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紅 洪運國 謝堯 丁建石
摘 要:職業教育的校企合作在多年的實踐探索中不斷地成熟深入,在分析大連地區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主要運作模式和支持政策的同時,為全國其他院校提供借鑒與參考,為在十二五期間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職業教育辦學體制和產學合作模式提供指導。
關鍵詞:職業教育 校企合作 運作模式 支持政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a)-0020-02
職業教育從其誕生之日起,就與產業部門有著天然、密切的聯系,具有明顯的產學合作教育的特色。“校企合作”是發達國家高等教育辦學的成功經驗之一,這種辦學模式經受了歷史的考驗,被實踐證明是一種運轉靈活、優勢互補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最佳模式,體現了學校和企業在文化知識教育和職業技能訓練上的明確分工、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以及相關資源共享的原則,其實質是通過產學、產教的合作,培養出理論與實踐、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并重的企業一線高級技術人才。我國高職高專教育經過幾十年的探索實踐,在開展產學結合上積累了一些經驗。因此,在當前形勢下,認真研究全國各典型區域范圍內校企合作模式及支持政策,對推動我國高等教育走向大眾化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促進培養符合本地區經濟和文化發展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大有稗益。
1 大連地區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現狀
大連的職業教育正經歷從工業社會到信息與服務社會的深刻轉變。一些新技術和新工種雨后春筍般的出現,例如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無線通訊、多媒體、游戲設計等。即使是一些貌似傳統的工作崗位,也要求工作人員掌握計算機技術和分析技能。大連的職業教育在改革中十分重視通識教育,同時更注重專業的特色教育。一方面為學生打下比以往更寬的通識教育基礎;另一方面,在培養專業技能方面也放寬了口徑,既要使學生掌握適應當今社會的專門職業技能,又要使學生具有終身學習能力,在出了校門以后,能夠持續提高職業技能,能夠靈活地自我調整,更能夠獨立思維。
自2001年5月起,大連職業技術學院先后與簡伯特有限公司、大連億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埃森哲信息技術(大連)有限公司、大連通世泰建材有限公司、大連天道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院內崗位直通課程培訓(雙方共同實施)與企業頂崗實習(半年)合作,與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大商集團、大連中升集團等企業開展校內培訓與校外培訓交替進行的合作,同時,企業為學院捐贈數百萬元的教學用車、零件總成等教學設備,設立上海通用汽車ASEP獎學金、中升助學金與中升獎學金等。2010年3月,學院與福佳集團合作,開設“福佳訂單班”。雙方共同制定培訓方案,組織實施、探索適應行業企業需求、具有鮮明職業性、技能性、適用性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2007年11月,東北大學東軟信息學院與中國聯通大連分公司就移動數字內容開發合作項目舉行了簽約儀式。根據協議,合作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建設一套適于青年學生制作和發布移動數字內容產品的網絡操作平臺,從而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演練和展示自己創意設計才能的舞臺。同年,學院與惠普公司逐步開展了緊密的校企合作—— “開設企業定向培養班,探索定向批量就業。”2008年,雙方開展惠普定制班,東軟信息學院的學生進入惠普公司進行為期3個月的實習,實習結束考核合格后,學生將被正式錄用為惠普公司的員工。除了惠普定制班,大連東軟信息學院還與惠普共同建立聯合實驗室。2010年學員又與惠普共建呼叫中心實驗室。
2011年4月,由旅順口區政府搭臺,帶領百家企業走進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大連市首次出現——“旅順口區—大連工業大學產學研合作創新暨研發基地揭牌儀式”在大連工業大學舉行,30家企業與工業大學多個科技項目當場達成合作意向,同時建立“旅順口區農業技術大連工業大學研發基地”和“旅順口區高新技術大連工業大學研發基地”,6家企業被授予“大連工業大學聯合研發中心”牌匾。
2012年4月,大連烹飪中專探索校企合作課堂教學新模式,開展了“請企業走進課堂,讓師生走近企業”系列活動,將企業專家請到學校課堂上。專家的課堂不僅為學生們展示了精湛的專業技藝,而且將企業一線崗位中很多新知識、新信息、新工藝和新方法傳遞給學生,引領全體師生走進現代化企業行業氛圍中,極大地提升了課堂教學實效性,使教育教學與科學實踐有機結合。
2012年11月,大連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和現代服務三大職教集團成立。大連市裝備制造職業教育集團由大連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領導,以大連職業技術學院和大連市輕工業學校為牽頭院校,聯合大連市機械行業協會、大連市模具協會、大連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連華銳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大連冷凍機股份有限公司等39家裝備制造企業、行業協會,以及14家科研機構、職業院校共同打造,兼具教學、培訓、科研、開發、生產、技術和信息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戰略聯盟。標志著大連市職業教育步入了開放發展、規模發展、連鎖發展和持續發展的新階段。
綜上調查研究,總結目前大連區域內職業院校的校企合作,大致有以下幾種形式:
(1)建立由學校與行業、企業有關領導、專家和教授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主要就專業崗位定位、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模式、教學計劃、課程體系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等內容進行指導,把握專業建設與發展的方向。
