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濤
運算能力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運算是數學的重要內容,貫穿于整個小學數學所學的所有內容,它不僅是“數與代數”的重要內容,也與“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有著密切的聯系,更與“四基”“四能”有關,還有助于學生理解運算的原理,尋求合理簡捷的運算途徑解決問題。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呢?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充分重視口算,并將之滲透到每節課中
口算是學生應掌握的最起碼的基本技能之一,它更是估算和筆算的基礎,直接影響到估算和筆算技能的形成,因此,在教學中必須高度重視口算教學,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應在理解和掌握口算方法的基礎上做好以下幾點:
1.俗話說:“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因此,要做到“口算天天練”,每天課前拿出3~5分鐘的時間專門進行口算練習,并持之以恒。
2.口算題的設計要結合各階段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易錯的口算進行設計,一般為6~8道。
3.結合新授內容進行設計,給學生的觀察及進一步學習提供材料。
4.低年級學生的口算可以口算卡的形式展示,中高年級以口算本的形式,每節課可抽2~3人到黑板上口算,便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5.在批改形式上以同位互批、小組長批改、教師批改等方式交替進行。
二、高度重視估算,并將之滲透到整個計算中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問題有的只需要了解大致的結果,有的很難算出準確的結果,這時就需要用估算的方法來解決。學生掌握了估算的方法,樹立了估算的意識,對學生用數學的思維去觀察、發現并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有很大的幫助,并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感及應用意識。
1.創設生活情境,感悟估算的意義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重視了口算和筆算,但卻往往忽視了估算,使學生不理解為什么要估算,估算有什么用。這就必須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創設生活情境,從而使學生感悟到估算的意義。
2.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算法,提高估算的能力
估算的方法很多,可以估大,也可以估小;可以估成整十、整百、整千,也可以估成幾百幾十;有時要用四舍五入法,有時又不是四舍五入。這就需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創設具體的數學情境,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掌握估算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估算的能力。
3.結合口算、筆算及解決問題,將估算滲透到整個計算中
為了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在學生口算、筆算及解決問題前,可以讓學生先估算一下,再與精確的結果進行對比;或是計算完后,用估算來檢驗一下。這樣,長期堅持下去,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還提高了學生計算的準確率。
三、掌握算理,靈活運算,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計算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還必須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思維的發展,能提高計算能力;而計算能力的提高,反過來又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在計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對計算式題進行觀察、思考:此題有什么樣的特點?有哪些運算的方法?能否用簡便方法計算?采取什么樣的方法簡算?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
四、重視習慣,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
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在計算中,尤其如此,往往一個數字看錯,少點一個小數點,就會導致整道題目出錯。因此,要讓學生養成一絲不茍、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樹立“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的觀念,才能行之有效地減少學生的運算錯誤,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具體來說,要做到以下六點:
一看:認真看清題目中的數字和運算符號。
二畫:畫一畫題目的運算順序,弄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想:想一想題目有什么特點,能否簡算及怎樣簡算。
四算:用好草稿本,認真計算,書寫工整,格式正確。
五查:做完后認真檢查,看一看數字有沒有抄錯,運算符號有沒有寫錯;結合估算、筆算進行驗算。
六改:作業批改之后,要自覺分析,查找錯誤的原因,并在改錯本上進行改正。
五、開展數學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索的動力源泉,但計算卻是枯燥的、乏味的,學生對之也缺乏興趣,很難有強烈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師還應采取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及探究欲。如,定期舉辦口算比賽、速算大賽等活動;又如,每周或每月進行一次計算作業的評獎;再如,結合節假日讓學生估算費用:十一黃金周快到了,很多學生家庭都制訂了去野人洞旅游的計劃。于是我給學生提供了車費、門票、就餐費等各種費用,讓學生當當小管家,估算全家所需的費用;再如,在教室內設立計算角,學生把自己獨到而又科學合理的算法貼在計算角,通過學生的評講后,以學生的名字命名為:××算法,從而激勵學生去積極探索。
總之,學生運算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是一個長期培養和發展的過程,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多思考,多找一找學生錯誤的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確實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作者單位 湖北省房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