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近些年來,我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并取得了初步成效,體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同樣得到教育部門的重視。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壓力巨大,生活方式無法與大自然協調統一,大部分城市居民整天處于“亞健康”狀態,身體和身心無法得到宣泄和釋放,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高校是養成良好體育鍛煉習慣的最佳時候,因此,老師應該引導學生把體育鍛煉作為一種興趣愛好和休閑方式,并通過長期堅持鍛煉養成習慣,此時學校和教師對學生終身體育發展擔負著重要作用。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需求,傳授學生相應的體育知識和技能,并向學生闡述終身體育的意義,以及對學生未來發展的促進作用,強化學生終身體育思想,從而達到學生終身體育習慣的養成。
高職院校的辦學宗旨為培養德、智、體兼備的技術型人才,學生畢業后所從事的行業基本為操作性強的工作,如果不能擁有一個健康、強壯的身體,就無法滿足未來工作的需求。那么,高職院校作為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終點站,必須肩負起學生今后生活與工作的責任,加強在校學生體育鍛煉,強化身體素質,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培養終身體育意識,在學校建設完善的體育鍛煉器材,高舉以體育鍛煉為辦學基礎的偉大旗幟,促進學生綜合發展,為創建現代化社會培養中堅力量。
一、高職體育在終身體育中的意義
學生時期正是身體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如果通過適當的體育鍛煉,就能在這個關鍵時期使身體得到更好的發育。那么,高職院校作為加強學生體育教育的最后一站,對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具有重大影響。在校期間,正是學生掌握科學知識,養成生活習慣的重要時期,如果加大對終身體育的宣傳力度,引導學生堅持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有助于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養成,從而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扎實的身體基礎。
二、培養高職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途徑
1.以終身體育思想為高;職體育改革與發展的主導思想
傳統的高職體育教育已經無法適應現代社會對體育教育的需求,必須在改革的基礎上,以發展終身體育思想為主導思想,加快高職體育向現代體育教育過渡的進程。何謂終身體育思想?終身體育思想認為,通過科學的引導,堅持體育鍛煉,從而養成終身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終身體育不僅僅是一種意識,更加是一種習慣,它把“健康第一”的宗旨和長遠效應相結合,從而建立了終身體育的理論深度。受這種思想影響,高職院校在進行體育教育的時候任務更加沉重,因為作為學生走向社會的最后一站,對培養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都具有重大意義。
2.積極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愛好
要使學生養成終身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首先,就要使體育成為學生的興趣愛好,大量實踐證明,興趣是進行一切活動的源動力。由此可見,興趣對終身體育習慣的養成是多么重要。所以,在高職院校中,體育課程不應作為一項考試指標,這樣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在進行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從提高終身體育意識的角度出發,幫助學生了解體育的核心價值以及給自身健康帶來的益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長期堅持體育鍛煉,逐漸形成終身體育習慣。
3.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進
(1)體育課程內容的設置應具有顯著的專業需求
高職院校的主要功能就是為社會提供專業型實用人才,根據專業的需求,對身體素質要求非常嚴格。在高職院校中,通常會增加計算機基礎操作、會計、辦公軟件等課程,這些課程主要屬于伏案型工作,通常容易使人產生精神疲勞,長期處于這種工作狀態更加容易得頸椎病等職業病,為了使學生參加工作后能快速適應這種工作環境,在進行體育教學中應該結合學生專業課特點,具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內容,比如慢跑、羽毛球、瑜伽、韻律等課程。空乘、醫護、烹飪等專業的學生由于工作需要,長期進行站立,雙腿容易血脈不暢,產生淤血等癥,這時需要選擇相應的體育鍛煉進行調節,比如健美操、游泳、球類等運動課程。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通過體育鍛煉獲得的功效,能夠使他們認識到體育鍛煉對自己未來參加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調動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在保證自覺性和主動性的同時,逐漸意識到終身體育的精髓所在。
(2)改革教學方法
終身體育之精髓在于“終身”二字,如果要想達到這種教學目的,就必須改革現有的體育教學機制。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較為枯燥,教師大多采用固定的教學內容,固定的教學思路,往往使學生喪失學習熱情,很難達到終身體育的教學目的。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必須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方式,陳舊的教學觀念,從根本上重視體育課程。首先,加強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終身體育意識;其次,改革教學方法,采用活潑新穎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收獲快樂,在鍛煉中,收獲健康;最后,因材施教,教師一定要尊重個體的差異性,根據學生的自身條件,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法。只有提高了學生的體育熱情,才有可能實現終身體育的宏偉目標。
4.建立科學的體育評價體系
(1)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
體育評價體系的建立,在于促進學生加強體育學習。因此,在進行學習評價的同時,應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為核心,使學生參與評價過程,通過自評、互評、教師評價等方式,最后以綜合評價的方式肯定學生的進步,在評語中鼓勵學生繼續努力,指出學生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發揮體育評價體系的真正功能。
(2)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傳統的教學評價機制主要以考核結果為準,使在日常學習中非常努力的學生由于發揮失誤,取得相對較差的評價結果,這樣有失公平。終身體育作為我國未來體育發展方向,面對的是普通人群,如果單純以體育技能、身體素質為評價指標,使兩極分化嚴重的學生喪失了體育學習熱情。因此,通過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在對學生考核結果進行評價的同時,綜合考慮日常表現,從而更加客觀、公平的開展評價工作。
終身體育作為未來體育發展方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工作對促進終身體育的發展具有決定性因素,因此,在進行高職體育教學工作中,應建立長遠的教學計劃,采用因材施教、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全面提高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只有采用這樣的教學手段,才能加快高職體育教學向終身體育方向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