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蕊蕊
摘 要 貨幣資金是企業流動性較強、控制難度較高的資產。貨幣資金失去有效控制是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而大多數貪污、受賄、詐騙、挪用公款等違法亂紀行為都與之相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建立和完善企業貨幣資金內部控制制度,提高會計管理水平,同時也必須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管理。
關鍵詞 貨幣資金 內部控制 措施
一、企業貨幣資金內部控制的常見問題
(一)現金收支業務管理存在的漏洞
1、更改憑證金額,虛構報賬內容。會計或其他經辦人員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條件或憑證上的漏洞,趁機更改發票、收據上的金額、貪污相應款項,或通過添加和虛構經濟業務內容和金額,將現金據為己有。
2、收款不開任何憑據。出納或收款人員利用經手現金收入的機會,在收入現金時既不給付款方開據收據或發票,也不報賬和記賬,而是直接將現金占為己有。
3、開出票據不一致。出納或收款人員開票時利用套寫或假復寫的方法,使發票聯與記賬聯不一致,貪污差額部分。
4、銷毀票據、盜用發票。會計或出納人員銷毀現金收入的票據,從而將票款私吞,或用盜取的發票向客戶開票,重復收款或報銷。
5、少列、多列總額。出納或收款人員故意將現金收入或現金支出合計數計錯,致使現金收入日記賬合計數少于支出日記賬合計數,從而將多余庫存現金占為己有。
(二)銀行存款收支業務管理存在的漏洞
1、私自提現、支票套物。會計或出納人員私自簽發現金支票,用于提現或購商品、物品,不留存根,不記賬,將所提現金或所購商品、物品據為己有。
2、涂改銀行對賬單。出納人員私自提現,然后涂改銀行對賬單上的發生額,使其與銀行存款日記賬上的金額相符,以掩蓋銀行存款減少的事實。
3、私自背書轉讓,出借支票。財務人員將轉賬支票、匯票及銀行本票私自轉讓給其他單位,或將支票借給他人用于結算,允許他人使用本企業開設的銀行賬戶為其辦理轉賬業務,從中謀取私利。
4、多頭開戶,套取利息,截留公款。會計人員利用個別銀行間相互拉客戶的機會,私自利用企業印章在他行開設存款賬戶,對收進的款項存入私設的戶頭,等期末再存入單位賬號,將私存期間的利息據為己有。
二、企業貨幣資金內部控制的改進措施
(一)貨幣資金業務的職務分離
貨幣資金業務內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是實行錢賬分管,即將經營貨幣資金業務的人員與記錄這些業務的人員分離。
1、出納或收款員不能既收款又同時負責開發票或收據,應與開票員的職責分離。如果企業規模小,人員配備不齊全,則應有專人負責發票或收據的核對工作。
2、貨幣資金實物收付及保管只能由經授權的出納員負責處理,其他職員不得接觸未經支付的貨幣資金。
3、規模較大的企業,出納員應將每天收支現金數登記在現金出納備查簿。現金日記賬與現金總賬應由其他人員登記。規模較小的企業,可用現金日記賬代替現金出納備查簿。由出納登記,但現金總賬的登記工作須由其他職員擔任。
4、負責應收款項賬的人員不能同時負責現金收入賬的工作;負責應付款項賬的人員不能同時負責現金支出賬的工作。
5、保管支票簿的職員不能同時負責現金支出賬和調整銀行存款賬。
(二)庫存現金控制
企業庫存現金必須控制在規定限額之內,收入的現金應及時送存銀行,當天未及時送存的現金應集中存放在保險箱內。現金收入不得坐支。出納員應做到庫存現金"日清月結",主管部門或負責人應對庫存現金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
(三)銀行存款控制
1、所有銀行存款戶的開設需有正式的批準手續,同樣,銀行存款戶的終止也需得到正式的批準。對銀行賬戶的開立、管理等要有具體規定,不能在同營業網點開立賬戶,或者同時跨行開戶、多頭開戶、隨意開戶,也不能將單位公款以個人名義私存,以防有人在開設銀行存款戶中為個人謀取私利。
2、負責銀行對賬單調節和銀行存款賬面余額的職員不能同時負責現金收入、現金支出或編制收付款憑證業務,以防止應記但未記入企業收入賬或支出賬的不正當行為再次被掩蓋起來。
(四)定額備用金控制
企業對一些頻繁發生的日常小額零星支出,可建立定額備用金制度加以控制。其基本要求是:確定應建立哪些定額備用金,例如,確定差旅費、工資備用金等。
確定每筆備用金的金額。確定備用金的保管人。各備用金的保管人不能同時負責其他備用金、現金收入和支出的審批以及該項備用金的補充和支付記錄。備用金的使用必須有發票等原始憑證來證實該筆支出。原始憑證應由備用金使用者的審核人簽字。在某些情況下,備用金支付必須得到事先批準。
(五)財務印章控制
一是保護財務印章的安全。對保管印章的人進行備案,并對每一次使用都作記錄,嚴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項所需要的全部印章,嚴禁未經批準在票據上簽章。二是在不使用時,印章必須與支票分開存放。
參考文獻:
[1]王愛恒.淺議貨幣資金的內部控制[J].現代會計,維普資訊網,2008(3).
[2]劉樹博.淺談貨幣資金內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控制[J].中國科技博覽,2009(19).
[3]王崴.貨幣資金內部管理及內控制度的設計[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09(8).
(作者單位:東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