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文鳳
摘要:本文從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課后反思等多方面入手,對如何實現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以提高教學效率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關鍵字:英語教學;有效性;備課;預習;練習
一堂英語課的教學效果是否達到預定的要求,可以有多個衡量標準,其中,最重要的標準便是學生是否通過課堂學習開拓了思維,掌握了知識,獲得了進步。然而,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很多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知識培養,而忽略了學生的能力培養。這種觀念也很容易影響到學生對世界觀和方法論的認識,從而形成不利的循環傳遞,影響學生的未來發展。因此,教師的教學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立足于學生的知識學習,歸根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高效的英語課堂教學既能夠滿足課堂知識傳授,又能夠滿足對學生的全面培養。因此,如何打造高效的英語課堂便是教師必須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課題。在課堂教學中,我認為需要做到教學的高效性和針對性,從而切實提高教學效率,實現學生的全面培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通過課前充分的準備實現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初中生的英語學習一般是感性大于理性,因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實現學生課堂學習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認真做好課前的教學準備是實現英語有效教學的前提,這就要求英語教師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具備較高的專業英語教學水平,熟悉現代多媒體教育教學技術。備課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備教材,一方面是備學生,只有兩方面都做得完善,才能實現備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在備課的時候,我們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知識,運用對初中英語的理解,深入研究教材和大綱,對教學過程進行合理設計。備課過程中的教學設計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英語知識儲備水平和學生的興趣、愛好,以提高準備的針對性。例如,對學生的認知能力估計過低,就會導致備課內容過多、過細,學生聽課懈怠的現象;而對學生的認知能力估計過高,就會導致備課內容過于復雜,學生不能及時領悟教學內容的現象。另外,英語教學還要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保持學生以飽滿的精神和熱情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例如可以多制作一些多媒體課件以吸引學生,增添教學過程的活力。
二、通過重視對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實現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培養學生對新知識的自學可以初步使學生對新課內容有一個大概的輪廓性認識,同時也通過預習讓學生慢慢地養成自主學習的優良習慣。例如,課前我提前給學生安排每一課的預習任務,讓學生在課外先努力進行嘗試性學習,做好預習工作,可以使對第二天課堂學習知識的障礙有一個明確的認識,然后在聽課時學生的注意力就會大大增強,聽課的針對性也會得到明顯的加強。這樣學生通過課前的有效預習,自學單詞(組)、自學新課,無形中增強了上課認真聽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課前預習不僅僅是讓學生簡單地看看課文,讀讀新的單詞,做一些簡單的英語填空之類的習題,而應圍繞教學的重點難點,設計具有典型性的帶有探索性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課文,從課堂教學的重難點來提高學生預習的質量。有效的探索性問題的設計可以達到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的目的,使問題的高效性得到實實在在的體現。
三、通過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實現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要只注重一個知識點的結論性結果,而是通過教學過程來帶動學生思維的啟發,使學生對知識的形成過程有明確、清晰的理解,從而更牢固地掌握知識,學會學習。在知識的逐步講解和討論過程中,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英語教學成為一種討論式的課堂活動。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形式對于保持初中學生的專注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過程中應提倡方式的多樣化,創設內容精彩多樣的教學情境,把靈活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滲透在平凡的教學過程和樸實的英語知識之中,從而達到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的目的。
英語教學是開放的知識教學系統。教師要采取豐富多彩的形式使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彰顯活力。先進的媒體技術是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手段。在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中多媒體技術已經逐步表現出在視覺和聽覺方面的優越性,并逐漸發展成為流行的教學手段。所以,我們要重視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課堂上的運用。但從學生的學習方式來說,不但要有學生自主學習的個人活動,而且要有在競爭中學習和在合作中學習的學生群體性活動。不論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采取哪種方式,都應注意要根據教學的內容和目標,有針對性地選擇。
在課堂實踐中,教師應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既要做到面向全體的學生,又要看到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的實實在在的個體差異。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改變學生在學習英語方面的思維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也要調整教師對于學生優良中差等級評價的方式以及教學手段,倡導學生與教師的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自始至終堅持鼓勵性教學原則,調動學生在自己的學習小組中的積極性,幫助學生逐步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的主動性。
四、通過創建師生和諧的英語課堂實現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成功的教育依靠的是真誠的理解,依靠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否能有高效的學習狀態,與教師能否創設一種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很大的關系。因為這種氣氛可以讓學生處于積極的思維探索之中,愿意更加主動地去學習英語知識。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與我們平時有沒有建立起一種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很大的關系,所以說我們教師不僅要從成績這個角度關心學生的學習,還要善于與學生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個性行為和個性化的思考,對于他們在課堂上的語言積極性要善加利用和保護。
另外,愛心和責任心是進行有效教學的前提,也是教師作為育人之師的最基本素質。育人為本,愛心是根,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只有具備了責任心、愛心,才能經常地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每一次的教學實踐,一切從為了學生的發展的角度思考問題,不斷改進自己的低效或無效行為,竭盡所能地營造一種溫馨、師生和諧的課堂氛圍。
五、通過學生課后的練習以及教師的反思實現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課后的英語習題練習設計是鞏固教學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一個基本途徑,也是教師檢查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方法。因此,教師一定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學目標,精心設計英語課后的練習,做到知識的總結與復習,做好課外知識的進一步延伸,使學生通過課堂內外的大量練習來進一步鞏固已學的英語知識。教師布置練習要注意科學性和全面性,要處理好質量與數量的辯證的關系,既要有趣味性又要具有一定思考性。
另外,教師要堅持寫好每一節的教學反思,通過教學反思進行教學后的教學平衡調節以及教師對自己的自我評價,給教師的教學經驗總結提供廣闊的空間。教師還可以把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奇思妙想、自己的教學研究等記錄下來。這不僅是教師成長的寶貴財富,也是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的有力保障。教學反思作為教師日積月累的第一手材料,更是成就教師、發展教師、完善教師的必經之路。
總之,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發起者和參與者,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學生的全面成長和提高是新課程理念的核心要求,是新世紀對學生能力的客觀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秦小玲,《簡約課堂教學的有效教學策略》[J],《才智》
2.李芒,《教學設計分項中的教學策略》[J],《教育技術通訊》【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