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引弟 呼和
摘 要:本研究基于中國最大的C2C電子商務網站——淘寶網的數據,以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包括中國大陸22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為研究對象,利用ArcGIS10.0工具并基于空間計量經濟學模型,從省域層次對中國C2C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因素進行空間回歸分析,以及對淘寶網的特產網絡店鋪進行地理分布的實證研究。研究結果表明,中國的C2C電子商務發展和當地的經濟發達程度非常相關。經濟發展程度越高、物流業越發達的地區,其C2C淘寶網特產店鋪數量越多。
關鍵詞:C2C 電子商務 區位分析 電子商鋪 數據分析
一、引言
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rce,簡稱EC,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廣泛的商業貿易活動中,在因特網開放的網絡環境下,基于瀏覽器、服務器應用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的網上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以及各種商務活動、交易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是以電子為手段、以商務為目的的一種現實很常見的商務行為。
本文以人們熟知的淘寶為例進行研究。淘寶網是一個虛擬網,亞洲最大網絡零售商圈,致力于打造全球首選網絡零售商圈,由阿里巴巴集團于 2003 年5 月 10 日投資創辦。目前,淘寶網業務主要是C2C(Customer to Customer)。淘寶店鋪眾多,分布廣泛,研究淘寶店鋪的結構對中國網絡銷售具有重要意義,對于中國網絡店鋪調整具有重要作用。
網絡銷售可以說是時代發展的產物,相比于實體店鋪,電子商務市場較低的進入障礙、較低的管理成本和更方便的市場信息獲取性為所有的市場參與者提供了平等的機會。而且,網絡強大的自動搜索功能和分類技術獲取信息使電子商務市場信息的種類更多、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具有低廉的交易成本。聚諸多優點于一身的網上淘寶方式無怪乎會成為商家的新寵。那么,電商分布與地理空間的分布有什么樣的關系,這需要我們運用實證研究進行分析。
二、研究現狀及文獻綜述
(一)傳統實體店鋪的區位理論
國內外來自經濟學、地理學、社會學等各領域的學者從各自學科的角度對城市商業區位理論作了大量研究,形成了城市經濟學、中心地方論、空間相互作用理論、生態學、城市規劃學科理論以及消費者決策形成過程等多種理論。方遠平等總結了1980年以來中國城市商業區位研究的進展,并對信息化背景下城市商業區位研究新領域進行了概述。一些學者針對地域的具體情況進行了區位理論的研究,如城市的商業中心區位研究、文化產業集群的發展環境和影響因素等。這些理論和實證研究表明,在傳統商業和服務業空間布局中,區位和環境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周長輝曾指出,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需要具備如下三大條件:第一個條件是企業所擁有的具有獨占性的競爭優勢,即所謂的所有權優勢;第二個條件是內部化,即要在各種市場進入模式中進行選擇;第三個條件是區位優勢。從國家和地區的層面看,區位優勢包含多方面的因素,如市場大小、增長趨勢、傭工成本、交通便利、稅收制度、政治風險、匯率風險、文化差異、制度差異和政府政策等。毫無疑問,傳統店鋪的分布與區位有很大聯系,那么電商的分布是否與區位也有關系呢?
(二)淘寶特產店鋪的區位分布研究
淘寶網作為電子商務網的龍頭,以前人們對淘寶網的研究注意集中在電子商務交易過程,或者從客戶關系管理(CRM)角度分析淘寶網的客戶關系管理模式。但是隨著網上購物的興起,淘寶網的交易量和網內商鋪的數量正在飛速的增長,應用一般性的分析方法很難分析這種海量的數據,人們開始關注電子商鋪的區位研究。本文應用ArcGIS工具并基于空間計量經濟學模型和描述統計,從省域層次對中國C2C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因素進行空間回歸分析,以及對淘寶網的特產網絡店鋪進行地理分布的實證研究。
從目前研究文獻來看,國內關于電子商鋪的研究還是比較少的。路紫、樊莉莉(2005)以樂游戶外運動俱樂部旅游網站為例,研究了中小型旅游網站的區位問題,提出自我依托類型的旅游網站因為不可能脫離物質性的流動而最終也要依賴于區位,一個使用者滿意的電子供需服務平臺應包括服務空間、服務過程和合作者三個基本要素。俞金國等以淘寶網為例,利用變異系數標準差、 電子商鋪指數等多項指標分析我國淘寶網上電子商鋪的空間分布特征。曾思敏、陳忠暖意以淘寶數據為例,基于微觀互聯網對電子商品的區位取向進行實證研究。路紫、李曉楠、楊麗花、楊東、鄧麗麗采用一套基于鄰域設施的模糊區位取向方法和模糊多屬性決策方法,針對中國北京、上海、深圳、天津4城市淘寶網站6大商品類別網絡店鋪的空間集聚情況,通過其所屬的完全、重疊、過渡和不完全4種區位類型,揭示區位取向的傾向性特征和信息時代區位影響因素的變化,并進一步探討區位取向明顯的數碼類別商品的網絡店鋪的最優區位地選擇。還有王賢文、徐申萌先后對淘寶店鋪的分布進行了區位四位分布以及空間分布研究。
三、數據來源及分析
(一)數據來源
本文所需的數據主要來自于網絡索引的數據資料,主要數據有淘寶特產店鋪在各個省自治區(港澳臺地區除外)的店鋪數量,進入淘寶網站搜索關于特產的店鋪,檢索時間是2012年10月4日。GDP、消費支出等數據來源于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年鑒,與excel建立鏈接獲得所需數據,檢索時間是2012年11月1日。
(二)數據獲得
