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詩仙
當今社會信息發達,發展迅速,而中學生正處在心智逐漸成熟的階段,心理行為問題影響著青少年自身的健康發展和綜合素質水平,進而也影響了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因此,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與其他幾名教師一起就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一段時期的研究,結合親身經歷談談自己的認識。
我認為學校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為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應充分利用廣播、板報、班會、專家的心理講座、家長會等多種形式開展宣傳工作,使廣大教師、學生、家長了解了什么是心理學,如何使學生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質、開發智力潛能、增強心理適應能力、激發內在動力、維護心理健康、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二、從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出發,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圍繞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活動
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正確認識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自覺而真誠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對象,為了能讓學生健康和諧發展,我們開展了以下活動。
1.建立學生資料檔案。在班主任的幫助下,我們經過觀察和了解,確定了一些具有比較嚴重困擾心理和障礙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并且進行跟蹤輔導。對這些學生,由本年級的課題教師每周進行一次詳細的交流,做好記錄,通過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認真分析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以便提高后期教育的針對性。經過觀察和教育,大多數學生能正常地學習與同學交往,心理認知能力與其他同齡孩子已相仿。
個案一:初一(12)班張某,個性好動,紀律較差,作業不能按時上交,并且經常和老師以及同學爭吵,攻擊性和自我保護意識非常強。通過跟家長的溝通,我們課題組輔導老師發現,該名學生自小在老家跟隨爺爺奶奶長大,小學六年級才轉學過來跟父母同住,以前在老家并無攻擊性行為,學習也比較自主,自律性也比較好。我們經過討論研究,從學生和家長兩方面進行輔導,對孩子獨立意識過強進行疏導溝通,引導家長對孩子心理變化進行關注,多關懷孩子的心理進程。現在該生已經完全融入班集體,再也沒有出現破壞紀律和老師同學爭吵的行為。學生評價:他上課認知聽講了,下課也能和同學友好相處了。
個案二:初一(9)于某,個性內向,不愿與老師同學說話,聽課注意力不集中,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在課題組輔導老師多次與其溝通后,她才說出她不開心的原因,原來她的父母經常吵架甚至動手,最近又在鬧離婚,她在家庭環境中沒有安全感。我們針對她的情況,分別將其父母叫到學校進行心理疏導和溝通,最后兩人一同前來說明自己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會理性地解決問題,不在家里當著孩子的面進行爭吵。一段時間過后,于某的心情明顯轉好,上課還積極回答問題,作業按時上交,成績也有明顯的進步,也在班上有了幾個聊得來的好朋友。學生評價:性格開朗了好多,肯跟我們玩了,作業也能及時完成了。
個案三:初二(10)孫某,性格內向,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作業寫得不認真,成績較落后。多次溝通發現他抵觸和課題組輔導老師溝通。家長過來后反映了一些基本情況,父母做生意忙,經常出差半個月到一個月,期間給孩子錢,孩子一個人生活,而且孩子沉迷網絡,經常深夜還玩,家長對其教育也不見成效。我們針對這種情況,首先從家長入手對其進行輔導,強調了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家長也認識到自己忽略了孩子的教育,決心和老師配合共同關注孩子的健康發展。對該生我們也進行著輔導,鼓勵他多和其他溝通,特意與其班主任通話,調換了一個陽光學習積極的男孩做他的同桌。半個學期過后,該名學生成績明顯進步,性格也活潑很多,網絡游戲也不打了。學生評價:他現在跟我們說話了,學習也比以前用功了,還喜歡上打乒乓球了。
個案四:初二(7)班張某,表現為個性偏激,做事沖動,以自我為中心,曾因一件小事與爸爸發生沖突,因而舉起木棍砸向爸爸,被及時制止。經有針對性的教育后,現在家長評價:與人相處時能較理智,對長輩尊重,知道了遵紀守法的重要性。
2.籌辦專題講座。為了使學生增強自我意識和行為控制能力,學校可聘請心理咨詢師舉辦講座,每學期不少于一次,指導學生調控自己的心理。心理咨詢教師致力于教育研究學生的心理,借助講座形式與廣大學生交流,讓學生受益匪淺。
3.利用班會。通過跟班主任溝通,每月在班會上進行統一內容的關于心理學健康教育內容。讓學生認識心理學,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讓更多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及自我調控的方法。
4.進行心理咨詢與輔導,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學校成立“咨詢室”,學生可以預約時間與教師交流。高年級組的心理輔導教師還可以組織優秀學生成立咨詢小組,共同商討成長中的煩惱。
(二)增進學校與家庭的溝通,優化家庭氛圍,使得學生能更加健康成長。
1.積極為家長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讓更多的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懂得如何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各類專家指導講座,讓廣大家長擁有穩定和健康的情緒、堅強的意志、不斷完善性格,從而更好地與孩子溝通,教育好孩子。
2.協助家長組成家長會,通過網絡(QQ群、微信)、座談等形式分享在教育子女的成功和失敗的經驗,以班級為單位在QQ上建立家長群,家長可以隨時與教師以及其他家長溝通。以年級為單位每個月圍繞普遍存在問題,開展家長們的座談會。
3.對個別有心理困擾的家長進行心與心的溝通與交流。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與家長聯系,共同商討解決辦法。
(三)與班主任溝通,促進班主任水平的提高
通過從以上幾方面入手,希望在學校、家庭、學生之間建立好牢固的紐帶,也希望社會更多地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讓更多的人來為我們祖國的未來創造更和諧的環境,讓學生能茁壯快樂的成長。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