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內容摘要】小兒多動癥又稱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癥,是兒童常見的一種以行為障礙為特征的病癥或綜合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對個人、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面都會造成程度不等的危害。目前在國際上還沒有治療的特別有效的藥物或方法。本文著重從下列幾個方面探討了少兒健身拳在治療或緩解小兒多動癥中的作用的可行性。
【關鍵詞】少兒健身拳 小兒多動癥 注意力 平行性
小兒多動癥主要表現為與年齡不相符的注意力分散注意廣度縮小不分場合的過度活動,情緒沖動并伴有認知障礙和學習困難。就調查我國學齡兒童患病人數約在500萬人以上。目前,很多學者對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病因和發病機理進行了研究,然而對于該癥的病因和發病機理至今說法仍不統一,有人推測可能是一種復雜疾病。該癥如得不到及時治療,有相當一部分兒童可能會影響到其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可見兒童多動癥的防治應該成為所有的父母和全社會都來關心的問題,也應該成為幼兒園和小學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必須了解的問題。目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治療主要是依靠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聯合治療較單獨治療效果好。藥物治療具有明顯毒副作用,更大問題是療效不能持久,遠期效果極不理想。小兒多動癥的治療是多方面,在歐陸國家和英國迄今很少或根本不用藥物治療而是強調早期發現和早期干預。他們通過游戲培養患兒強化和集中注意力,克服其有始無終的任性沖動習性,取得極大成就,尤其是伴有運動技能障礙者取得了良好的療效。這說明行為矯正和醫療教育等綜合處理的必要性。武術是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著獨特的健身價值。“眾所周知,武術是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著獨特的健身價值。武術具有‘內外合一,形神兼備的特點”。①傳統武術重視精氣神,武術運動對神經感覺機能的訓練有良好的作用。從意氣運動上說,武術的一招一式都是在大腦有意識的調節下完成,因此對腦神經也是極好的鍛煉,少兒健身拳集武術和游戲與一體,決定了兒童對武術的興趣將高于其他項目。
一、少兒健身拳對提高患兒運動協調能力影響
人的左右大腦具有不同的功能,人體的一切活動都是腦功能的體現。人體內的神經系統在進入大腦之前大部分是整齊規則的交叉著的。也就是說:左腦支配右半身神經,右腦支配左半身神經,驅動手足的運動神經從大腦發出信號,然后交叉到相反的一側。研究結果表明兒童少年學習和掌握體育運動、音樂、美術等技能,對于開發他們的右腦功能有著積極重要的作用。在體育、音樂和美術中體育又是比較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因為人體在進行體育運動的過程中,視覺、聽覺、平衡覺、本體感覺等多個感官都要參加工作,各種感覺信息不斷傳入大腦皮層的各個中樞,從而活化刺激了大腦細胞。同時體育運動還可以提高人體的備注循環機能,改善大腦的供氧量,開發右腦要多運動左側肢體。通過左側運動還可以使人的左腦得到積極性休息。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核心臨床癥狀是自我控制能力的不足,這種不足反映在注意方面可見思想難以集中注意渙散;反映在動作上易隨境轉移、活動過多、運動協調能力欠佳;反映在意志方面常顯沖動任性。反映在情感方面出現情緒不穩易激動。少兒健身拳在創編過程中一般遵循了長拳套路的一般規則,從武術的實踐、健身和審美的要求出發,按照武術自身的規律又結合兒童的特點而編排。其中包含了長拳套路中的三種基本手型:拳、掌、勾,五種基本步型:弓步、馬步、仆步、虛步、歇步,以及正踢腿、彈腿、單拍腳等三種不同組別的腿法,加強了平衡動作的練習。提膝平衡、燕式平衡有意識地強調了左勢的動作旨在開發兒童的右腦。事實上武術運動對人體各器官系統都有良好的影響:武術運動對內可以調理心志,調理精神,調理內環境平衡;對外能利關節,強筋骨,壯體魄。武術運動集中了游戲行為治療及感覺統合訓練的特點,這就要求武術的每一個動作都要求身心的高度統一。手眼身步的協調配合可以培養兒童的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轉化,引起兒童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這對培養兒童良好的學習動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另外武術動作本身比較復雜動與靜快與慢高與低起與落等變化都在瞬間這就要求患兒在短時間內適應這種變化對這種變化的不斷適應就是患兒不斷提高自身控制能力及適應。
二、少兒健身拳對兒童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影響