(2)以學校與企業合作、公立與民辦結合等辦學形式和機制開展職業教育,為行業(企業)量身定做、訂單培養,直接到相應的行業(企業)對口實訓、頂崗實習。
(3)中專、技校、高職院校共同設置“中高職教學計劃”,通過統一考試擇優錄取文化基礎較好、確有專長的三校生,實行中高職貫通,畢業后行業(企業)擇優錄用。
(4)采取校企一體,產學協作的方式共建校內實訓基地,模擬仿真企業生產現場環境開展實踐訓練與技術培訓,選聘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工程師、技術、管理專家等為兼職教師,把他們在生產第一線掌握的新技術、新規范充實到實踐教學中去。
(5)加強與行業(企業)的緊密合作,積極建立新的、獨特的和穩定的校外基地,聘請有專長和實踐經驗的高級技師、高級技工擔任實習指導教師,向學生傳授實踐技能。
(6)依托行業(企業)的職業技能鑒定與培訓中心,為高職學生參加職業技術資格考核創造條件。
(7)通過建立實習基地、實習點或實習網等途徑,為高職學生畢業實習或畢業論文(設計)提供實踐場地,使高職學生能夠深入企業結合實際課題,真刀真槍地進行頂崗技術培訓,并通過專業職業技術考核。
(8)校內崗位直通課程培訓(校企雙方共同實施)與企業頂崗實習(半年)相結合,擇優錄取直接進入企業工作崗位。
(9)校內企業工作體驗訓練(校企雙方共同實施)與校外企業有酬頂崗實習相結合,專業教師也和學生一起走出校園、走進企業,在企業完成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部分課程內容,企業員工同時接受學校的課程培訓。
(10)學生在校企間以工學交替模式開展學習與實踐,即學生在學校和企業之間進行兩次輪換學習,交替進行課堂教學和企業實習,畢業時學生將獲得本專業的學歷證書和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最終進入到合作企業工作。
(11)成立職教集團,實現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由單一式合作向多維度合作、由被動式合作向主動式合作、由淺層次合作向深層次融合、由松散式合作到緊密式合作的“四個跨越”。
2 大連地區校企合作的主要運作模式
多年來,大連市的中、高職教育始終在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因校制宜、因企而異,目前已經形成了四種較為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
2.1 “校企一體”型
以大連機車技師學院、大連天已汽車學校等為代表,學校由企業舉辦,學校建在企業,是企業的組成部分,生產車間即為學生實訓場所,專業教師以及實習學生承擔部分生產任務。
2.2 “校企共建”型
以大連職業技術學院、大連開發區職業中專等為代表,學校與大連華錄集團、鴻圓模具等企業合作共建,學校為企業優先提供優秀畢業生,企業為學校提供實訓基地,同時還輸出設備、技術、專業師資。學校教師與企業工程師建立科研協作關系,共同研究專業設置、課程開發,研發新產品、新工藝,既促進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又推動了企業產業技術升級。
2.3 “產教融合”型
以大連商業學校和大連電子學校等為代表,學校以自辦產業、前校后廠等形式建設生產性實訓工廠,并與相關大型企業合作開發產品或接受來料委托加工,引入企業5S管理體系,完全按企業標準組織生產性實習、實訓。學校不僅把一線企業的真實情境和文化引入自身,同時,還可以獲得部分經濟收益用于支持學校專業建設。
2.4 “校企合作”的國際化
如大連鐵路衛校的“澳大利來啟思蒙3+2”合作項目,大連電子學校的“歐姆龍國際認證培訓”、日本印刷技術協會凸版印刷技術合作項目,大連商業學校的“日本櫻花學校”合作項目等。
2.5 “政、行、企、校”四方連動的職業教育集團化
2012年大連市職業教育進入了“政府主導、行業企業深度參與”的新階段,成立了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和現代服務職教集團在內的三大職教集團,共集聚了大連市內外83所職業院校、21個行業組織、170家企業和7個科研機構。
3 大連政府各相關部門對校企合作的支持政策
2008年大連市人事局出臺了《大連市大學生實訓示范基地選拔管理辦法》,以鼓勵校企合作,加強在校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培訓。實訓示范基地選拔的對象是在市行政區域內注冊或登記并以校企合作方式開展大學生就業實訓工作的企業事業單位,給予相應的配套資金。
大連市政府《關于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意見》(大政發[2011]44號)、《關于做好在校大學生政府補貼培訓管理工作的通知》(大人社發[2012]125號)中指出,在校生參加規定的職業(工種)培訓,可獲得相應的政府補貼。
《大連市中長期職業教育發展規劃(2011—2020)》和大連市2012年教育工作要點中提出,要加快職業教育基地建設和資源整合,組建相關領域的職教集團和培訓集團。
關于印發大連市職業技能公共實訓基地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大人社發[2012]206號)中指出,為加快推進大連市職業技能公共實訓基地建設,進一步完善職業培訓公共服務體系,鼓勵企業、院校參與公共實訓基地建設,主要承擔政府和社會組織委托的職業技能實訓、鑒定、競賽及師資培訓等任務。公共實訓基地應面向全社會開放,突出公共性、公益性和示范性,突出高端、新興和前瞻性職業(工種)的技能實訓和開發。
綜上政策研究可見,政府引領、行業助推、骨干帶動、校企聯手的多方深度合作的大連職業教育正在多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蓬勃發展。
4 結語
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就業是民生之本,校企合作是解決就業的最好途徑。研究區域范圍內的校企合作運作模式和支持政策,就是要總結職業教育近些年的實踐經驗,為全國兄弟院校提供借鑒和參考,使得搭建校企合作“互利雙贏”的平臺時,更大程度使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受益。最終,使校企合作真正實現“三個零距離”,即專業設置與用工需求零距離,課程設置與職業活動零距離,教育內容與培養目標零距離,達到培養與就業的統一。
參考文獻
[1] 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校企合作的現狀與問題[EB/OL].http://www.cuitedu.com.cn/xx/635.html.
[2] 王大任.五種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中),2011(6):19.
[3] 王娜.探索校企合作辦學模式—— 培養適合企業發展的“準職業人”[J].教育教學論壇,2012(2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