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生
“以德治國”是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在二十一世紀新的發展時期所制定的重要治國方略。而素質教育也把德育放在首位,可見德育的重要性。山村高級中學里的美術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一樣責無旁貸,美術教師的作用也很重要。那么,在完成美術課的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如何巧妙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呢?
我校是美術特色學校,在教育方面依然堅持著“不僅要向廣大學生針對美術聯考會考傳授美術基礎知識,培養他們的美術基本技能等應試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美術培養使學生逐漸成為具有高尚的審美情操、全面發展的人”的原則,形成提高學校高考升學率和推進素質教育相統一的一條新路子。在美術課中滲透德育,有著其他學科沒有的優勢。在美術課堂中,教師要全方位地滲透德育,充分利用美術課堂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渲染和熏陶,讓學生感悟到美本身就是一種心靈的升華,使學生在心靈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凈化、在智慧上受到啟迪,使德育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校學生大部分都是本縣學生,一部分是從外地出來打工做小生意的流動人口子女。在當今地處農村的家長由于信息、眼界的局限,使大量學生輟學,在這種情況下尤其對農村學生的德育教育更應該加強。雖然我們的條件很艱苦,我還是努力去實踐,去嘗試把德育滲透到美術教學中,大膽嘗試,結合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初步探索出一些能適應我校這所農村美術特色高中的美術課堂的德育滲透工作,下面是我的幾點感受。
一、在美術課教學中,加強常規教育滲透德育
在我們這樣的山村,美術課逐漸普及也是一門基礎課,擔負著對學生進行審美素質培養的任務,把美術課作為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在課堂常規中向學生進行德育滲透能保證教學順利進行。教師合理利用各教學環節,進行課堂常規滲透,使課堂教學制度規范化,通過課堂常規的規定與實施,向學生進行組織紀律、文明禮貌、品行作風和安全常識教育,逐步養成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精神面貌。
二、在美術教學欣賞課中,愉快和諧地滲透德育
美術教學中可以通過生動有趣、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從而達到理想的預期目的。比如油畫《父親》,使學生聯系到孝親報恩的中華傳統美德。賞析紅色題材油畫作品,《狼牙山五壯士》(詹建俊)、《毛主席在十二月會議上》(靳尚誼)、《英特那雄耐兒就一定要實現》(聞立鵬)、《延河邊上》(鐘涵)、《三千里江山》(柳青)、《在激流中前進》(杜鍵)、《金色的季節》(朱乃正)、《罪惡的審判》(哈孜艾買提)……從這些人們熟悉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感知一種共有的特征,那就是高亢激越的英雄主義精神,汪洋恣肆的表現形式。因此,只要教師注意聯系,美術學科教材內容絕大多數都能成為令人信服的德育內容,德育也就自然地滲透到美術學科知識的血肉中。通過欣賞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而且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藝術傳統的親切感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適時找學生興趣的切入點,引起學生的熱情并促進興趣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動力,貫穿于整個課堂。
在美術教學欣賞課中中,要充分利用優秀的美術作品。體會美術作品本身包含的內涵與作者表達的思想內容,合理運用情感教學手段,渲染出一種與德育教學內容相應的教學成果氛圍,引起學生作品與情感上的共鳴,達成有效地教學目標愉快和諧地滲透德育。
三、在美術作品創作中,情感渲染地滲透德育
例如,欣賞電影《唐山大地震》部分視頻和《汶川、玉樹地震》等圖片材料,使學生都處在極度震驚與悲痛中。通過視頻的播放讓學生感受到人的生命如此寶貴、失去如此痛苦。《唐山大地震》就是這樣一部影片,它用一個帶著體溫和血淚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在災難面前人性的尊嚴。視頻播放教師講解中,大家似乎也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氛圍,教室里一片寧靜。放幻燈片時,沒有一個學生亂說話,好多學生都流下了眼淚。兩節課結束后我布置了場景創作作業,那一次的美術創作出的作品學生畫得格外用心,意境使人身臨其境,我感到通過這次真人真事的感化使每一個學生的心靈都得到了深一層的凈化。
四、在師生語言交流中,隨時隨地滲透德育
我常與學生賞析探討古今優秀美術作品。有幾位學生談到作品拍賣時中國畫不如油畫值錢,于是就認為中國畫的價值不如油畫。針對這種價值觀念,我首先對作品拍賣給大家作了些解釋,讓學生認識到拍賣價的高低,與作品本身和畫家的價值是有聯系,但重要的是還關系到拍賣會的包裝,收藏家們的投資能力、鑒賞能力,拍賣市場的規范性等因素,然后與他們談中國畫的特色以及對世界繪畫的影響時。中國畫表現的最基本手段是用線造型,法國著名大師安格爾也受此影響,認為世上最美的還是線條,他曾說過:“要深入探求我們素描線條中的各種變化和多樣對比,這是描寫人物風采的唯一手段。”通過這樣類似的交流,我終于讓學生認識到,原來中國畫在世界上是一個獨立的、獨一無二的繪畫體系,作為中國人的驕傲,蘊含著中華幾千年的文化底韻,譜寫世界藝術史上重要的篇章。就這樣,我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以聊天等形式,提高學生對中國藝術文化的認識與理解,又能于無形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藝術文化的深厚情感,增強學生愛國情懷,比如這樣的德育契機是很多的。教師平時與學生交流時要多留心,還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做一個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有心人。
五、通過名勝古跡、大好河山風景寫生,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熱血情懷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外出寫生或默畫形式進行描繪祖國的壯麗河山,使學生奮發圖強。
總之,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符合當前美術課程改革精神的前提下,以“藝術特色學校”為宗旨,以“美術特色”為突破口作為學校發展的一條新思路,堅持整體教學質量和美術特色教育有機結合的方針。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方式是日積月累,潛移默化,沒有過急過高的要求,也沒有枯燥生硬的說教,容易做到扎實有效。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校德育工作,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更多優秀的合格人才。從此,美術特色教育打下了扎實的根基,與時俱進,大膽開拓,為每個學生提供最大最廣的發展空間,走上了一條不斷超越、不斷壯大的美育之路。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