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辰


掉渣餅火遍全國大江南北的時候,麥多餡餅剛在吉林開了幾家小店。兩家都做餅,在2005年幾乎同時起家,發展軌跡極其戲劇化:掉渣餅光是在北京一年就開了1000多家店,麥多第一年只有10家店,受到掉渣餅紅火的影響,擴張一度非常困難;但一年后掉渣餅們相繼銷聲匿跡,而麥多則穩扎穩打,在2008年將加盟店拓展至全國300家。
當時,網上流傳著一篇極具攻擊性的文章,說麥多餡餅的明天就是掉渣餅。創始人劉占華不服氣,但他也沒想到今天麥多餡餅已經有了820家分店。2012年,麥多餡餅銷售額直破7億元,每年分店的增長都在100家以上。在選址、產品、模式等環節,麥多摸索出自己獨特的一套經驗,在類似連鎖企業中獨占鰲頭。而掉渣餅的發明者,今天倒成了麥多在武漢的一個加盟商。
模式:教人技術等于騙子
兩個月前,劉占華在青島給麥多餡餅新的直營店簽房租合同,房主剛好也做連鎖生意,主打烤串,自認有獨家秘方,也想做連鎖,但做了幾年做不下去了,聽說劉占華是麥多餡餅的老板,就問他:“劉哥,你教不教人技術?”劉占華想到掉渣餅的曇花一現,給他最大的啟發就是“做連鎖店的教人技術相當于騙子”,就教育對方:“加盟商最想要的兩樣東西,一是技術,二是設備。但如果你給了,你的模式不但不值錢,而且恰恰做反了。你做連鎖店復制的是成功經驗的模式,你要做的是把店開好,把盈利的經驗傳授給他,要是太把技術當回事,人只得到了技術,不一定能做生意。”
掉渣餅一度對麥多影響非常大,它擴張太快,但劉占華去考察,發現掉渣餅做的是“學員店”,第一批學員繳納加盟費4萬元,有100多人加入,創始人教完技術,就把學員放出去開店,再讓他們去感染第二批人,跟傳銷差不多。但第一批人學完了技術,立刻把加盟費削減到兩萬元,以此類推,整個模式迅速脫鉤。掉渣餅創始人確實賺了一筆錢,但模式沒法長久。后來麥多做出了市場,這位創始人找到劉占華,想拿下麥多武漢區域的代理。劉占華對他說:“你能賺錢,但你做不大,因為你還不會負責任,先一個店一個店地做吧。”果不其然,這個人到現在也只開了一家店。
當年滿大街的掉渣餅排長隊的時候,劉占華站在長隊旁邊等著,他發現大部分顧客其實也只是嘗嘗,等顧客買完,劉占華就上去問:“好吃嗎?”一般得到的反饋都是“也就那么回事”,還有的人吃到一半就扔了。“所以我就知道掉渣餅做得不好,如果換成麥多,顧客吃了一半就扔掉了,我一定要追問原因。”劉占華開始一個個收集這些掉渣餅賣家的電話。不出所料,第二年掉渣餅們又一個個倒閉,劉占華打電話去幫麥多的加盟商收購掉渣餅店主的燃氣爐子,原價7000~8000元,劉占華用2000~3000元收購,當中還有不少幾乎是全新的。
“你從掉渣餅就可以看出,好多人太不理性了。”麥多也遭遇過類似情況,2008~2009年,麥多餡餅的增速最快,高峰期時,有些小地方有一個人加盟麥多賺了錢,一個村子的人都蜂擁而至。那時候一年拓展300多家店。但“我見過很多上門要求加盟的人,你問他為什么想加入麥多。他說看朋友賺了錢,自己也想做。別人掙了錢,就以為自己也能,這是大錯特錯,人跟人是有差別的。”在鄭州,麥多有很多家加盟店是總部放出后收回來的,有家分店之前每天只有1500元的流水,總部收購后,流水達到了每天1萬元。
“我接觸過太多做連鎖店的人,大部分先用加盟擴張,但很少有做好的,基本上都有點騙人的心理,或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開的店會怎么樣。你要做連鎖店,還得能經營下去,當然就要有個盈利模式,所以我們去新城市不會放開加盟,至少要先把直營店做起來,老百姓認可了,才讓加盟商進入。”
選址:找肯德基和麥當勞
最初在長春起步時,很長一段時間里,劉占華親自去幫加盟商跑選址,形成了自己一套選址的獨家心得。麥多的選址理念跟同類型的連鎖快餐相當不同。麥多有兩個絕對不去的地方,一是農貿市場,二是小吃城。
