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治剛 何玉霞



2012年,川東北經濟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927.1億元,占全省的16.5%;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84.6億元,居五大經濟區第三位;投資和消費品市場總量僅次于成都經濟區,居五大經濟區第二位。本文將通過翔實的數據呈現出一個全方位的川東北經濟區。
發展現狀
人口多:占全省28.9%
2012年末,川東北經濟區五市年末戶籍人口2625.4萬人,占全省的28.9%。其中,南充市759.6萬人、達州市695.6萬人,僅低于成都市,分別位居全省第2位和第3位。
百萬人口大縣個數居五大經濟區之首。共有百萬人口大縣11個,占全省22個百萬人口大縣的一半,11個百萬人口大縣年末戶籍人口1366.8萬人,占區域的52.1%。
基礎強:經濟總量居五大經濟區第三位
2012年川東北經濟區五市地區生產總值3927.1億元,占全省的16.5%,位居五大經濟區第3位,相當于成都經濟區經濟總量的27.5%、川南經濟區經濟總量的89.2%。其中,南充市、達州市GDP總量均超過1000億元,分別為1180.4億元和1135.5億元,位居全省21個市州的第5位和第6位。
川東北經濟區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84.6億元,位居成都經濟區和川南經濟區之后,列五大經濟區第3位。其中,南充和達州兩市地方公共財政收入超過50億元,分別為52.9億元和52億元。
投資和消費品市場總量僅次于成都經濟區,居五大經濟區第2位。2012年川東北經濟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227.9億元,僅次于成都經濟區,占全省投資總額的17.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90.6億元,占全省的16.4%,略高于川南經濟區。
發展快:經濟增速居五大經濟區第三位
2008~2012年,川東北經濟區GDP年均增長14.4%,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8個百分點,比成都經濟區和川西北生態經濟區高0.6和4.6個百分點。其中,2012年川東北經濟區GDP比上年增長13.9%,經濟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3個百分點。
五年川東北經濟區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8.4%,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1個百分點,居五大經濟區之首。其中,巴中市年均增長40.8%,增速居全省21個市州第1位。
潛力大:資源豐富優勢多
資源豐富。蘊藏豐富的天然氣、煤、石油、苧麻、石灰石等礦產資源,特別是天然氣資源探明儲量大,是四川新的能源儲備基地。嘉陵江、渠江水力資源豐富,流域面積廣闊,為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創造了有利條件。旅游資源方面,三國文化、紅色旅游、生態旅游是重要代表,廣元和南充是國家優秀旅游城市。
區位優勢更加突出。川東北經濟區位于四川東北部,地處川渝陜甘結合部,以蘭渝鐵路、廣渝高速公路和嘉陵江航道等為依托,建立了溝通成渝經濟區和川東北大門的重要通道。廣元、巴中、達州是川北門戶,是連接南北的咽喉,廣安、南充地處成渝經濟區中部,是連續成渝的戰略要地。2012年川東北經濟區公路總里程達8萬公里,占全省的28.4%,其中等級公路6.5萬公里,占全省的29.5%。境內水陸空立體交通體系完備,南充、廣元、廣安和達州4市有港口,南充、達州和廣元3市有民用機場,5市均有高速公路和鐵路。
重點支柱產業支撐明顯。川東北經濟區以天然氣化工業、汽車汽配、建材、機電、紡織、食品加工、商貿物流等為支柱產業。2012年川東北經濟區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1646.4億元,其中達州市和南充市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1043.6億元,占川東北經濟區的63.4%。南充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8.0%,增幅居川東北經濟區之首,其中油氣化工、汽車汽配、輕工食品等支柱產業分別增長16.2%、18.6%和20.7%。達州市以天然氣化工業占絕對優勢,2012年天然氣化工產業增加值74.9億元,天然氣開采業利潤達50.1億元,占全市工業利潤總額的64.4%。
主要差距
人均水平低
從人均GDP來看,2012年川東北經濟區人均GDP18874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63.8%,相當于成都經濟區平均水平的46.6%,攀西經濟區平均水平的59.8%、川南經濟區的70.1%,列五大經濟區第4位。
從人均財力看,2012年川東北經濟區人均地方公共財政收入887元,僅相當于成都經濟區平均水平的28.4%、攀西經濟區的33.1%、川西北生態經濟區的37.7%、川南經濟區的59.8%,列五大經濟區末位。
從人均投資看,2012年川東北經濟區人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513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69.3%,相當于成都經濟區平均水平的53.8%、攀西經濟區的66.8%、川西北生態經濟區的43.3%,略高于川南經濟區,列五大經濟區第4位。
城鄉居民收入排位靠后
2012年,川東北經濟區的五個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30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僅有廣安市和達州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001元)。
工業化、城鎮化水平滯后
2012年,川東北經濟區工業化率和城鎮化率均列五大經濟區第4位。其中,工業化率為41.9%,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4個百分點,比最高的川南經濟區低14.8個百分點,僅比川西北生態經濟區高8個百分點。城鎮化率36.1%,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4個百分點,比最高的成都經濟區低16.5個百分點,僅比川西北生態經濟區高7.7個百分點。
發展機遇
川東北經濟區依托嘉陵江、渠江和重要交通干線,是溝通我國西北、西南地區的新興經濟帶,其區位和資源優勢明顯。四川“十二五”規劃強化了不同經濟區發展的差異性,指出經濟區之間要構建優勢互補、分工協作、城鄉互動、各具特色的發展格局。省第十次黨代會和省委十屆三次全會對構建全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新格局作出的部署等,都為川東北經濟區加快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
★整體聯動,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建設新興增長極。
★建設西部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絲紡服裝基地和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
★新政支持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的力度不斷加大。
(作者單位:四川省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