能源所驅動。
(二)工業產業結構仍以資源型產業為主
益陽市十大工業產業中,大多數資源型產業(電力、建材、造紙、紡織、有色金屬等)工業附加值不高,能源消費量大,特別是電力、建材、造紙三大高能耗產業占到工業能源消費的67%。
(三)淘汰落后產能壓力大
建材行業中,由于歷史原因,全市有31家立窯水泥企業雖然通過政策與市場淘汰了部分立窯水泥,但完全退出生產領域的并不多,這些立窯企業分布廣、能耗高、污染重、涉及人員多,如果政策強行關閉,引發的社會問題不容忽視,而用市場淘汰則在短期內很難實現。
(四)低碳技術開發和應用相對滯后
從長遠看,低碳技術一旦獲得突破,低碳產業有可能像上世紀末的信息產業一樣迅猛發展,成為經濟的主要增長點。而發達國家早已完成工業化,碳放量呈下降趨勢,在節能減排技術上擁有絕對的領先優勢,而益陽市在低碳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上相對落后。
四、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發展面臨的難點和困惑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工作責任落實難
地方政府為了追求“經濟高增長、財政高收入”,在思想上存在“重高碳、輕低碳,重效益、輕環保”的誤區,致使發展低碳經濟步伐緩慢,相關措施難以落實。同時很多金融機構認為支持“低碳經濟”難度較大,且利潤較低,對金融支持“低碳經濟”存在畏難情緒,在很大程度上使得金融機構對低碳經濟發展缺乏內在驅動力。
(二)產業結構調整慢,綠色信貸推行難
電力、建材、造紙、紡織、有色金屬等是益陽市的支柱產業,對GDP和財政收入的貢獻比較大,但其又是高耗能、高污染、高利潤行業。這種產業結構和經濟格局使得商業銀行在推行綠色信貸方面存在兩難選擇,對這部分高耗能企業按照“綠色信貸”政策收回存量貸款或控制增量貸款,都將使原有存量貸款變為不良,形成信貸風險。
(三)法律法規不健全,信息資源共享難
目前,由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立法相對滯后,致使“部門辟壘”較為嚴重,環保部門和金融部門等相關部門,分別按照各自的行業管理,嚴格控制信用信息,致使信用信息溝通渠道不暢。特別是環境污染信息未完整全面進入銀行的企業征信系統,使得信貸銀行難以及時地開展環評,綠色信貸政策難以有效實施。
(四)信貸制度不具體,實際工作操作難
目前,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所制定的綠色信貸標準多數為綜合性、原則性的,缺乏具體的綠色信貸指導目錄、環境風險評級標準等,在統一法人體制下難以制定和建立一套切合當地實際的制度、辦法和操作流程,大大降低了綠色信貸的可操作性,使各基層金融機構普遍存在綠色信貸制度“操作難、執行難”的現象。
(五)應對環境變化所帶來的社會成本大,新生矛盾調和難
當前,如何正確處理低碳經濟的社會效益與金融機構的利潤追求之間的新矛盾,已成為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一個新課題。在現有金融監管與運行體系下,金融機構無力分擔應對環境變化所帶來的社會成本,銀行對于貸款的安全性、收益性與流動性的強調,以及證券市場要求企業利潤實現的雙重壓力,使得與低碳經濟相關的項目面臨較為嚴苛的融資環境[1]。
五、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策略選擇
(一)徹底轉變政績觀,制定扶持加大排放權交易的新政策
發展低碳經濟、開展綠色信貸需要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徹底轉變唯GDP、唯短期效益的政績觀,并需要地方政府綜合運用財政貼息、費用補貼、稅收優惠、信貸擔保等多種政策方式加大排放權交易的政策扶持力度。同時,積極培育中介市場特別是本土中介機構,加強與國外中介機構的合作,深入研究國外中介市場的先進理論和實踐,消化吸收,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中介服務體系,這是開展CDM(清潔發展機制的英文縮寫)機制的關鍵。
(二)加強宣傳和規劃,提高公眾對低碳經濟的認識
發展低碳經濟,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要大力開展低碳宣傳,倡導公眾節能減排、低碳消費、低碳經營的理念,引導公眾選擇低碳生活方式。對于企業,則要推行低碳經營的理念,建立清潔生產機制和精益生產方式。同時,應制定發展低碳經濟規劃。從發達國家經驗看,發展低碳經濟首先應從戰略高度提出明確的戰略構想,并從政策框架和立法方面予以推動和保障。目前國家層面已著手研究制定低碳經濟發展戰略,建立健全相關政策機制,作為地方政府,應及早謀劃,制定本地的發展規劃。
