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誠誠
摘要:張震南先生是一位博通文史的大家,他的《師范國文述教》一書主要是講述對師范國文教學的見解和體會,涉及文學、閱讀、語法、作文、范文等多方面的內容。本文將從作者、主要內容、成書背景以及當價值等方面對該書進行論述,以此紀念這位辛勤執鞭于教學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
關鍵詞:語文教學;當代價值;解讀
當代的語文教育研究發展迅速,涌現了一批語文教育的大家,如于漪、魏書生、倪文錦、葉瀾、陳玉琨、閻立欽等。他們致力于語文教育實踐,潛心探索語文教育規律,對當代語文教育做出了卓越貢獻。回顧歷史,我們也應該看到,在現代語文教育階段,也有一批語文教育研究的前驅者。他們孜孜不倦,艱苦求索,在教育思想建樹、教育理論建設、教材編纂、教學方法改革及教學試驗等方面,都做出過各自的貢獻,他們在現代語文教育研究中所取得的成績,其意義顯然已不局限于語文教育本身。其中,有一位學者辛勤執教五十年,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出版了大量的專著作品,他就是張震南。1925年,張震南、王范矩、范耕研、李荃編著的《中學國文述教》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兩年后,張震南又出版了《師范國文述教》一書。這兩本書在當時產生了極大反響。然而,由于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張震南先生含冤而逝,這些書稿也隨他的寶貴生命一起散失,如今能見到的已非常之少。最近,筆者有幸見到了《師范國文述教》一書,深感其書價值之大,現初步解讀如下。
《師范國文述教》一書共有六篇,即總略篇、識字篇、讀書篇、取范篇、明法篇、責效篇,另附凡例若干字。在編排上該書初步采用了先總論后分論的結構方法。如第一篇總略就從出版原因、施教標準、教規、校定課程幾個方面總括了全文的要旨。這種編排方式突破常規,結構清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本書還采用了簡式標點符號,句讀而外,僅用引號、書名號、私名號三種,比之前的《中學國文述教》更為簡單明了。
“總略篇”主要交待的是創作這本書的原因,并且輯錄了江蘇省立第六師范學校的教規、國語課程綱要,以總領全書。“識字篇”分為四個章節:1.明旨釋疑,即明確識字的重要性,反駁兩種錯誤的識字觀。2.次第聯系,即明確選字、解說的標準,并舉例說明用系聯法講授文字的好處。3.計效,即說明講授文字所收到的效果,并提出系聯法有值得改進的地方。4.審音,即明確講授讀音的重要性,提出學生要注意學習注音字母。讀書篇分為五個章節:1.學文必自讀書始,即從利、弊兩方面來說明閱讀的重要性。2.讀書宜有限斷,即提出讀書應該有所選擇。3.前期生讀書法,例舉若干前期生閱讀書目,提出前期生初學治書的四種錯誤,以供學生做前車之鑒。4.后期生讀書法,提出后期生讀書應注意“六事”(每書宜立程限也、勿專以課內為讀書時間也、同時異種之書不宜過多也、教師所不習之書勿選也、勿驚心難治之籍以為名高也、札記必當隨作也),并輯錄省立第六師范學校的推薦書目,強調讀書要做札記。“取范篇”分為四個章節:1.范文之真價值,即通過范文的“三善”來說明范文的重要性。2.選文要義,分前期和后期兩個階段,前期要注意多讀文言文、議論文,多選平易的文章、明理的文章。前期后附有若干已授篇目。后期要注意側重國學常識、多讀史傳名篇、適當安排純文學篇目。3.范文教法,即以《送東陽馬生序》為例說明范文的教授方法。4.與范文相關之各知識,即一一論述文體、文學、文法、修辭術、名學、文學史的重要性。“明法篇”分為三個章節:1.文法之益,即舉例論述文法的重要性。2.文法教法,論述語法教學的現狀,例舉語法學著作。3.標點符號研究,主張去繁從簡,講述七種必要的標點符號。“責效篇”分為四個章節,1.作文易犯之弊,分別例舉前期生和后期生的常見錯誤。2.作文標準,論述八字標準(“貼題說話,說透即止”)的內涵,輯錄作文事項的規約。3.論改作,從三個方面說明修改作文的方法——刪、修、補。4.小學綴法訂正,論述批改兒童作文的注意事項。
張震南先生的著作博大精深,值得深入研究。雖然,張老已經離開我們了,但他為學術界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的優秀品質將永遠激勵我們青年一代。在張震南先生逝世40周年之際,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張先生的著作,更多人去紀念這位辛勤耕耘50年的平凡講師。
參考文獻:
1.李杏保、顧黃初,《中國現代語文教育史》[M],四川教育出版社
3.張震南,《師范國文述教》[M],商務印書館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