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福明 湯杰
摘 要:民辦普通高等學校多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己任,而創業教育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但是,目前多數民辦普通高等學校開設創業教育的時間并不長,還存在諸多問題。分析了民辦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業難的制約因素,在借鑒國外先進的創業教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提升創業教育質量的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創業教育;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47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8-0194-02
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為我國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2012年全國大學生畢業人數再創新高,達到680 萬人。2013 年,參加全國公務員考試的人數高達149余萬人,實際考試大約117余萬人,最后錄取比例大約為53:1。許多歐美大學畢業生從大學校門直接走上了創業之路,大學生自主創業在發達國家中已相當普遍。據權威統計數據,我國大學畢業生參與自主創業的人數比例一直保持在0.3% —0.4%的水平。為切實解決就業難、創業難的問題,在大學就讀期間提供理性、實用、針對性強的創業教育,幫助他們打下基礎,最終助推大學生成功創業,成為大學的現實任務。
一、民辦普通高等學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促進高校發展
民辦普通高等學校開展創業教育,不僅能夠激發大學生創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減輕社會就業壓力,而且能夠推動高校科技與產業結合,提高產學研的社會化效益。
(二)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多數高校人才培養與市場人力資源要求之間存在著明顯脫節的問題。就業難與招人難并存現象,客觀要求高校要轉變教育思想,創新辦學理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改變課程結構,加大實踐力度,適應市場需求;要求大學生培養創新創業意識,鍛煉創業心理品質和創業技能,提高就業競爭能力和生存能力,既為自己發展搭建平臺,又為他人謀生提供機會。
二、民辦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分析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就業是民生之本。要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政府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加強就業觀念教育,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中央和地方政府也不斷推出針對大學生創業的各種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總體上,大學生創業比例還是比較低。因此,如今的大學生創業,是在政策引導和就業壓力下的理性選擇。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但結果往往是成功率較低。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對大學生加強創業教育。例如,截至2012年,黑龍江省民辦普通高等學校共計16所,開展創業教育的為數不多。
三、民辦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問題分析
(一)創業教育體系不完善
從發達國家創業教育的發展來看,創業教育多已貫穿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體系,創業教育也不僅僅是大學的事情,更大的責任在于社會系統本身,因此,一個完善的創業教育支撐體系至關重要。
(二)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不靈活
國外創業教育的經驗自20世紀90年代陸續被介紹到中國,一些具備條件的國內高校開始嘗試開設創業類課程。然而,從現狀來看,我國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普遍 存在機械式照搬國外課程,本土化程度不高的問題。首先,課程單一;其次,教學方式、方法也較單一,現行的教學模式都是課堂講授加案例討論,教學內容因學校、教師等因素差異很大,沒有統一的基礎性課程設置和培養教學目標,缺乏靈活性,效果也不好;再次,開展創業教育的專業人士也很少,很多學校的創業教育的師資大多數是學院派,停留在理論層面,缺乏創業的實踐經驗。
(三)創業文化氛圍不濃
目前,大多數高校都不同程度地開展了大學生創業教育,一些全國性的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對于增強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也產生了廣泛影響。然而,在大學校園創業文化尚未成為一種穩定主導的文化元素,崇尚創業、合作創業、 寬容創業失敗、鼓勵自主創業的氛圍和制度尚未形成。
三、提升民辦普通高等學校創業教育質量的對策分析
(一)廣泛利用外部資源
在課程的設置上,廣泛結合外部資源來提升實踐課程的質量;經常聘請業界創業成功者到課堂中演講或授課,以提升學生的創業熱誠;或利用企業資源設立創業基地,增加學生創業實踐的機會。
(二)完善創業課程設置
首先,創業教育課程改革要體現出創業教育的本質和特色,要緊緊圍繞學生的創業和就業來完善課程設置,開設以創業知識為主的選修課時,要把有關創業的社會常識、創業指導、創業心理和技能、市場經濟、經營管理、公關與交往、法律和稅收等課程增加進去,從而促成學生對創業理論的全面了解。在教學模式上,創業教育內容和形式要具有開放性和靈活性,讓師生共同參與探索知識。可以采用有特色的創業案例教學,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采用分組討論等形式,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案例分析和案例討論中去,學習創業的經驗和方法。另外。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個人實際,讓學生當老師,設計創業方案,指導學生從選擇何種企業、企業的選址、企業的名稱、形象設計、融資、理財和員工的聘任等方面,全方位考慮如何運作自己的企業。教學中可通過討論、答辯等形式進行師生交流,訓練學生的專業能力。
再次,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要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的學生,教師必須有過創業實踐。創業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活動,教師的學識、經歷和經驗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有創業經驗背景的教師才能更有效地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因此,一方面,學校要設置專職教師,讓他們參加專業的創業理論培訓,同時鼓勵他們到創業一線去兼職,甚至可以有計劃地選派有潛力的專職青年教師開展創業實踐。另一方面,高校應重視與民營企業的合作。很多做公益事業的企業家都是民營企業家,他們中很多人不但具有創業實戰經驗,還具有培訓經驗,可以聘請他們做長期的兼職培訓教師,鼓勵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的交流。
(三)培育創業文化氛圍,分層推進創業教育
一方面,積極開展以創業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營造創業發展氛圍,倡導人人都是創業主體的觀念,面向大一到畢業各階段的學生普及大眾化創業教育,并創設模擬公司、創業角色扮演、創業競爭等特殊教學活動,增強教育效果。同時,充分發揮校園網絡、廣播、論壇、微博、海報宣傳欄等大眾宣傳媒介以及各種校園活動的作用,對創業成功的在校生或畢業生的創業典型進行宣傳,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激情,加快高校創業文化的產生和發展。另一方面,在素質教育的基礎上開展普及型創業教育,然后在普及型創業教育的基礎上對部分創業意愿強烈且具有創業潛質的大學生開展精英型創業教育,實現創業教育由大眾化向精英化的分層發展。
除此之外,想創業的大學生至少要注意三個方面。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創業素質。一些大學生創業者對公司運作的認識過于簡單,他們不清楚如何融資、 如何做商業上的事務活動籌謀、 如何塑造管理團隊等,甚至連基本的財務、管理方面的常識都很短缺。其次,要多方面了解政策,對哪些優惠是可以申請的,都要做到胸中有數,這樣才會在創業之初節約資金、更好發展。最后,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創業的道路沒有一帆風順的,遇到一點挫折和困難就輕言放棄,是不會取得終極成功的。
參考文獻:
[1] 武鑫.高校進行創業教育的重要性[J].滄桑,2011,(1):43-44.
[2] 羅志敏.高校創業教育的本質與邏輯[J].教育發展研究,2011,(1).
[責任編輯 高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