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豐谷

巴中地處四川盆地邊緣,屬秦巴山區。同時,這里也是革命老區,位于成都、重慶、西安三大中心城市的幾何中心、全國地理版圖腹心地帶,被國務院規劃為秦巴山片區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有著豐富的生態旅游、紅色文化、水能、礦產等資源。
近年來,巴中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各項建設日新月異,一座新興現代城市正在川東北地區快速崛起。
打開山門 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初顯
要發展,打開“山門”是關鍵!因巴中遠離中心城市,溝壑縱橫、連綿群峰、山高路險,加上交通建設滯后,這里長期處于“進也難出也難”的尷尬境地。通過艱苦努力,巴中“交通大會戰”戰果累累——2010年5月,廣(元)巴(中)高速開通,巴中告別無高速公路的歷史,到成都由原來的10小時縮短為5小時;今年3月,隨著成(都)巴(中)高速的全線開通,巴中至成都的時間已縮短至3小時;而正在加緊建設中的巴(中)陜(西)高速南江段、巴(中)達(州)高速將于今年通車,巴(中)廣(安)渝(重慶)高速已經開工;巴(中)廣(元)鐵路已經通車,巴(中)達(州)鐵路正在加緊建設;尤為可喜的是,巴中機場建設已進入前期工作加速推進階段。
“十二五”期間,巴中規劃的高速公路和鐵路總數達13條,巴中和成都、重慶、西安三大中心城市正在形成“三小時經濟圈”,“三縱三橫兩環一航”的大交通格局正在將昔日的路網末梢變為川陜渝結合部區域綜合交通樞紐。
交通的改善,讓巴中區位劣勢變優勢,其跨越發展有了堅實的基礎。
工業強市 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巴中市在第三次黨代會后,加快構建以新型工業為主導、現代農業為基礎、現代服務業為新增長點的現代產業體系,正全力建設西部綠色經濟示范區。
做深做強農產品加工業,做大食品飲料、紡織服裝、竹木加工等產業規模;做優做大特色礦產資源新材料加工業,著力發展非金屬建材和新型墻體材料等新型建材;引進新建機械制造業,圍繞成都、重慶、西安三大城市產業發展需求,配套發展電子元器件、汽摩零部件及礦山、農用、輕工業機械;培育壯大特色“巴藥”、天然氣化工等新興產業。
同時,堅持“全域巴中”理念,科學規劃全市工業產業園區建設。按照“一核兩極多節點”的工業產業空間布局體系,采取“一縣(區)一園區、一園區一主業”方式,集中全市優勢資源實現工業和產業發展核心區——巴中經開區率先突破,平昌、南江南北兩極梯次競相跨越,多節點支撐的工業產業發展格局。
隨著各產(工)業園區的強力推進,中交建、大唐集團、沃爾瑪、達芙妮、福建盤興、海螺水泥、成都置信、廣東溫氏、建國汽貿等實力企業紛至沓來……
產城一體 增強現代森林城市“造血”功能
按照現代森林公園城市的發展定位,巴中堅持以原始山地生態為特色、以新型產業化為支撐、以新型城市化為載體、以和諧人文環境為保障,確立了“產城一體、城園相融、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城市建設思路。
在“一城兩翼”發展框架中,興文新區重點發展新型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并分區規劃為工業園區、倉儲物流園區、教育科研園區、商貿園區、金融服務區、商住區等;恩陽新區主要以其“國家級重點古鎮”打造,大力發展旅游業;老城區則依托豐厚的巴文化、紅色文化、名人文化等資源和正在打造的南龕文化產業園,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同時,以巴城為重點,積極開展文明城市、環保模范城市、衛生城市、森林城市、生態市創建等“五創聯動”活動及城市配套功能建設,城市品質和形象日益提升。
如今的巴城既有高端化的城市業態、田園化的城市生態,更有特色化的城市文態、現代化的城市形態,其吸附能力和輻射能力空前凸顯;無容置疑,巴中搶抓機遇,已駛入發展快車道,且后勁十足!