多動癥兒童的多動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欠佳,表現為無規則的亂動。近年來有學者用感覺統合的訓練方法治療兒童多動癥,美國南加州的Aryes首先系統地提出該理論。涉及腦的功能與發展、學習以及學習障礙和矯正的三個方面。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遵循著腦和行為發展的原則。兒童生活的頭十年是神經系統發育完善的重要時期,兒童的腦具有很高的發展性和可塑性。人腦功能狀態的發育和發展是由各種單純感覺的發展進行奠基的,這就開始了初級的感覺統合。由此再進一步發展到身體的協調和手眼協調、注意力、情緒穩定性以及目的性活動的建構,最后發展到高級的感覺統合。如:注意力、自我控制力、學習能力的發生發展、概括和推理能力的建構等等……感覺統合訓練即感覺統合失調的矯正方法,是寓訓練于體育游戲之中,運用滑板、吊纜、平衡臺、大籠球等感覺統合運動器具讓孩子們積極主動快樂輕松的玩耍學習,加強觸覺、平衡覺、本體感覺及手眼協調能力的訓練,使多種感知信息輸入大腦促進大腦有效地綜合分析,并加強大腦與身體之間的協調反應。這能幫助孩子們的感覺運動功能向正常方向發展。感覺統合訓練的目的是增進神經系統的成熟,改善大腦的功能,促進兒童的動作運動技能和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達到提高學習能力,改善身體協調能力,調整不良心態,重建自然情緒促進語言發展的目的。而在少兒健身拳中,每一個動作從動作規格上都對患兒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特別是弓步、馬步、仆步、虛步、歇步這五種步型,通過一次次的強化訓練使患兒的肌肉有了一定的本體感覺。兒童在完成這些動作時對其大腦就產生了一定的刺激,大腦就要通過神經中樞的傳導,協調各運動器官的工作以適應這種復雜的變化引起兒童的興趣。最后激發他們良性的競爭意識,使其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迅速轉換。長期練習可使患兒的注意力得到提高長期的鍛煉,兒童的適應能力自然會有明顯的改善和提高。因為人的運動都是從感覺開始,以心理活動為中繼,以肌肉效應活動而告終的一種反射。另外少兒健身拳多震腳砸拳擊響和發聲助力動作,這對兒童發泄多余的精力和體力也很有作用。因為用力的運動可以減少情緒上的負擔甚至減輕因精神壓力的偶發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負擔,如同人們在憤怒時摔東西所起到的遷怒宣泄作用。通過運動行為的替代作用可以減弱或消除情緒障礙。此外,有的動作練習中要求兒童精神集中,兩眼在瞬間凝神,目的在于有意識的控制兒童的注意力,使其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轉換。少兒健身拳著重強調了肢體的動作,加強了平衡動作的練習,提高了患兒運動協調能力。
三、少兒健身拳對多動癥患兒意志品質方面的影響
中醫學認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屬心脾陰虛肝陽亢旺的陰虛陽亢之證。肝主風主動,肝之陽氣亢于上,故患者表現身體虛浮,多動妄動而情緒急躁易怒。心脾陰虛,心神失養難以靜謐導致神不寧。魂不安,意不周,志不堅,臨床表現為注意力渙散,難以靜坐,耐心差。治當抑陽扶陰,平秘陰陽,協調動靜。拳起于易,理成于醫。中華武術即是以陰陽之變為宗旨,與中醫理論密切相聯的人體運動模式。武術運動即統一在陰陽交變,互根互用,對立制約,相互轉化的動態平衡規律之中。武術運動的陰陽要素包括動靜、快慢、剛柔、虛實、收發、起落、進退等等……少兒健身拳屬長拳類項目,動作節奏鮮明,以動制靜,動中有靜。動則要求剛猛迅捷,力達四梢,可疏泄肝陽,瀉其有余。動盡為靜,要求勢正招圓,如山岳般安定穩健,以利陰津之滋養,可補小兒陰之不足。套路中以馬步、弓步、仆步可降低人體之重心,可平抑肝陽之上亢。少兒健身拳中靜力性動作較多,而這種靜力性動作的練習可提高兒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因為人的活動是在神經系統支配下的協調活動有規律的鍛煉將導致身體適應和積極的自我表象,而這兩者都將提高人對應激的抵抗力武術作為文化教育的一種手段,具有十分獨特和突出的教育功能。首先武術教育不僅可以增強學生體質,而且可以開發學生智力,充足腦力精神對于受教育者的前途具有十分積極的影響。其次武術教育具有培養提高學生道德情操、文化修養的功能。再次,武術教育具有鍛煉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功能。這對于適應現代社會,增強生存能力與意志具有很重要的意義。雖然少兒健身拳在練習的難度和強度上不是很大但也需要患兒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練習過程中他們會經歷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痛苦,無論成功與失敗,教師在教學中都采用多鼓勵少批評的方法。對于表現較好的學生及時給予小小的物質獎勵,對于稍差一些的學生也通過言語的提示,激勵他們知難而進。在多種成功的鼓舞和失敗的磨礪中,教育學生如何正確地對待成功與失敗、認識自我并學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智能。這樣他們就能提高自信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不斷地磨練意志力,在失敗中看到成功的希望,在成功中接受新的挑戰,不斷尋求發展完善個性的契機以取得新的突破。
綜上所述,鑒于缺陷多動障礙癥的復雜性,在藥物治療效果不太明顯的情景下,少兒健身拳因其具有綜合性及靈活性,與一些適用面較廣的運動療法相比其動作更適宜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練習。
【注釋】
① 楊本升. 試論武術的美學特征,《體育科學》,2002.3.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海縣桃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