“農貿市場和大型社區,做小賣店和超市沒問題,但做我們這種品牌店不行,因為定位不符。麥多的產品定位是休閑快餐,它還不是完全的快餐,好多人可以拿著餡餅邊走邊吃。”另外,農貿市場人雖然多,年齡定位卻不對路,且檔次略低,對品牌連鎖型并不合適。
避開小吃城則是因為“小吃城的商鋪幾乎沒有能掙到錢的,最掙錢的是建小吃城的人”,這些人大多做過餐廳,對吃很有研究。小吃城引進四面八方的小吃,盈利模式主要依靠扣點,暗中觀察誰做得好,租金合同都簽得很短,一年一簽,幾乎不超過兩年,合同期到,開發商可能就要讓你離開,自己接手來做了。“除非你能給小吃城比較高的利潤,但如果你把大部分利潤都給它了,你又掙什么?它來控制你的時候,你就永遠做不大。很多小本生意掙足本錢就行了,但麥多要培養會做生意,能做老板的人。”
至于熱點選址,則當屬商業街、大賣場、學校周邊、寫字樓。“商業街和賣場就不用說了,在家樂福、沃爾瑪、佳世客這類大超市,顧客的購買力強,客流量大,也容易做出影響力。學生則最能接受新鮮東西,顧客群穩定,傳播還非常快。寫字樓里的白領是學生的升級,消費力更強。”此外,附近有肯德基和麥當勞的店址也是最理想的。“他們的選址調研做得比我們精細多了”,劉占華說。而且麥多的產品與之相比,既是客群相似,又有價格優勢。
產品:一做專業,二做獨家
有人對劉占華建議,只做餡餅,產品線太單一,你還可以做粥、做湯。但劉占華不那么認為。在麥多餡餅之前,他在山東賣過菜、辦過食品廠、開過餐廳,要說菜品也可以做出很多種,但麥多餡餅最終只精簡到七種口味。因為“做東西第一是做專業,第二是做獨家。麥多的麻辣雞肉、香辣魷魚等口味都是我們自己起的名字,市面上以前根本沒有。你做的東西多了,就更不容易做成標準化了。”
劉占華幾乎走遍了中國,做麥多餡餅之前,腦子里就對食材有了全面概念。“我們以前賣菜,上菜的時候有句行話:不夾餡兒的都貴,夾餡兒的都不好。因為很多食物一加上餡兒就容易糊弄人,時間久了,老百姓會擔心,所以帶餡兒的東西就一律不吃了。”但劉占華堅信中國人對餡餅情有獨鐘,“麥當勞、肯德基到中國來開了那么多分店,但你仔細想想,他們的東西跟餡餅沒法比,最好吃的東西還是在中國。但中國太多人只追求短期的利益,想糊弄人,這種惡習導致再好吃的東西也做壞了。”
中式快餐跟洋快餐最大的區別在于,中餐有加入了手工藝與情感在當中,并非絕對的機械標準化。雖然麥多也在研究流水線生產,但劉占華目前還不想改變手工制作,他認為用機器做出來的食物,營養成分下降,也失去了中餐真正的特點。
“很多人認為洋快餐的危害在于油炸,其實沒說到點子上。洋快餐在標準化上的用心程度,使用原料的衛生程度都比中餐高,但它最大的問題是食材從工廠出來以后周期太長,吃到顧客嘴里已經沒有營養,更不用說對身體的負面影響了,所以中式快餐的核心競爭力是通過手工保證新鮮,到顧客手里基本是剛做出來的,食品只有新鮮才是8、最好吃的和最有營養的。麥多的餡餅從不允許涼著賣給顧客。”
麥多想把餡餅做好。比如肉餡是塊狀的,這是劉占華起初就堅持的想法,但這樣做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要求分店,因為制作工序是把肉腌好后經烤箱烘烤一次做成餡,如果肉質不佳,就沒法這樣烘烤。劉占華要求在制作過程中把肉切成四方小丁塊,這就要求采購時不能選太差的肉,豬腿肉一定要買前腿,肉活,口感佳;后腿肉死,口感不好。又如麥多的餡餅以酥聞名,要有面香和層次,這就取決于面粉發酵的時間和力道控制,需要制作者用心對待。“麥多做到第8年還在增長,其實跟我堅持的這些理念有關系。你要先通過專業讓顧客知道你的產品可靠,時間久了顧客自然就會依賴你。”
彎路:如何教加盟商負責任
麥多起家在吉林,但現在河南門店最多,有將近300家。開始經驗不夠豐富,店面裝修也做不好,服務水平一般,開店成功率就不高。后來從吉林發展到山東,再到河南,成功率越來越高,店面不斷升級,帶動加盟商越做越好,穩定程度也越來越高。剛起步時,劉占華對地域拓展基本沒有定位,但他有個理念:一定要讓加盟商掙到錢。