巨變的五年
綜合實力明顯增強。2012年,全市地方生產總值(GDP)實現390.4億元,比2007年凈增217億元,累計增長1.25倍,五年平均增長14.1%,平均增速位列全省市州14位,分別比全國、全省高4.7和0.5個百分點。
三次產業結構由2007年的35.3∶24.2∶40.5調整為23.8∶42.9∶33.3,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分別下降了11.5和7.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上升了18.7個百分點,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彰顯了第二產業突出拉動全市GDP快速增長的強勁動力。
2012年全市人均GDP年實現11823元,比2007年凈增6280元,增長1.13倍,五年平均增長12.4%。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2012年,全市工業增加值實現102.1億元,比2007年凈增75.1億元,增長2.8倍,五年平均增長24.5%,平均增速位列全省市州第2位,分別比全國、全省高14.8和5.7個百分點。其中,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增長值實現95億元,比2007年凈增79.7億元,增長4.2倍,五年平均增長26.5%,分別比全國、全省高13.8和6.3個百分點。
2012年工業化率26.2%,比2007年提高10.6個百分點,五年平均提高2.12個百分點。
消費穩定增長。201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57.4億元,比2007年凈增88億元,增長1.28倍,五年平均增長17.8%,平均增速位列全省市州第5位,分別比全國、全省高0.2和0.1個百分點。按行業分組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增長快于住宿餐飲業,批發零售貿易業和住宿餐飲業五年平均增速分別為20.4%和17.4%。
居民收入較快增長。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6999元,比2007年凈增8779元,增長1.07倍,五年平均增長15.6%,平均增速位列全省市州第1位,分別比全國、全省高3和2.8個百分點。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5387元,比2007年凈增2835元,增長1.11倍,五年平均增長16.1%,平均增速位列全省市州第3位,分別比全國、全省高2.6和1.5個百分點。
2012年城鎮化率33.2%,比2007年提高7.9個百分點,五年平均提高1.58個百分點,年均增長位列全省市州第4位。
尚存的差距
由于歷史、自然和現實的原因,巴中發展滯后的市情尚未根本改變,與全國、全省的平均水平差距較大。2012年巴中人均GDP11823元,只占全省40%、全國30.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99元,僅占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的69%、84%,位列市州第20位;農民人均純收入5387元,占全國、全省平均水平68%、77%,位列市州第20位。巴中工業化率僅26.2%,分別比全國、全省低12.3和19.1個百分點;從發展態勢和環境看,巴中市還處于傳統農業發展期、工業化起步期、城鎮化初期、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期。
追趕的跨越
從地理位置看。巴中處于成都、重慶、西安三大中心城市的幾何中心,處于成渝經濟區、關天經濟區的中間區域,處于中國地理版圖的腹心地帶。隨著交通建設快速推進,特別是全國西南大通道的建設,巴中將會由川東北的路網末梢轉變為區域交通樞紐,成為華中、華南地區西出西北、中亞、西亞地區,東北、華北地區南下西南、南亞、東南亞地區的重要樞紐聯結地。巴中的區位劣勢將轉變為南聯北接、承東啟西、外暢內達的區位優勢。由四川盆地邊緣變為四川省向東向北開放的重要前沿陣地,變為連接成渝和關天兩大經濟區的重要粘合地帶,變為南北東西要素聚集的經濟走廊。巴中在資源、要素、市場等方面的優勢將會逐步顯現,這將更加有利于巴中實施開放合作、加快產業發展,實現追趕跨越。
從發展機遇看。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和秦巴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將在轉移支付、公共服務和產業布局等方面給予特殊政策支持;四川省委、省政府正在積極籌劃推動,將支持川陜革命老區發展振興上升為國家戰略。
巴中要以更快的發展速度,才能實現總體上的追趕和某些方面的跨越,才能最終實現巴中市的全面發展,才能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才能與全國、全省同步實現全面小康。過去的五年,成績矚目,未來的巴中,充滿希望。
(本文圖片和文字材料由巴中市委宣傳部和巴中市統計局提供)
推薦旅游景點
諾水河風景區
位于通江縣,可分“諾水洞天”、“臨江麗峽”、“空山天盆”、“麻壩石林”四大獨立景區,堪稱秦巴山區第一勝地。
光霧山風景區
位于南江縣北部。由桃園、牟陽城、十八月潭、神門、小巫峽五大片區組成,集秀峰怪石、峭壁幽谷、溪流瀑潭、田園山林于一體。
鎮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位于大巴山南麓,內有川陜古驛道、始于秦漢的古鎮等。另外,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徐向前、李先念等領導的紅四方面軍在這一帶艱苦征戰,留下大量的革命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