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慶珠
采用科學有效的措施才能真正搞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只有巧妙運用電教手段、巧妙創設教學情境、恰當運用多樣化的訓練方法于小學課堂教學中,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教學效果。
一、巧妙運用電教手段
1.運用電教手段進行教學能吸引學生注意和提高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果。電化教學是現代科學技術在教學上的運用,更有利于直觀教學,它使教材變得形象逼真、細膩確切,使死板的教材形象化,枯燥的語音趣味化,單調的教學興趣化。電化教學還可減少很多重復勞動,大大節約教學時間,重復重點內容,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學習“得數是5的加法”時,我用投影出示情景:在一片綠油油的草地上有4只小白兔,又跑來了一只小白兔(邊講邊通過幼燈片抽拉出小白兔)和原來的4只排在一起。師問:現在草地上一共有幾只小白兔?生答:有5只。教師邊講邊讓學生敘述,然后板書:4+1=5(只)。后先展示一只小白兔,再推出4只小白兔,讓學生敘述并列式:1+4=5(只)。教師再提出問題:4+1=5,1+4=5算式是怎樣想出來的?為什么都等于5?經過反復演示引導學生觀察感知: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由此可見,運用電教手段可變靜態感知為動態感知,它的聲、光、色、形能給學生以新異的刺激感受,起到寓教于樂的作用,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在趣味橫生的環境中興趣盎然地主動探求新知,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2.運用電教手段進行教學能較好地展示客觀事實,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真實的表象,更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學生的認知經驗往往和教材的結構情景存在著差異,運用現代化的電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能使生活情景與教學情景相互轉換,把教材內容融入學生認知經驗之中,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形成清晰完整的表象,使生活模型向數學模型轉化,加深學生理解,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3.多媒體教學中的即時反饋調節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取得的成績得到教師的肯定,出現的問題也能及時得到教師的糾正。因此,教師設計練習題時形式要多樣化,要有趣味性,一般有按題意填空、按給定的數字或圖解編題、一題多解、巧填運算符號、奪旗接力賽及病題門診等游戲。這樣通過電教手段及時反饋,馬上便可了解到學生哪些掌握了,哪些還沒會,然后采取措施,補救失誤,做到當堂學習,當堂消化,當堂鞏固,使學習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結合。
巧妙運用電化手段進行教學,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維活動,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在數學教學中巧妙運用電教手段,用圖片出示問題,展示情景,直觀形象,引人入勝;用文字圖片演示內容,分析思路,闡釋問題,效果非凡;運用動畫圖片出示習題,密集呈現,反復演示,反饋及時。運用電教手段開展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而且有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能力,使教學效果有顯著的提高。
二、巧妙創設教學情境
教育實踐證明,不論是何種形式的課堂教學都是需要教師為學習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的,因為創設教學情境是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心理狀態,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的有效方法。所謂情境教學法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教學活動。“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學雙方即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境”是教學環境,既指物的環境,也指教學雙方的關系。創設教學情境本質就在于促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呈現積極化之狀態。我們應該從思想上認識到學生不再只作為課堂上的傾聽者,他們有權利和我們一起讓課堂更加精彩。這就要求我們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個性得到張揚,這樣的課堂就是有效的教學。
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學生的需要是學習積極性的主要動力。在課堂上,學生感到有需要才愿意學習,感到有迫切的需要才能認真學、主動學,真正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葉圣陶說過“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其主旨就是實行情境教學。教師要遵循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結合學生的認知需要,層層設疑,環環扣緊學生的心弦,時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教學內容情、學生情、教師情融為一體,讓學生在這種教學情境中不斷激發起新的學習沖動,從而以熱烈高漲的情緒投入學習,最大限度地提高數學課的教學效率。
教學應從復習舊知識開始,但這個復習絕不是舊知識的簡單重復,而是從新知識的聯系出發,從學習新知識的需要出發,來提出舊知識的問題。這才能使學生意識到新舊知識的本質聯系。比如,相同加數的連加法,是乘法的固著點。學生學習乘法總要從復習相同加數的加法開始。如5+5+5=?這個復習不應在于加法的計算方法和結果;也不是加法意義的簡單重復。從學習乘法的需要出發,這個復習重點在于引導學生通過對加法中加數的觀察,得出“相同加數”和有幾個這樣的相同加數的觀察,得出“相同加數”和“有3個這樣的相同加數”的結論,進一步把這個加法的意義概括為“求3個5是多少”,把乘法和加法統一起來。由此,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便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上例說明,只有準確地把握知識本身的矛盾發展才能形成特定的情境,使學生從整體上明確知識的來龍去脈,明確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才能成為有目的的行為。
三、運用多種訓練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而且對學生智力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也起著重要作用。按照學習順序,教學內容完成之后就要進入到訓練反饋階段。訓練有多種形式,效果也各有千秋:首先是基本練習。其練習材料應當是這節課所學習的基本內容。這部分訓練數量不要多,難度也不要太大,但要求大多數學生能做到。其次是變式練習。它是改變所學新知識的非本質屬性,保留其本質屬性的練習形式。其對鞏固知識、訓練技巧、提高能力都很有意義。再次是發展性練習。就是把新概念置于更廣闊的背景關系之中,實現轉換和遷移水平的練習,它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至關重要。
我們可以這樣說,多樣化的練習和練習形式的多樣化都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提高教學效率。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大面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為此,我們必須按照新課改要求,切實轉變教學觀念,采用科學有效的措施,真正搞好小學數學教學。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