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朋佳 郝索
摘要:運用協整檢驗、誤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和方差分解等計量經濟方法,對陜西省旅游業與GDP1995—2011年間的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陜西省旅游業發展與GDP增長存在長期動態的均衡關系,且在短期內存在從經濟增長到旅游業發展的單向因果關系。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幾點促進陜西省旅游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旅游發展;GDP;協整檢驗;格蘭杰因果檢驗
1.引言
旅游業經過改革開放后30多年的發展,已逐漸成長為國民經濟中的先導產業和第三產業中的支柱產業。其在各地被視作新的經濟增長點,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學術界認為旅游業與經濟增長之間在不同的地域范圍內有著不同的表現,歸納起來主要存在著四種關系,即經濟增長促進旅游業發展、旅游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二者相互影響以及二者的因果關系不顯著。而就陜西省的實際情況來說,二者之間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關系?本文即是在陜西省旅游業以及經濟增長有關數據的基礎上對這種關系進行探討,希望本研究的成果能為陜西省旅游產業的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借鑒。
2.文獻回顧
國外對旅游業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始于1899年意大利學者博迪奧發表的文章《外國人在意大利的移動及其花費》,作者從統計學的角度論述了旅游對國家經濟的積極影響作用。在此之后,各國學者從本國或本區域的地區性質出發,研究了旅游業對當地經濟的影響。例如Tang和Jang對美國旅游數據的分析得出了經濟增長與旅游行業發展之間的因果關系并不明顯。
國內學者對旅游經濟影響的研究主要開始于改革開放之后。1980年代初期至1990年代末期,學者們主要致力于介紹一些發達國家旅游經濟影響的研究成果,比較我國與國外發達國家旅游發展路徑的差異性;從1990年代末至今開始用定量的方法對全國或者具體區域的旅游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很多學者針對具體省份采用時序數據對旅游業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例如鄧祖濤、陸玉麟(2008)對湖北省的實證分析;楊建春(2010)對貴州省的實證分析等。
通過以上綜述可知,國內外學者關于旅游業與經濟增長關系之間的研究雖然沒有達成一致的共識.我國學者基于不同區域對二者關系也進行了大量研究,而采用定量方法對陜西省旅游業與經濟增長關系之間的實證研究卻很少。本研究選取了陜西省2001-2011年間的最新數據,采用協整檢驗、誤差修正模型和格蘭杰因果檢驗等計量分析方法對此問題進行實證分析。
3.實證分析
3.1 變量選取與樣本數據說明
在眾多描述經濟增長和旅游業發展水平的指標中,考慮到時序數據的可靠性、延續性以及可獲得性,本研究選取陜西省生產總值(GDP)作為經濟增長的基本指標,選取陜西省旅游總收入(TR)作為旅游業發展水平的變量。樣本數據來源于2002—2012年的《陜西省統計年鑒》,選取樣本時段為2001—2011年間。在進行檢驗之前,為了避免時間序列數據產生的劇烈波動和消除異方差等情況,首先對原數據進行自然對數處理,這種處理不會影響變量之間的長期穩定關系。在以下分析中,以lnGDP和lnTR來分別表示經過對數處理后的陜西省生產總值(GDP)和旅游總收入(TR),而△LNGDP △LNTR 表示相應的一階差分序列,△2LNGDP△2LNTR表示其二階差分序列。相關數據見表1:
表1 2001-2011年陜西省GDP和旅游總收入及對數化后的數據表
3.2.平穩性檢驗
對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即是對該序列的均值、方差和自協方差的穩定性進行檢驗。因為在進行回歸分析之前,必須要求所使用的變量序列是平穩的,如果直接對非平穩的時間序列進行回歸分析,會導致“偽回歸”現象的出現,從而使各項統計檢驗失去了原有意義并得出錯誤的結論。所以平穩性檢驗是正確分析數據的前提。
本研究選取最常用的ADF檢驗法。運用計量經濟軟件Eviews6.0對lnGDP和lnTR分別進行ADF檢驗,檢驗結果如表2:
表2 單位根檢驗結果
由表2的結果得知,LNGDP和LNTR的ADF統計量在1%—10%的顯著性水平下都不能拒絕原假設,表明序列是非平穩的。在對二者進行一階差分后,LNTR在各種顯著性水平下均表現出平穩性;而LNGDP卻依然不平穩,再對其進行二階差分,其ADF值已小于各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表明其已變為平穩序列。
3.3 協整檢驗
進行協整檢驗的目的是決定一組非平穩序列的線性組合是否具有協整關系,即檢驗回歸方程的因變量和解釋變量之間是否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本研究采用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EG兩步法對回歸殘差進行協整檢驗。首先以LNGDP為被解釋變量,LNTR為解釋變量,利用OLS回歸方法對兩變量的回歸方程進行回歸,結果如下:
LNGDP= 3.550315 + 0.816193*LNTR + ut
(25.45832) (32.63007)
R2 = 0.986108 DW = 1.671178 F = 1064.721
由回歸方程的各參數可知,該序列無自相關性,且模型的擬合優度較高。進一步對殘差項ut 進行單位根檢驗,其檢驗結果如表3。從檢驗結果看出,殘差單位根檢驗的ADF統計量的值要小于5%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表明該殘差序列是平穩序列,LNGDP與LNTR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即陜西省GDP與旅游總收入之間存在長期動態均衡關系,且旅游收入每變動1%,陜西省的GDP將同方向變動0.82%。
