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勝
摘要:2012年以來,部門預算報表中的項目設置發生了一些變化,而廣東省也逐漸透露出將高校的教育收費納入集中支付管理的趨勢,這勢必對省屬高校的財務管理產生很大影響。在對正面和負面影響進行分析后,本文提出了省屬高校在未來加強財務管理的方向和措施。
關鍵詞:部門預算報表;省屬高校;財務管理
對比近幾年省屬高校的部門預算報表,可以發現一個顯著的變化:從2012年起,收支預算總表中的收入項目——“預算外收入”已更名為“財政專戶撥款——教育收費”,即將學校的教育事業收入定性為撥款。從廣東省部門預算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申報的文件中也可以看到以下說法:財政資金包括公共預算撥款(即財政撥款)和財政專戶撥款。而廣東省財政廳2012年也曾下發《關于征求省級教育收費資金納入集中管理改革方案意見的函》,向各省屬高校征求意見。因此可以預期,未來省屬高校將喪失對經費的自主支配權,高校資金的使用權限將逐漸被財政部門所掌握,高校應做好準備,面對未來財務管理工作重心的轉移。
一、教育收費資金納入集中管理將給高校財務管理造成的影響
國庫集中管理制度是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資金的上繳和撥付以國庫集中收付為主要形式,其目的是想達到從預算分配到資金的撥付和使用、銀行結算,直至資金達到商品和勞務提供者賬戶的整個過程,都由國庫直接支付和控制管理。2001年,國庫集中制度在我國建立后,首先在少數地區進行試點,把財政撥款列入國庫收付體系,并據此作為各單位財務決算的基礎。到2008年,我國大部分高校都已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但截至到2013年,廣東省屬高校納入國庫集中管理的資金仍為財政撥款資金,并不包含教育收費。但從上述部門預算報表的變動及省教育廳和財政廳的要求來看,未來省屬高校的教育收費資金必將納入集中管理的范圍。
(一)有利于省屬高校提高財務管理的規范性。教育收費資金,即為高校的教育事業收入,指高校開展教學及其輔助活動所取得的收入,主要包括:通過開展學歷和非學歷教育向學生個人或單位收取的學費、住宿費、委托培養費、考試勞務費、培訓費等。目前高校是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收取后先通過財政專戶上繳國庫,待財政部門返撥回基本戶后再使用。但如果將教育收費也納入國庫集中管理,未來財政部門將不再直接將教育收費資金撥回高校的銀行賬戶中,而是由高校分年度、季度分別向財政部門提交預算方案和用款計劃,經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批復后,財政部門會將資金額度掛在國庫集中支付系統中,高校才可以通過系統按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的類型來使用資金,其反映在核算上也只是“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的增減變動。
這種新的管理模式,有利于高校將部門預算編制得更加詳細和準確,對資金的安排和使用要更有計劃性。高校財政性資金的范圍擴大,在編制預算安排每年的支出時,就要以很準確的預算為基礎,提前對財政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的支出做好分類安排。從而能更加規范高校資金使用的計劃性,增強部門預算編制的嚴肅性和剛性,確保資金能落實到每一個具體項目,促使高校的各職能部門更加積極地配合財務部門的工作,在使用資金時也能更加準確、及時地報送用款計劃,確保每一項支出都嚴格執行預算方案,使高校的預算管理更加全面,也能大大減少資金撥付的環節,提高財政性資金的使用效率,不斷規范高校的財務管理工作。
(二)造成省屬高校自主理財權的喪失。1998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規定“高等學校對舉辦者提供的財產、國家財政性資助、受贈財產依法自主管理和使用?!北砻髁烁咝J蔷哂歇毩⒎ㄈ速Y格的主題,擁有獨立的財務管理權,可以進行獨立核算。可見法律賦予了高校自主理財的地位。
但教育收費納入國庫集中管理后,高校將每月只能根據上報的用款計劃,在財政部門批復的項目和金額范圍內通過零余額賬戶來進行支付,高校僅對零余額賬戶內的資金具有使用權,而所有權和管理權實際上屬于財政部門。而教育收費資金在學校每年的收入總額占相當大的比例,采用這種管理模式,意味著高校大約90%的資金都劃歸到國庫集中管理,高校對這么大比例的資金都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造成會計主體與理財主體的脫離,高校缺乏對資金的自主調動能力,降低了高校對經費使用的自主權和靈活性,會大大挫傷高校自籌辦學經費的積極性,極大地限制高校的發展,這也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提倡的高校自主理財相矛盾。
(三)降低省屬高校的自籌經費能力。一直以來,高校的收入主要包含財政補助收入、事業收入、上級補助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經營收入和其他收入等,除財政補助收入外都被高校視為預算外收入即自籌資金,高校對預算外收入有著自主掌握靈活使用的權力。而教育收費即教育事業收入是高校事業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一旦按規定納入國庫集中管理,省屬高校失去對該部分資金的所有權和管理權之后,其通過辦班培訓等創收項目來自籌資金的積極性將大打折扣,嚴重影響高校自籌辦學經費的能力。
而且納入國庫集中管理之后,資金按規定上繳財政部門,由財政部門管理,資金不再返撥到高校的銀行賬戶中,高校只能通過零余額賬戶來按照用款計劃和額度使用資金,而零余額賬戶和財政部門的國庫單一賬戶捆綁,對高校而言并不是銀行存款。該部分財政資金相當于高校90%的財力,從而造成高校除零余額賬戶外的銀行存款基本趨于零,也就是說高校的銀行存款利息收入將基本喪失,切斷了高校的一個重要的自籌經費渠道。
