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津
過去企業競爭就是產品的競爭。但在當今網絡時代的背景下,競爭越來越轉向平臺。造個好平臺,能讓企業在競爭中占據明顯優勢。
以智能手機市場為例,蘋果和安卓的成功并不在于產品特性和功能,而是能讓其他軟件開發者創造價值的App Store。微軟也在手機新產品中搭載了自己的平臺,但最終能否成功還要看微軟搭建平臺的能力。
平臺戰略不只運用在科技領域。零售商也從渠道銷售轉到平臺上,共同創造價值。eBay, Etsy和Amazon是這一領域的領軍企業。如今已有大批傳統零售商追隨效法。美國零售商JC Penney將平臺戰略作為自己轉型策略的支柱,將商場劃分成“專賣店”交給他人運營。耐克也在“數碼運動”產品成功的基礎上,推出了Nike+孵化器,幫助企業在Nike+平臺上創業。
成功的平臺戰略應包含三個要素,即連接、引力和流量。連接指人們進入平臺分享和交易的難易程度;引力指平臺吸引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能力;流量指平臺能夠促成多少交易、創造多少共同價值。這三個要素又分別由以下三種構件支撐:
工具箱讓人們更容易連接到平臺。這一構件讓參與者能夠互動,比如蘋果為開發商提供OS和代碼庫,YouTube給創作者提供托管服務等。
磁鐵將參與者吸引到平臺中來。交易平臺需要有足夠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參與。平臺建設者必須重視激勵機制、信譽體系和定價模型的設計,還應當對迅速增長的網絡效應有所控制。中介獲取大量參與者的數據,并利用其將生產者和消費者連接起來。
所有的企業如今都面臨著一個重要問題:我應該怎樣讓別人創造價值?而這個問題恰是平臺戰略的基礎。能“造個好捕鼠器”的企業不一定能吸引多少關注,但“造個好平臺”的企業能讓全世界來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