表3 殘差的單位根檢驗
3.4誤差修正模型
上述協整分析已經表明LNGDP和LNTR之間存在長期動態均衡的關系,而這種長期均衡的實現,是因為存在由短期波動向長期均衡調整的誤差修正機制(Error correction model)來發揮動態調整的作用。即變量之間在短期內不斷的進行動態調整才使得長期穩定關系得以存在。只要變量之間是協整的,則其關系就能由誤差修正機制來表示;系統會在其偏離長期均衡的時候以一定的速度將非均衡狀態調整到均衡狀態。
引入長期關系模型產生的殘差序列作為解釋變量,對長期關系模型中的各個變量的一階差分形式進行重構,此時作為解釋變量引入的殘差,表示達到長期均衡時各時點出現偏誤的程度。該誤差修正模型的估計結果如下:
模型估計結果的誤差修正項RESID01(-1)的系數為負,表明其符合反向修正機制;其系數大小反映了對偏離長期均衡的調整力度,上期偏差越遠,本期修正的量就越大。即表明陜西省上年度GDP與旅游總收入的非均衡誤差以0.159的比率對本年的GDP增長率做出修正。
3.5 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Granger因果關系研究時用來判斷一個變量的變化是否是另一個變量變化的原因的一種方法。協整檢驗結果已經表明陜西省GDP與旅游總收入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但這種均衡關系是否能夠構成因果關系,即是經濟增長促進旅游業發展還是旅游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需要進一步驗證,下面運用Granger方法對陜西省GDP與旅游總收入的關系進行檢驗,檢驗結果如表4:
表4 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檢驗結果表明,當滯后期為1時,LNGDP不是LNTR的Granger原因的可能性僅為0.36%,因此可以拒絕原假設,從而得出陜西省經濟發展是旅游總收入的Granger原因;LNTR不是LNGDP的Granger原因的可能性為85.8%,不能拒絕10%顯著性水平下的原假設,說明陜西省旅游業發展不能成為經濟增長的Granger原因。而將滯后期從2擴展到5時,均表明陜西省經濟增長與旅游總收入之間都不構成因果關系。這與多數學者得出的結論相悖。
4.結論分析與建議
4.1 結論分析
人們的普遍觀點認為,旅游業為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的動力,目前已有很多省市將其作為支柱產業或者主導產業,但是在將旅游業作為經濟增長點的同時卻忽略了對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兩變量真實關系的探討。本研究通過對陜西省2001—2011年的GDP與旅游總收入的時間序列數據運用計量分析方法進行分析,結果發現,陜西省經濟增長與旅游業發展之間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且旅游收入每變動1%,陜西省的GDP將同方向變動0.82%;當短期波動偏離長期均衡時,系統會以(-0.159)的調整力度將非均衡狀態拉回到均衡狀態;Gragnger檢驗還表明,在滯后一期時,存在從LNGDP到LNTR的單向因果關系,而在滯后二到五期二者則不存在因果關系,說明從長遠來看,并沒有確切的證據能夠表明旅游業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相互促進的關系;綜合分析Granger檢驗的結果發現,陜西省旅游業自身缺乏自我強化機制。
4.2 建議
(1)完善與旅游業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經濟增長是發展旅游業的基礎,雖然近年來陜西省的旅游業有了顯著發展,但與國內東部與沿海省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所以,政府部門應大力促進經濟增長,完善各項基礎設施服務,為旅游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2)科學制定長遠的戰略決策與長效機制。通過前面的計量分析可知,陜西省旅游業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相對滯后,但二者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因此政府部門必須從長遠的角度來考慮陜西省旅游業的發展,制定長期有效的發展策略,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期行為。
(3)促進旅游業主動發展模式。主動發展模式即是在旅游業發展所依賴的基本條件沒有達到的情況下主動的創造條件,并以此為基礎采取自主發展模式。宏觀層面上,可通過時間、空間和產業的聚合來實現主動發展;微觀層面上,可通過進一步完善吃住行游購娛等各相關產業的內部結構以達到質和量的優化來實現主動發展。
參考文獻:
[1]TANG C H,JANG S C.The tourism–economy causalityin the United States:A sub-industry level examination[J].TourismManagement,2009,30:553-558.
[2] 和紅,葉民強.中國旅游業與經濟增長相關關系的動態分析[J].社會科學輯刊,2006(2):134-138
[3] 楊勇.旅游業與我國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旅游科學,2006, 20(2)∶40-46.
[4] 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Eviews運用及實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5] 張曉峒.計量經濟學軟件Eviews使用指南[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
[6]汪昌云,戴穩勝,張思成.基于EVIEWS的金融計量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國家社科基金(07CJY051)
西安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12T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