(四)嚴重影響高校的融資能力。高校步入跨越式發展的新時期后,隨著不斷擴招和學生人數的逐年增加,高校也面臨著資金不足的壓力。目前高校主要是通過銀行貸款來建設新校區或購置儀器設備,向銀行融資成為高校生存和發展的一個重要籌資渠道。廣東省屬高校的貸款規模也很大,尤其是廣州大學城省屬高校正步入還貸高峰期,面臨著較大的財務風險。
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了降低貸款風險,從風險控制的角度出發,會對高校的整體辦學狀況和自籌經費能力進行評估。目前高校擴招后學生人數增多,教育收費也大幅度增加,而且教育收費具有很強的穩定性和低風險性,高校下學期開學后收取的學宿費也一直維持著一定規模的銀行存款水平。銀行的評估結論往往也是高校的信譽較高,貸款風險較低,會很積極地向高校提供貸款支持。但教育收費一旦按規定納入國庫集中管理,銀行的評估體系很難將零余額用款額度定性為高校的實際銀行存款和可用于償還貸款的優質資產,高校的信譽等級將從優良滑落至危險等級,銀行等金融機構一旦按評估指標給予高校貸款額度和方式等方面的限制,或考慮到信貸風險不愿向高校發放貸款,將給高校的資金周轉帶來很大壓力,使高校的融資情況陷入困境。
二、省屬高校未來加強財務管理的方向和措施
(一)加強高校預算的精細化管理。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對高校的預算管理要求更高,也需要不斷加強預算執行過程中的管理和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將教育收費納入國庫集中管理后,財政資金的范圍和規模擴大,也對高校的預算管理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在編制預算的過程中,要認真區分日常經費預算和項目支出預算,對年度資金按財政授權支付和直接支付的類型和規模進行認真劃分,科學合理、詳細準確地編制預算,確保資金在使用時不會遇到障礙。各職能部門要結合本年度的工作安排和項目預算,編制出詳細的分月用款計劃并及時提交至財務部門,保證國庫資金的正常運轉和合理使用,也能更好改善高校預算管理的效率。
高校應建立相應的預算管理制度,還包括部門經費支出審批的財務“一支筆”制度,明確支出審批程序和權限。各部門負責人應堅持預算管理原則,精打細算,合理安排當年的各項支出,不得隨意改變支出的內容和標準,在學校制度規定的審批權限內對預算支出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負責。財務部門作為預算管理的職能部門,對不符合財務規章制度和預算審批程序的支出項目,要堅決拒絕報銷和付款,嚴格財務預算的執行,讓各職能部門都意識到預算執行的嚴肅性和剛性,維護預算的權威性,確保年度預算的圓滿實現。
(二)不斷拓寬籌資渠道,增強資金籌措能力。財政撥款主要包括基本經費和專項撥款,而目前廣東省的生均定額撥款水平仍不高,各省屬高??陕摵舷蛑鞴懿块T和財政部門呼吁,提高生均定額撥款水平,增強對高校辦學經費方面的扶持。而高校還應積極通過專業建設、學科建設、科研立項、基建立項等多種方式,通過與國家優先投入政策的保持一致,積極爭取財政專項資金支持。
一旦教育收費納入國庫集中管理,高校的自籌經費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高校應與時俱進,面對著新的市場經濟體制,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優勢積極開展科技服務,獲得社會服務收入,不斷開辟產、學、研相結合的教學科研新途徑,促使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促進高校技術產業化,獲取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同時還可利用校友資源等,通過廣泛宣傳和爭取,贏得社會有識之士和校友的捐贈資金支持。而一些民間資本較為活躍的地區,甚至可以適當引入民營資本作為教育投入,以發行教育類債券等形式獲得資金作為教育經費不足的補充。
(三)盡力改善銀校合作關系,選擇不同的金融工具。教育收費資金一旦納入國庫集中管理,很多高校就會出現零存款的狀態,嚴重影響到高校的資信評估等級,高校的融資能力也會大大降低,很大可能會失去銀行對高校的融資。高校應盡最大努力去改善與銀行的合作關系,通過對學校各類收入的解釋說明、固定資產狀況等讓銀行意識到高校的財務風險較某些企業仍屬低水平,提高新的資信評估指標,積極提高學校的資信評分,適度爭取到一些長期項目貸款來暫時緩解高校遇到的資金不足難題。
同時新時期下高校還應合理運用各種理財方式,努力盤活已有的沉淀資金,對資金管理和金融工具的選擇方面可以進行不斷地創新,如有條件的高??梢赃x用銀票等短期融資工具,調節好短期資金流不平衡的現象;還可結合自身條件引入“校園一卡通”管理系統等,增強對學校沉淀資金的控制力,努力解決短期資金流匱乏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詹御濤,童吟.試析“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對高校資金管理的影響[J].財會月刊,2011,10:44-46
[2]任小燕.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7:80-83
[3]韓娜.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對高校財務管理影響及對策研究.太原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5
[4]康智云.新時期高校財務管理面臨的挑戰與理念創新[J].財會研究,2011,15:41-43
[5]蘆延華,曹洪杰.高等學校國庫集中支付工作探討[J].教育財會研究,2004,6: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