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海碧 何俊驊 文炳
摘 要:本文通過對海南省固定投資需求現狀進行深入的分析,指出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以來固定資產投資中存在四大問題,并結合當前海南省經濟發展實際情況,提出加快海南省固定資產投資的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固定資產 投資需求 投融資改革
中圖分類號:F2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3)08-0087-02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8.20
2010年以來,海南省緊緊抓住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一重大機遇,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加快經濟結構調整,通過“項目建設年”活動,以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推動固定資產投資,從而拉動海南省經濟平穩持續快速增長。
一、海南省固定資產投資需求的現狀
(一)經濟增長依然處于主要靠投資拉動階段
固定資產投資是海南省現階段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關鍵。2006年—2010年,海南省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1.6%、41.4%、78.9%、186.7%、77.3%;2009年—2012年,海南省固定資產投資與GDP的比例分別為57.29%、64.88%、64.06%、75.13%[1]。
(二)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且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2009年—2012年,海南省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分別增長41.3%、32.8%、36.2%、33.1%,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約10個百分點左右。2013年,海南省安排基礎設施重點項目77個,包括結轉項目31個,新增項目46個,計劃總投資金額1955億元。其中,2013年計劃投資375億元,比2012年實際完成投資的261億元增加114億元。
(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比重較高
為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升產業競爭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經濟發展硬環境,海南省重點加大了水利防洪、高速公路、機場改擴建、城鄉電網升級、城市建設等基礎設施投資。2008—2012年,海南省基礎設施建設共計投資2131.5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的31.8%。
(四)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相對不足
海南省工業投資比重偏低,制約了海南省經濟總量的較快增長。自海南建省以來,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始終保持在15%左右,占比僅高于北京,遠低于全國40%左右的平均水平。特別是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的制造業,其固定資產投資占比不到10%,遠低于全國30%左右的平均水平,與制造業投資占比40%以上的江西、江蘇、吉林、河南和山東差距較大。
(五)固定資產投資的信貸支持趨緩
海南省固定資產投資的信貸支持與全省同期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和信貸規模增長不同步。2010年—2012年,海南省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包括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對基礎設施建設貸款余額分別為1120.15億元、1258.9億元、827.43億元,分別占全省貸款余額的44.63%、39.39%、21.27%,占比呈逐年下降的趨勢。
二、海南省固定資產投資需求存在的問題
(一)投資資金需求量大,資金來源渠道單一
海南作為國防前哨,歷史欠賬較多。特別是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后,各方面建設發展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據初步測算,海南省“十二五”期間固定資產投資將超過1.3萬億元,為“十一五”的3倍多[1]。但目前海南省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主要來源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和銀行貸款,資金缺口大且來源渠道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基礎設施投資和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
(二)政策配套落實不到位,信貸政策與區域需求不匹配
2012年以來,我國工業企業利潤下滑,部分行業虧損面擴大,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增大,銀行信貸經營面臨更為嚴峻復雜的外部環境。有些銀行總行收緊部分產能過剩行業的授信限額,如工商銀行未來三年將大力壓降城建、公路、電力、房地產四大行業貸款總量及占比。目前,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仍處于起步時期,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行業仍將是海南省各地固定資產投資的重點,也是海南省投資資金需求熱點,但這部分需求與銀行總行信貸政策不相匹配。
(三)融資主體法人治理欠完善,貸款需求受到抑制
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具有資金投入量大、建設周期長、項目成本高、利潤率低等特點,加上部分融資主體未實現市場化,法人治理結構存在缺陷,公司產權及項目收入支配權不明晰,貸款資金或者還款資金被挪用的風險,以及銀行對融資主體的市場化程度、透明度、美譽度有較高要求。因此,海南省許多基礎設施貸款主體的政府融資平臺,在目前的政策環境下,其授信準入和貸款發放已經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海南省交通運輸廳,因無法提供合格的抵押擔保,又無法保證財政預算內還款資金來源,其新增基礎建設項目的資金需求受到限制。
(四)風險管理難度大,對銀行提出新挑戰。
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或技術和設備改造項目,其風險評估上難度較大,技術革新的成熟程度和經濟效益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對銀行的風險控制提出較高的要求,需要銀行充分評估項目風險,嚴格審查項目的合規性、合法性,落實還款來源,做好貸款“三查”。
三、政策建議
(一)做好海南省基礎設施建設的大文章
完善的基礎設施是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實現綠色崛起的基本支撐點。抓基礎設施建設就是抓投資環境、抓國際旅游島形象,就是抓項目和產業、抓發展后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不但是改善民生的基本途徑,也是促進城鎮化進程、改變城鄉面貌的重要手段。海南這樣一個自然環境和資源得天獨厚的寶島,只要配上現代的基礎設施,才可能變成現代產業的聚集平臺和現代服務業的聚寶盆。
(二)相關政策配套應落實到位
《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44號)指出:“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是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進一步解放思想,在政策、資金、項目安排等方面給予特殊扶持。”但實際上,國家各經濟主管部門、商業銀行總行較多是根據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實行一刀切的政策,沒有因為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而給海南省更多更特殊的支持。因此,建議相關部門和單位,根據海南省實際需要予以配套政策的落地實施,共同推進國際旅游島建設。
(三)創新投融資體制和機制
現有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主要來源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銀行貸款,資金來源渠道單一,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需要大量資金,亟需深入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在中央給予的有關扶持政策框架下,海南省應學習借鑒發達地區可行的投融資體制和機制,如發展創新型企業債券、旅游產業投資基金、國內外私募股權、離岸人民幣資金入瓊等方式,拓寬海南省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來源渠道。
(四)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提高投資效益
各級政府須充分認識到財政資金在投資中的四兩撥千斤的功能,在現有財政收支狀況的基礎上,繼續給予企業適當的稅收優惠或財政補貼,引導社會資本進一步投向民生和社會事業、農業農村、生態環保、能源交通、科技創新、防災減災、資源節約等領域,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大跨越發展。同時,政府須提高工作效率,加快項目的審批進度,搭建中小企業投資、融資平臺,便利中小企業融資。
(責任編輯:湯戈于)
參考文獻:
[1]佚名.優化海南投資結構 實現國際旅游島綠色崛起,海南省人民政府網站,2012-7-31.
[2]佚名.海南十二五規劃:打造十大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海南日報.201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