早年在長春,劉占華自己開的店不是最賺錢的,但卻復制出一批盈利很好的加盟店。可是慢慢地只盯賺錢的理念就跟不上麥多的發展了。有時候開店還有點賭博的成分,位置選好了,就算管理得不太好,短期內也能賺錢。但在一些早期拓展的地區,有的加盟商已經跟麥多合作8年,但仍然只開了一個小店。“現在才知道店做得多了,要走到管理這一步,讓大家想法一致,目標一致,這才是真正的標準。”
早年間,劉占華接觸到很多生活甚至有點困難的加盟者,祖輩都是窮人,想通過做生意脫貧致富。他會對人講:開一個店的時候,要把自己當成員工,甚至比員工還辛苦,做不到這一點就掙不到錢。但到能開成兩三個店的時候,你就要有點管理經驗了,得設置店長,有制度,獎勵員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但不是所有加盟商都能跟上節奏。劉占華承認,現在對于加盟商的管理有難度,因為300多個加盟商是在不同階段走過來的,現在總部也在給這些老加盟商作培訓,“他們掙錢的目的太強了”。前段時間禽流感爆發時,直營店第二天就下架了所有雞肉類產品,但加盟商做不到,就算一天只能賣出10個餅,也有照賣不誤的。這是最讓劉占華困惑的:如何讓加盟商負起責任?
劉占華跟業績成功的加盟商探討,得出的結論是每個開店的人都會有這樣一個階段:無限地盯著利潤,腦子里只想掙錢。尤其是做餐飲,想掙錢就會考慮把利潤做大,這就非常容易在采購環節選便宜的、過得去就行的食材。做餐飲當然要求你有頭腦,但更多的還是吃苦的能力和責任心,肯起早貪黑,肯下功夫研究如何把它做好。在很多人看來,餐飲是個有本事的人不稀罕做的行當,覺得它是個小生意,而小吃給人的感覺就更“低”了,所以餐飲行業用工的文化水平都比較低,這樣的人就更難管理。
麥多始終堅持一個理念:做出來的餡餅一定要給自己家的親人都能吃。這句話非常簡單,誰都說得出來,但讓每個加盟商都做到實在太難了。在探索解決之道的過程中,麥多有意把以前的一些店面重新整合再開業。然后逐漸改制,除非有地理位置極佳的店面,否則不再納入新的加盟者,即便吸納,總部也要參與股份。“以后會走直營加合作的道路,不再開放全資加盟。”
另外,麥多始終堅持不做區域代理,這是基于傷害和風險控制的考量。目前除了全國20家直營店是統一從中心廚房配送食材外,加盟商都是自己采購材料,所以味道難免不一樣。一個個店放出,有的店雖然目前做得不夠好,但起碼可以把損害控制在一個店內,而不至于殃及一整片地區。”
創業邦“2013中國高成長連鎖50強”評選正式出爐!我們不但與漢庭酒店、西貝餐飲、哎呀呀飾品等熟悉的品牌重逢,還發掘到良品鋪子、桔色成人用品等新面孔,在過去幾年中,大部分上榜企業保持高增長,且店數和銷售收入增幅超過30%。一方面因其所在行業的剛性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也有賴于品牌核心競爭力的加強與經營管理水平的日益完善。
2013年,線下連鎖企業要面臨許多新的課題,銷售端受到電商沖擊,成本端又遭遇租金、物業、人力等各方壓力,企業要解決這些難題,同時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還要加強對連鎖店鋪的精細化管理,并拓展網上銷售渠道。但無論是老牌高成長連鎖,還是后起之秀,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總部可以為加盟商提供持續的價值,而加盟商則為總部帶來更多的利益。優秀的連鎖企業一定可以滿足剛性需求,或提供高質低價的產品,或提供獨特的服務模式。我們梳理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連鎖企業經營攻略,希望能為讀者提供獨到的觀察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