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銳
摘要:音樂是一種聲學的藝術,而聲樂是就以聲學本身為發展對象的一個特別的一個藝術門類。聲樂教學的目的是培養音樂藝術人才,教師能否把握高效的聲樂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關系到學生能否在特定的時間里掌握系統的聲樂知識。
關鍵詞:聲樂;聲樂教學;聲樂教師
聲樂,是指用人聲演唱的音樂形式。聲樂包括:美聲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人聲按音域的高低和音色的差異,可以分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和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每一種人聲的音域,大約為二個八度。聲樂教學是師生雙方共同參與的一種教學活動。老師就是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的一個過程。那么這樣教師首先應該對自己教學的內容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理解,這樣才能正確的把信息傳達給學生,我想這就是韓愈所說的“傳道授業解惑也”。
一、聲樂教學方法及方式過于死板
目前我國大部分的高等院校還都采用音樂學院的教學思路及教學方法,采用“一對一”的教學模式,老師師范,學生模仿。不可否認“一對一”教學方法對于培養聲樂表演人才是有必要的,并且也是最有效的。但是,要將聲樂教學有效的開展,應當有一定的教授教養和良好的聲樂學習氛圍作為前提。而教授教養在過去的教學過程中過多的強調了教師在整個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從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在課堂中始終處于言聽計從的被動地位,學生的主體作用無法得到實現。所以要實現教授教養,應當構建一個同等、良好、互信的師生關系。
首先,學生與教師是相互合作的關系。因此,老師與學生應該經常互相探討與進行思想交流,建立良好的溝通與互助的關系。其次,建立一個無權勢的學習環境。教師應當拋去主觀、武斷、生硬、居高臨下的態度,告別過去的教育方式,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體會到中間的樂趣,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和質疑。再次,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占主要地位,而老師起著主導地位,所以教師應當加強自己師德的培養和樂于奉獻的精神,真正的與學生建立起良師益友的關系。一個良好的教學過程從來都是師生共同完成的,聲樂教學更以其特殊的“師徒”關系,離不開師生之間相互的配合,和良好的互動。這樣才能構建一個民主、同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二、聲樂教師應具有舞臺經驗和鋼琴伴奏能力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只有具有舞臺演唱經驗的教師才能把教授教養更豐富的結合起來,令教學過程更加豐富有趣。只有具有一定舞臺經驗的聲樂教師才能將范唱更加舞臺戲曲化,學生在上課時才能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音樂真正所要表達的情感,更加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作品細節的處理方法,便于學生前期的模仿,也提高了學生對聲樂學習的熱情。
我國也有很多的聲樂教授都是演唱與教學的“雙料”巨匠。而有一定的鋼琴伴奏能力也是上好聲樂課不可缺少的一項技能。歌曲伴奏是學生從教師那得到對作品情感宣泄和意境烘托的重要途徑,使得學生更加投入到作品的二度創作中去,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用聲樂的方式完美的表達出來。
三、聲樂教師應具有 在教學過程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于不同學生的條件、能力、程度和存在的問題不同,教師需要對每個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教學方法。每一位學生都會存在一些發聲技巧方面或歌唱藝術表現的問題。例如,怎樣的演唱是正確的,這里涉及到幾對關系:緊張與放松、集中與打開、位置與呼吸等;還有關于音樂術語的執行:表情、力度、速度等。教師教學的關鍵是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舉一反三,知道如何做和為什么如此做。教學方法的原則之一就是重復,教師需要不斷反復強調這些基本原則,使學生的認識從局部到全面,從特殊到一般,從感性到理性,他們對基本原則有了明確的概念就好比掌握了一把衡量演唱標準的尺子,使他有理可依、有規可循。聲樂教學過程就是一個師生互相探索的一個過程,及時的發現問題,老師通過聽覺去判定學生在演唱中發聲技巧與藝術情感表達時出現的問題,然后通過討論、交流找到一個解決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所以作為一名優秀的聲樂教師,應當掌握又多又好的解決方法。
四、要有一個很好的聽力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歌唱也是聽覺的藝術。聲樂教師要有一副好耳朵,沒有好的聽力就不能對學生的嗓音狀況有正確的判斷,沒有正確的判斷也不會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的辦法。聲樂中的很多問題,都是要靠聽覺去把關的。聲樂教師必須借助敏銳和有經驗的聽覺,去判斷學生演唱時發生的音準、節奏、音質、音色、吐字、感情的處理等情況,對細微的變化要做出正確的判斷,好與壞、對與錯。好的耳朵要靠有意識的培養國內外的聲樂作品多聽、多分析、聲樂教師持之以恒的訓練聽力,是擁有一個良好聽力的重要保證。
五、聲樂教師要能準確把握 演唱方法和有一定的藝術理念
聲樂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都極強的學科,它不適合于或不完全適合于自修,教師的指導極為重要。正規的聲樂學習往往是先求得一位理想的教師。因此在聲樂教學中,我們往往習慣于討論教師的素質、教師的教學方法等。只有老師真正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演唱方法,這樣學生才能明白。因此,聲樂教師應當多種渠道的去學習進修,學習更科學更進步的知識,準確的掌握歌唱藝術的藝術形態。
長期以來,我國聲樂教學一直延續著陳舊、簡樸的教學觀念和方法,教學效果不好,學生成績不好。所以聲樂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極其復雜和不斷深化的過程,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我們要身體例行及時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立足于教育的根本,進行聲樂教育教學的改革探索,為聲樂教育的發展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2]羅小平編.音樂與文學——音樂文化小叢書[M]. 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3]李佳.高校聲樂教學方法探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08)
【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音樂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