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書榮
摘 要 教師的工作是教育人、塑造人,不僅要用淵博的學識“傳道、授業、解惑”,更要用高尚的品德去影響學生,促進學生心靈的美化和健康人格的塑造。文章闡述了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學生喜歡并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教師。
關鍵詞 教師 服務 學生
韓愈在《師說》中指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西漢末年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揚雄說:“師者,人之模范。”教師的工作是教育人、塑造人,教師不僅要以淵博的學識“傳道、授業、解惑”,更應該以自己的品德去影響學生,美化學生的心靈,塑造學生的人格。每個學生好比是一盆不同品種的花,教師要通過教育的兩個職能把花培育好,對學生的言教要看準時機,掌握火候,語言要恰如其分,“好語知時節”;與學生在不知不覺間產生共鳴,“當春乃發生”;教師自身的身教“隨風潛入夜”;最終才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學生喜歡并能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教師呢?以下素質是必須具備的:
一、高尚品德是前提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 教師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人格,達到既要教書又要育人的目的。
有修養的教師,是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人,是以身立教、為人師表的人。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既要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響學生、感化學生,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長發展。身教重于言教,教師要以身立教,為人師表,以模范的品行來教育和影響學生。“把學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應該就是這種人”,所以教師必須十分注意自身的修養,嚴格要求自己,把做人與育人統一起來,時時處處做學生的良好榜樣,以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職業道德,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坦蕩的胸懷,高尚的言行等對學生進行 “寓教于無形”的教育,形成一種無聲無形的教育動力,去感召學生,啟迪學生,最終達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目的。
二、充滿愛心是保證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明要確自己工作的重大職責,將責任、壓力化作教書育人的動力,才能抱著一顆愛心投身工作、善待學生。
教師只有充滿愛心,真心實意的熱愛每一個學生,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關注學生,才能無私地幫助學生,融入到學生當中,才能得到學生的敬重、信賴,才能走進每個人的心靈世界,使學生主動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的真實思想和感受,教師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貼心人、領路人。
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的愛的實際行動,教會學生如何去愛。心中沒有愛的人,是不可能擔負起服務他人、奉獻社會、建設祖國的責任的。
三、學識淵博是基礎
俗話說:“根深才能葉茂”、“水厚方能負大舟”,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把自己的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教師自身必須要具備淵博的知識。當今時代,學生的信息量非常大,作為教師不但要有進行教育所需的扎實而寬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還要掌握更多的其他方面的知識,在涉及到學生學習、生活的任何一方面,老師都必須知道甚至有所研究。而且知識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每個人都會面臨落伍的危險。所以,教師要終身不斷學習,不斷開拓,更新自己的知識,才能滿足學生廣泛的求知欲。一個知識淵博的教師,對學生具有很大的人格魅力,能為學生樹立一座無言的豐碑,能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追求生活的真諦,探討人生的健康之路,教育教學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敬業奉獻是保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教育是立國之本”。人們習慣把一些美好的詞語如春蠶、蠟燭、園丁、人梯、工程師等送給教師。
作為教師,就要有甘于奉獻的精神,要能夠淡泊名利,能耐得住寂寞。奉獻既是一種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種平凡的精神,奉獻無所不在無時不有。高尚的師德首先體現在對教育事業的一片忠心之上,體現在對教育事業“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奉獻精神上。
教師的奉獻精神貴在“甘為人梯”。人才的成長離不開一級一級的老師搭起的人梯。當他們輸送出一批又一批人才的時候,就會深刻感受到所有的付出都有回報,所有的付出都有收獲。
教師怎樣才能為學生做好服務工作呢?
師德的核心是尊重學生的人格,要敬業、要愛生。
尊重學生。服務行業有句名言:顧客就是上帝,尊重顧客是首要前提。從某種程度來說,教育也是服務行業,學校、教師就是為家長、學生服務的。教師的上帝就是家長和學生。教育的核心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所以,服務學生,首先要做到尊重學生。
關心學生。對學生來說,教師的愛是一種神奇而又偉大的力量。這種愛和母愛一樣為學生無私地奉獻。師愛是一種理智與心靈的交融,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師愛可以引導學生產生巨大的內動力,去自覺地、主動地沿著老師指出的方向邁出。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關心每個學生,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為每個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為每個學生健康成長服務,才能使教育教學取得良好效果。
服務是一種品質,只要我們用心,就能有收獲。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讓我們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用心用情用愛為學生服務。
(作者單位: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