(三)重點發展循環經濟,積極開發和利用新能源
一是重點發展循環經濟。根據我國目前還處于工業化中后期這一特定國情,大力發展以制造業產業鏈條為核心的循環經濟,實現廢棄物排放少甚至零排放,以重點發展循環經濟的方法介入全球低碳經濟的競爭。支持循環經濟技術開發、示范推廣、能力建設,繼續抓好滄水鋪再生塑料回收利用循環經濟工業園區和拓普竹麻循環經濟試點企業。加快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實施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再生資源以及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協調落實國家有關資源綜合利用的稅收優惠政策。二是積極開發和利用新能源。應加大投資和政策扶持力度,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依靠技術進步不斷降低成本。重點抓好中科恒源全永磁懸浮風力發電機和風光互補供電系統、晶鑫新能源光伏產業鏈、科力遠汽車動力電池、凱迪生物質發電、海納百川生物能源、愛能森地源熱泵系統等新能源產業化項目建設。
(四)發展低碳產業,推行低碳技術,建立完整、有效的引導金融信貸投入環保和節能減排的信息機制
一是優化產業結構,發展低碳產業。在工業產業布局中,大力培育低碳排放的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食品加工等產業的發展,使之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提高其在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在工業園區建設中,突出特色園區建設,東部新區的汽車零部件產業、以沅江為核心的洞庭湖區造船基地,中心城區的電子信息產業等。與此同時,利用高新技術改造造紙、水泥、紡織等傳統產業,降低GDP的碳強度。二是加強技術合作,推行低碳技術。目前,我國發展低碳經濟注重共性技術的研究和推廣。重點研究低排放煤炭技術、能效和節能措施、先進電網、IGCC技術(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系統)、碳捕捉和碳封存技術、新一代核能技術、可再生能源等技術。益陽整體科技水平和技術研發能力,是該市經濟由“高碳”向“低碳”轉變的最大制約。因此,要根據我市工業產業發展的實際,加強技術合作,引進和有效利用低碳技術成果推廣應用。三是建立完整、有效的引導金融信貸投入環保和節能減排的信息機制。相關部門要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將企業排放和環境違法有關信息納入企業征信系統的力度。進一步加強對節能減排重點企業的跟蹤,為金融機構授信提供服務,為提高金融機構資產質量服務,為政府、企業和個人提供相關查詢服務,督促環境監督部門切實加強環保節能執法力度。
(五)完善綠色信貸機制,研發綠色信貸新品種
商業銀行應建立環境準入門檻,嚴格執行環評制度,增加硬性約束力度,逐步接受踐行社會責任的國際標準——“赤道十項原則”(EPFI)。對不符合產業政策和環境違法的企業和項目進行嚴格的信貸控制,以“綠色信貸機制”遏制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盲目擴張和無序發展,通過金融杠桿實現環保責任,實現產業結構調整、科學發展、綠色經濟的目標。銀行機構應大力承擔和實踐綠色金融的責任,將貸款用于當前倡導的一系列節能減排、產業升級、環境保護的項目,使其產生效益的同時,還不以犧牲環境、資源為前提。在信貸品種方面,應探索推廣排污權質押貸款業務,將排放權減排額作為抵押物,為環保企業進行融資;開辦專項治理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和設備升級換代的項目貸款業務;開辦排放權交易購買方專項貸款。在中間業務方面,可利用商業銀行下屬的金融租賃中心或者與專業租賃公司合作,為CDM項目提供設備融資租賃服務;憑借信息優勢,作為CDM項目的咨詢顧問,協調項目發起人、國外投資者、金融機構和政府部門之間的業務關系[2]。
(責任編輯:陳薇)
參考文獻:
[1]戴季寧.關于金融支持西部低碳經濟發展的思考[N].金融時報,2010-06-14.
[2]中國人民銀行渭南市中心支行課題組.為低碳經濟發展提供保障和支持[N].金融時報,201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