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芳
摘 要:“孝道”是一個耳熟能詳、使用頻率極高的詞匯,自古至今,“孝”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切道德的根源,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根本,“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將孝道教育融入學校教育之中,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部分,自有其深遠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孝道文化;現代和諧校園;傳統文化
當前,一些青少年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過分依賴家長,缺乏愛心和社會責任感,已是全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我院積極探索,傳承傳統文化,幫助他們實現“孝親、勵志、修身”的發展目標;通過一系列豐富多樣的教育活動形式,使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培養感恩之心,責任之心,愛國之心;營造和諧校園,成效顯著。
1 孝道文化校園建設活動的主題思想是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指導,以《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實施意見》為依據,以學習實踐《弟子規》為主線,以推進師德建設、學生德育工作為重點,以全面提高培養質量為目標,結合時代精神,結合學院實際,結合企業需要,全院動員,全員參與,大力推展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及企業文化教育,使學生懂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并身體力行,進而達到“明事理、增修行、長智慧、得利益”的目標,不斷提升師生的思想道德修養,為學生的未來和幸福人生奠基,為鐵煤集團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優質的人力資源。
2 具體的教育形式
2.1 傳統文化進課堂
要發揮課堂教學的導向性作用,開設《弟子規》必修課,使優秀文化傳統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聯系學生實際、點滴滲透、潛移默化。制定以《弟子規》為主線的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大綱,以學習實踐《弟子規》為主線,包括《三字經》、《四書》選講、兩個家訓、百家名言選講、古代文化知識簡介、名作賞析等,晨讀《弟子規》。
2.2 發揮教師示范作用,抓好骨干培訓
首先要解決好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的思想認識、身體力行等問題,給學生起到示范作用。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做到,每位員工都應該做到,用榜樣的力量影響學生,“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習《弟子規》應當跟師德建設相結合。要求教師,人人會背《弟子規》,并進行考試,努力為學生們做出表率,真正做到言傳身教。學院統一制定教師自勉詞,印制在學習筆記、工作手冊等扉頁上,提醒并規范教師的言行。
同時,充分發揮學生干部帶頭引領作用。將采取內部培訓、交流研討等方式,通過座談討論、講座、行為示范(如禮儀)、學習觀摩等多種形式,培訓好教學骨干、班主任骨干、學生骨干。在目前已經全面啟動的基礎上,由點帶線,由線帶面,有條不紊地抓好骨干培訓。
2.3 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氛圍的創設
在校園網、有線電視、校園廣播、宣傳欄等開設傳統文化教育專欄,同時,為普及傳統文化,將開展辦班報、制作“遼北技師學院的春天”等音頻文件、設置經典格言牌板、班級白板格言、組織學生宣講團、規范教室布置等,在圖書角基礎上,在各個教學班設立圖書柜。
2.4 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實踐活動
利用晨檢、晚自習等時間,背誦《弟子規》,要求學生人人會背誦,提倡學生寫日記、周記。實行雙日活動制。計劃每周二、周四晨檢前(住宿生)、第七節課后(走讀生),安排40分鐘統一收看蔡禮旭《細講弟子規》講座;每周三組織收看《天下父母》、《暖春》、《櫻桃》及優秀文化傳統教育相關的視頻、影視劇;每周五以班級為單位組織故事演講、名篇經典欣賞、說事拉理等。每周以主題班會為載體,學生交流學習體會、自省自查言行,并組織學唱親情歌曲,讓學生學會感恩,學會做人。組織問好答禮“禮儀、禮貌、禮節”教育活動,成立學生記者團;舉辦禮儀大賽、經典誦讀、故事演講比賽、《弟子規》接龍比賽、知識競賽、情景劇電視大賽等;以及文明養成教育、“愛校、愛家、愛企業”教育等活動,營造濃郁的學習實踐氛圍;在學生中開展每周站軍姿一小時,增強學生的體力、耐力,特別是服從意識和執行力。班主任和班團干部做好宣傳工作,認識體能訓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寧可多流汗,現場少流淚,不流血。
2.5 發揮家長作用
辦好家長學校,定期召開家長座談會,開辦“和諧家庭、幸福人生”講堂,為家長提供家教咨詢等服務。學院建立家校聯系制度,相互反饋學生在校、在家信息。通過告家長書、家長見面會、學生定期報告等形式,讓家長了解學院對學生在學習實踐《弟子規》方面的要求,了解孩子在校表現情況,并在家做好“監督員”;鼓勵學生回到家中不僅要實踐學院開展《弟子規》教育活動的要求,而且努力成為《弟子規》“宣傳員”、家長的“輔導員”。各班定期召開家長會,通過家教講座、班主任家訪等,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藝術,和學習形成合力。通過家校“牽手”活動,將傳統文化教育向家庭延伸,讓傳統文化思想浸潤每個家庭。
2.6 聯系社會生活實際,深化傳統文化教育
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學校、課堂,更應走出去,深入社會,貼近生活。學期初新生到部隊接受軍事訓練,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接受艱苦奮斗的革命傳統教育。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如愛心捐助、幫殘助老等,培養學生奉獻精神。建立心理咨詢室,學院學生中單親家庭學生多、困難家庭學生多、中學教育欠帳學生多,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輔導等服務,建立心理咨詢室,對需要的同學提供心理調適和干預。
2.7 立足主陣地找準突破口,扎實開展傳統文化教育
根據學院實際,結合傳統文化、結合教育部頒布的德育綱要、結合學生實際,制定學生具體的言行規則,規范其在學校、在社會、在家庭日常行為,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學生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出發,通過日明一禮,日正一行,日學一語,日行一善,循序漸進地實現培養目標。要把傳統文化熏陶和嚴格管理相結合。制訂了《遼北技師學院師生行為規范》,所有的學習和要求都體現在這兩個規范上,這是檢驗師生學習、踐行效果的最重要標準。同時,注意發現和樹立典型,初始階段指定幾個重點班作為教育“試驗班”,進而培養教育“示范班”。在學生中評選各類學習實踐標兵。比如:孝道標兵、誠信楷模等,為廣大師生樹立學習榜樣。并及時總結學習踐行《弟子規》過程中的經驗、教訓,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和矯正。
一系列的活動開展以來,抽象的傳統文化理念更加具體化,結合實際、貼近生活,并有可操作性。學生在孝道文化活動的參與和學習下,將認識化為一種自覺的行為,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更加注重與父母溝通,與老師溝通,與同學溝通。從而培養素質和諧的學生群體,構建和諧的校園人際關系,使校園文化建設更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