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利 孫穎 蘇敏 張一婷
摘 要:任務驅動式項目化教學是高職教學正在推廣的一種實用模式,利于理論教學和技能訓練的緊密聯系。本文從高職高專類的教學要求及環境微生物學的特點出發,進行相關實踐,完善了教學及考核體系。
關鍵詞:高職教育 環境微生物 任務驅動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a)-0061-01
環境微生物是環境工程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它為學生學習環境監測項目分析等專業課程提供了必需的微生物基本理論和實踐技能。在水、大氣、固廢等實際治理中,生物處理方法特別是微生物的應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這就要求課程教學不但要讓學生掌握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更要注重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本著高職高專院校“理論教學夠用為度”的原則,筆者所在課題組對任務驅動式項目化教學模式在環境微生物課程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與實踐,以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 任務驅動法的內涵及優越性
高職教育是一種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高職學校工作的核心在于培養服務于特定職業崗位或技術領域的高技能應用性人才,而人才培養的核心在于課程建設。發展高職教育,就必須高度重視課程建設。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突破傳統的學科體系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讓學生通過完成這些任務來掌握教學內容,培養解決實際問題和創新的能力[1]。
2 任務驅動法的應用
2.1 明確培養目標,構建課程新體系
高職技術教學內容的安排應當突出“實際、實用、實踐”的原則。經過對相關專業崗位工作需求的調查了解,確定環境微生物課程的能力培養目標包括:(1)熟練應用顯微鏡和微生物制片方法觀察微生物。(2)熟練掌握分離、純化培養環境中微生物的基本實驗技能。(3)能夠定性和定量檢測環境(水、大氣、土壤)中的微生物。(4)能夠對污水處理中常見的活性污泥及其所包含的微生物進行定性和定量的檢測,并運用于污水處理運行狀況的判斷[2~3]。
為達到此目的,筆者所在課題組將環境微生物課程分為“環境中微生物的認知及基本操作技能、環境中微生物的檢驗與監測”及“微生物治理技術中的培養馴化與運轉狀況評價”三大項目教學模塊。每一模塊由若干小任務組成,每一任務均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考核標準。另外,為了改變以往教學過程中先理論后實踐,理論與實踐分步走的模式,在每一任務的設置前都有相關的理論知識預備,將理論講解和實踐操作完全融合在一起。通過“精簡、融合、重組”等途徑,促進課程結構體系整體優化。
2.2 理論結合實際,完善實驗新體系
高職院校開設的環境微生物學具有突出的專業特點,實驗內容的選擇既要做到培養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又要兼顧微生物在環境工程實踐中的應用。具體實驗內容形成了較為穩定有效的實驗教學體系,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培養學生在環境工程類專業中所需的微生物技能,主要包括驗證型實驗和綜合型實驗兩大類。
2.2.1 驗證型實驗
驗證型實驗是實驗最基礎的部分,幫助學生理解基本知識、掌握基本實驗技能。例如:“細菌的簡單染色和革蘭氏染色”,該項實驗任務是對不同類型細胞細胞壁結構差異的有力證明。此任務的完成在掌握基本染色技術的同時,還對革蘭氏陰、陽性細菌細胞壁的結構及染色原理有了深刻的認識。
2.2.2 綜合型實驗
綜合型實驗是在學生熟練掌握基本實驗技能的基礎上開設的,旨在培養學生相關的職業技能。例如:“水中細菌總數的測定”,水中細菌總數是進行水質檢驗的必要項目之一,涉及到玻璃儀器的洗滌、包扎及培養基的配制、滅菌等多項基本操作。實驗任務的進行要求學生全程參與,從水樣的采集直至最后的數據處理及報告分析。由于樣品通常取自校內及學校周邊,與學生生活實踐緊密相關,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任務參與性與實驗積極性。
3 任務驅動法的考核方案
在課程新體系及實驗新體系的推動下,必然需要新的考核方式與之相適應。考核方式由過去以期末筆試考核知識為主改變為以過程考核為主,強調技能操作,體現綜合應用能力。筆者所在的高職院校,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大實驗學時,使理論學時與實驗學時的比例為1∶1,考核內容及方式調整如下:(1)平時考核,占總評成績的50%,包括課堂表現20%,實驗操作及分析30%。(2)期末考核,占總評成績的50%,包括實驗考核30%(內容是學生在實驗課上已做過的基本操作,具體實驗任務抽簽決定),理論考核20%(內容是與實驗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口試形式進行)。
4 任務驅動法在應用中所需注意的問題
4.1 任務設置
遵循職業技能典型性與校內可行性兼而有之的原則[4]。一方面根據職業發展需求選取本專業典型崗位技能;另一方面要綜合考慮校內場地、設備條件等客觀因素的影響。
4.2 時間安排
微生物實驗任務具有連續性,微生物的培養具有周期性,對于相關任務既可以分割成獨立的實驗,又可以作為一個完整的大實驗,但至少要連續幾天才能完成,需要根據學校具體情況安排好學生的實驗時間。
4.3 成績評定
成績評定要綜合考量,理論知識部分的口試考核,要注意覆蓋學科絕大部分講授重點,避免學生只針對抽取的實驗進行突擊復習,而忽略其他;實驗操作成績評定要參照實驗任務難易適當平衡,避免由隨機抽取帶來的不公平性。
5 結語
任務驅動式項目化教學及考核方式的改革,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畢業后直接開展工作奠定了基礎。
教學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一門課程的設計從教材編寫到內容安排都需要結合本校學科特點和專業培養方向,不斷學習、借鑒先進的理論和方法,及時聽取學生反饋意見,在教學實踐中逐步改進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何克抗.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的教學設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 許建民,劉艷.高職高專類院校環境微生物學教學體系的改革和實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20:9.
[3] 解彥剛.高職環境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探討[J].化學過程與裝備,2011(3):206-207.
[4] 徐海娟,張天波,王漢道,等.任務驅動模式在“環境微生物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8):43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