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洋
【摘要】 本文探討了信息系統監理實踐中的主要難點,并根據實踐經驗,提出了合理的控制對策,以期為信息系統監理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 信息系統 監理 難點 控制對策
一、引言
信息系統工程監理是指在政府工商管理部門的且具有信息系統監理資質的單位,受建設單位委托,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信息系統工程監理合同,對信息系統工程項目實施的監督管理。因此,在推行信息系統集成資質認證制度的同時,信息產業部也重點推行了信息系統工程監理制度。
二、信息系統監理實踐中的主要難點
由于我國信息系統監理制度起步較晚,在實踐過程中難免出現各種各樣的難題,其中,比較普遍的問題有:(1)監理工作存在局限性。信息系統工程監理強調對信息系統工程的設計階段、實施階段和驗收階段實施全過程監理,包括程序的設計、設備的采購和安裝、開發質量和進度的控制以及工程人員間的協調等各個方面,但在工程具體實施過程中,監理人員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程序是否按照業主與集成商所簽訂內合同規定的進度進行監理,對于方案的合理性、軟硬件設備的經濟性以及業主的變更要求是否可行等方面,并沒有做到實質性的監理。(2)監理內容的執行性較差。監理工作的主要內容可概括為“四控、三管、一協調”。“四控”即信息系統工程的質量控制、進度控制、投資控制和變更控制;“三管”即信息系統工程的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安全管理;“一協調”即在信息系統工程實施過程中協調有關單位及人員間的工作關系。其目的是希望信息系統在建設過程中做到安全、經濟,避免糾紛,但在具體實施中,許多工作是監理人員所無法完成的,如信息系統工程資源計劃、成本估算即預算中投資概算審核、計量與付款控制以及驗收階段決算審核等業務。此外,當出現合同糾紛時,也超出了監理人員協調工作關系的范圍。(3)工程無統一度量標準,質量控制難度大。雖然信息產業部對信息系統監理項目的范圍、內容以及工程程序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但并沒有相應完善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對監理市場進行指導,尤其技術標準的缺失給監理工作的開展帶來很大困難。一方面,信息產業發展迅速,監理單位在以往的工作中所積累的經驗往往跟不上技術的發展,監理人員在執行監理工作時不知該遵循怎樣的技術標準和收費標準;另一方面,信息系統項目的可視性差,存在的質量缺陷和安全隱患十分隱蔽,監理人員無法直觀的對系統的質量進行判斷,可能導致無法預料的后果。
三、監理工作問題的控制對策
(1)招標階段協助業主完成工作。我國絕大部分業主只是將招標工作委托給招標代理,再由財政部門或者審計部門對招投標的工作進行監督,這種模式下監理單位完全可以避開參與招標工作,但對于信息系統的建立顯然是不利的,也沒有體現出監理的實質作用。因此,監理單位應在回避重要文件或信息的前提下,為業主提供技術咨詢及建議,提高業主方在技術方面的實力,從而解決業主方和集成商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使得一些在建設階段發現的較難解決的問題在本階段輕松得到解決。同時,業主方也應授予監理單位質量的評定權、進度與工期的確認權等必要的權利,只有監理單位以公正的第三者立場參與了信息系統的整個建設過程,才能保證工程建設目標的順利實現。(2)實施階段以合同管理為核心。合同是按業主方和集成商的反復協商最終確定的,對信息系統建設的進度和結果有明確的說明。在合同商定過程中,監理單位應協助業主方進行合同范本的選定和編制工作,并對合同內容反復審核,對于存在歧義或者容易產生糾紛的條款,應提醒雙方達成一致,做好事前控制。在工程實施過程中,業主方也應授予監理單位工程款支付與結算上的確認權與否決權、組織協調上的主持權等必要的權利,以便監理人員更好的完成工作,確保工程的高效進行。工程進展過程中,難免存在各種難以預見的風險,即不能完全避開,也可能超出合同之外,對此,監理單位應以公正的第三方身份,對評判風險的責任方方面妥善處理,盡量使問題通過協商的方式解決。(3)建立全面的質量管理體系。全面的質量管理體系應以明確的質量標準為基礎,并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作保障,從而使工程項目達到預期的質量目標。監理方應針對具體的項目預期,依據已經確定的承前性文件和監理工程師搜集的監理信息開展評審活動,完成質量檢驗并改進執行手段,并形成完備的文檔。PDCA循環(即策劃、執行、檢查、改進)是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監理工程師應結合項目的特點制定管理方法的細則,在策劃階段明確人員的分工和建設依據,在執行階段做好日常巡查工作,在檢查階段通過評審、評估、測試等手段核查項目的執行情況,在改進階段總結經驗,處理存在的問題。通過推行全面的質量管理工作,使最終項目成果達到一個比較高的質量。
參 考 文 獻
[1] 符長青. 信息系統工程監理[M].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2] 宋承志,王眾,王慕東. 略談我國信息監理的幾個問題[J]. 情報科學,2004, 22(8):914-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