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雁
記得前一段和優質校項目組專家談到個人成長時,大家普遍反映我的成長最快,事后我對自己這3年來的成長路徑進行了分析,認為自己的成長主要來源于專家引領、培訓助力、策劃促進、思考相伴。
專家領我成長
自2009年6月學校參加優質校項目以來,我和專家們接觸較多,直接接受專家的引領。記得2009年7月我和周玉容教授、郭友教授研討學校第一次參與式校本培訓時的情景,那是我從事學校管理以來第一次和專家坐在一起面對面進行研討,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參與式校本培訓,專家的引領與指導讓我明白了原來教師培訓可以讓老師全身心參與,也可以讓老師身動、心動甚至行動。就是在那一次和專家共同研討、策劃、實施校本培訓的過程中,我學會了背景分析,知道了參與式校本培訓要經過策劃,知曉了整個準備過程,了解了流程,這次活動對學校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我的成長也同樣如此。之后,我開始全面負責學校的此項工作,專家的引領使學校的這項工作走在了全區各校的前列,也使我搭上了成長的快車。
培訓助我成長
學校每學期一次的假期研修活動我都參加。清楚地記得那次由我主持的南彩匯報,匯報完學校的校本培訓項目組專家給予了我一致好評。學校每次組織研修活動項目組都會請一些名校介紹經驗,供我們學習。至今,我仍然記得萬泉河小學景曉霞校長的那句話:“你要想讓你的干部成為什么樣的干部,你就說他是什么樣的干部;你要想讓你的教師成為什么樣的教師,你就說他是什么樣的教師;你要想讓你的學生成為什么樣的學生,你就說他是什么樣的學生”。之后,我就真的那樣對待學校的老師和學生,甚至我的孩子。每一次培訓活動都有現場的互動,那都要我及時思考,馬上反應,想不成長都難。
項目組還組織了多次到各校參觀學習的活動,每一次我都有新的收獲、新的感悟。我還帶領我校學科教師參加了與外省市共同開展的同課異構活動,幫助教師增長見識的同時,也使自己的視野更開闊。我還在楊朝暉教授的帶領下參加了第四屆兩岸四地學校改進的國際會議,并在會上將我校校本培訓的情況向與會代表進行了介紹。那次會議讓我聆聽到很多知名專家的講座,也讓我知道了在項目組專家的指引下我校已經今非昔比。
策劃促我成長
從2009年7月11日項目組親自策劃實施我校第一次參與式校本培訓之后,我校的校本培訓活動、教學研討會就都由我負責。3年來,我組織策劃了大約30次活動。從開始的懵懂無知到后來的謹小慎微,再到現在的泰然處之,策劃讓我學會了事先要進行背景分析,要寫好策劃方案,要進行實施準備,事后要進行反思。
就是在一次次策劃活動中,我的分析能力、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主持能力不斷提升。以前策劃一次活動要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定奪,現在則輕車熟路;以前主持一個會議要先把串詞寫好,現在可以現場生成。策劃活動促進了我的成長。
思考伴我成長
思考已成為我工作的常態,伴隨我工作的每一天。
順勢而為,借風使舵。就我校的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而言,需要舉行多次全校性的活動,所有的活動我都積極參與,努力讓自己在每次活動中都起到作用,比如:改革的過程中出現問題了,教學校長找我商量,我借勢開了模式研討會,全力以赴讓學校的教研、培訓都緊緊圍繞這項研究進行。
協同推進,有機整合。作為科研負責人,針對教科室組織的活動,我都盡量找到它與其他活動的契合點,不增加老師的額外負擔。比如:學校請郭教授做了《預習》的講座,老師不能聽完就了事,我們一方面利用校本培訓安排教師上節課;一方面通過學校彩虹讀書活動讓教師寫筆記落實。再比如,學校的科研月,每次我都找到它與學校教學工作的結合點,不為搞科研月而搞科研月。
3年來,在優質校項目組的培養和影響下,依靠專家引領、培訓助力、策劃促進、思考相伴使我獲得了快速的成長,可以說,沒有項目組的陪伴與引領就不可能有我今天的發展。
編輯 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