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艾芬
自省是是寶貴的思想掃除,是進步的階梯,思維的漏洞可拿反省織補,自省可以撥動道德的絲弦,自省猶如淘井,掩過等于捂瘡,自省的快鋤可改善長草心靈的生態,自省是德育中的甘露。
《慧人慧語》中說:“不自足者常悲,不自強者常敗;不自謙者常損,不自省者常退。”言之鑿鑿,我深以為然,在如何引導學生學會自省方面,教師要細心揣摩。
溝通開啟自省的閥門,它是一種雙向的信息交流,耐心、巧妙地和學生溝通,能夠提高他們自省的能力,下面略作舉例。
張巖是脾氣暴躁的小男孩,為此,我經常找他談心,他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共同的努力下,他已經有明顯的好轉。但大半年過后,我發現張巖好像又回到了從前,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問題在哪里呢?難道是老毛病又有了?但直覺告訴我,張巖心里一定有了障礙,我要幫他解開心結。
于是,我找來了張巖,來時他仿佛已經知道我的意圖。事實也正如我料,他很快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但我并沒有就此打住,而是追問他:“為什么會這樣呢?以前不是控制很好嗎?”張巖思量了少許,他一開始說是因為天氣熱了,容易暴躁。的確,天氣原因或許有,但這不是理由。隨后他又說是因為以前有同學也欺負他。既然是以前,為什么以前沒有發作,反而到現在呢?這個理由也顯然站不住腳。究竟是為什么呢?張巖一下子陷入了沉默,我知道,他在思考。
在找他談話之前,我也做了一定的了解:前不久,由于上課不認真聽講,他的座位被數學教師換到了前面,而他的個子不算矮。這或許是他脾氣突然暴躁的原因吧。
見他一直不作聲,我試探地問他:“你的座位怎么換到前面了?”“上課不認真……”“換到前面好嗎?”“不好,后面的同學老是扮鬼臉影響我。”“他面后面,你在他前面,你怎么能看見他呢?”……又是一陣無語。“我坐在前面不好,我個子高,后面同學比我矮,這樣會擋住別人的。”“能為他人考慮,這一點非常好。還有嗎?”“……坐在前面,很難為情……”繞了一大圈,這或許是問題的根本原因。但我不能這樣就讓他承認,對于這樣一個孩子,很是要面子,或許當時指出來,他會找其他理由來解釋。于是,我順勢問:“張巖,你想坐到后面去嗎?”張巖眼睛一亮:“想。”“但是你是因為上課不專心才被換到前面的。老師這樣做也是為你好呀!這可怎么辦?”……“這樣好不好,你答應老師,上課一定要專心聽講,同時你也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當自己要發脾氣時,多做深呼吸,少讓自己沖動。你看行不行,你能做到嗎?”“可以!”“一言為定,那我們以一個星期為限,你一個星期做到了,我們就把座位換到前面。”“好。”
說也奇怪,一個星期的前四天,張巖都控制得很好,可到第五天張巖又忍不住了。第五天放學時,張巖找到了我,提及與我的約定。我問他:“我跟你的約定你做到了嗎?”“做到了。”張巖響亮的回答。“真的?好好想想。”思量片刻后,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怎么樣?張巖。”“我下星期一定能做到。”“你看你現在是比以前好多了,老師也相信你能做到。加油!”
一個星期很快過了,這星期張巖表現都非常不錯。他又來找到我。臉上堆著笑容。“張巖,很不錯哦,你做到了。”“恩!”“那,張巖,你想換到哪里,你好好考慮一下,下周一跟老師說。但只有一個條件,就是不管換哪,千萬不能再犯以前的錯誤。”“沒問題!”
到了周一,張巖一早就找到了我;“老師,我的座位不換了。我想過了,換了座位我變好了。再換到后面,我不敢保證我能做好了。”“好的,老師支持你!這就成為了成功的自省!
自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沒有它,品德教育行路艱難。教師要把學生的自省化在與學生的溝通之中。讓他在不知不覺中開始自省,而這一切源于教師與學生平等的溝通,潛移默化地引導。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