依據中國地圖的行政區域劃分,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除港澳臺地區)的特產店鋪的數據進行收集。
利用淘寶網站,對其中特產店鋪的數據進行收集,發現全國特產店鋪最多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是浙江省,共有4264家;最少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是西藏自治區,擁有店鋪165家;各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擁有店鋪的總數為35871家,平均數位1158家。
(三)數據分析與描述統計
基于對淘寶網收集到的特產店鋪個數,對所有特產店鋪數運用描述統計的方法進行分析。依據描述統計的結果可知,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總共設立特產電子商鋪的數量是35871,平均店家數量大約是1158家。其中擁有特產電子商鋪最多的是浙江省,有4264家;擁有特產電子商鋪最少的是西藏藏族自治區,有165家特產電子商鋪。內蒙古自治區擁有的特產電子商鋪數量是858家,處于平均值之下,中位數之前,說明內蒙古自治區特產電子商鋪還比較少。
四、淘寶特產店鋪的空間分析
傳統店鋪的分布都是依托于地理位置,尋找店鋪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地理位置,那么淘寶特產店鋪——基于微觀虛擬網絡的電子商鋪,它的分布是否會受到空間地理位置的影響呢?
(一)省域層次分布
進入ArcGIS10.0中國地圖數據庫,將31個省自治區特產店鋪的數據導入ArcGIS10.0中國地圖數據庫與之建立聯系并進行相關性分析。
將收集到的特產店鋪數量的數據標注到各省份并進行密點分析和比例分析,得到如圖1、2,從圖中可以看出,8個擁有特產電子商鋪最多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6家(浙江省、廣東省、江蘇、山東、福建省、上海市),也就是75%的在沿海城市。東部沿海地區的點密集度高,比例高,特產店鋪數量明顯多于西部地區,西部地區店鋪數量位于前8的有新疆和四川。
(二)特產店鋪的空間回歸分析
電子商務的發展是以網絡技術為基礎的,電子商鋪的建立也需要網絡的支撐,經濟的發展和技術人才的投入,所以本文想應用空間回歸分析了解特產電子商鋪的發展是否與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消費支出水平、人口數量以及受教育人口數量有關系,這里所說的關系是線性關系和線性相關性。
1.經濟發展對特產店鋪發展的影響
將收集到的特產電子商鋪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店鋪數量和GDP數據錄入excel分析工具中,利用工具中的數據分析功能進行分析,并以店鋪數量為因變量,以GDP為自變量,最后輸出如下表3、4、5。
由上表可以知道相關系數是0.76,表現為顯著,說明GDP與特產店鋪顯著相關,且表現為正相關,GDP高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它的特產電子商鋪的數量也比較多,而且說明GDP可以解釋76%的特產店鋪的增長。
根據上表可知,自變量的P值(P-value)1.2759E-06小于顯著性水平0.05,同樣可以說明GDP對特產電子商品的分布影響很顯著。
2.人口數量對特產電子商鋪分布的影響
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每一種產品都是以市場為導向的,企業制造的產品必須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那么人口的數量是否會影響特產電子商鋪的數量呢?
將收集到的特產電子商鋪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店鋪數量和人口數量數據錄入excel辦公軟件中,利用工具中的數據分析進行分析,并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淘寶特產店鋪數量作為因變量,人口數量作為自變量,利用excel進行回歸分析得到表6、表7、表8。
由表6可以知道相關系數是0.59,表現為中度相關,說明人口數量對特產店鋪有影響,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加特產店鋪的數量也相應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根據表8可知,自變量的P值(P-value)0.000558小于顯著性水平0.05,同樣可以說明GDP對特產電子商品的分布影響很顯著。
五、結語
本文通過區位分析和數據分析等得到的結論是,中國的C2C電子商務發展迅速,且其發展程度與各地的經濟發達程度非常相關。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地區,特產淘寶店鋪分布越密集。
建立在虛擬網絡基礎上的特產電子商鋪的分布與地理位置有關系,且東部沿海地區的電子商鋪分布較密集,東部地區,尤其是以上海和杭州為核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以及以廣州和深圳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區,特產電子商鋪很多。中部、西部地區呈現逐漸降低的趨勢。
基于計量經濟學的基礎對其進行空間數據分析,可以說明地區經濟發展對指標對特產電子商鋪的影響顯著,且越是發達的地區特產電子商鋪越是集中,人口數量越多。
鑒于數據的可獲得性和分析工具的有限性,本文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沒有對民族風俗習慣和地域特色進行了解和分析,在以后的調查研究中會不斷完善。
責任編輯:曉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