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永春
隨著“減負”的深入人心和教改的不斷深化,以前那種靠增加課時來提高教學質量的做法顯然已無市場了。為了提高教育質量,教師自覺行動,積極思考,努力追求課堂的高效率。高效課堂應運而生,它是切實提高教學成績的捷徑之一。如今,高效課堂已成為教育的主流。筆者作為一名初中化學教師,對此也深有體會。下面,我就結合自己在平時的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如何緊扣化學課程特點,實現高效課堂的目標做法談談自己的體會,以就教于方家。
一、利用化學課程的獨特魅力,吸引學生喜歡化學課程是實現高效課堂目標的途徑之一
眾所周知,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它有很多獨特的魅力。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從一開始就要注意用化學實驗的各種現象吸引學生,讓學生對化學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做“燒不焦的手帕”“玻璃棒點燈”等試驗,讓學生喜歡化學課。此外,教師應注意把化學與學生的生活進行緊密聯系,比如,怎樣進行滅火、胃酸的治療、水污染的防止、鐵制物的防銹等。事實證明,學生對于聯系生活的知識最感興趣。只要學生對化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就會努力克服學習化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實現化學課堂的高效目標也就變得容易了許多。
二、重視動手實驗,讓學生的化學知識在實驗中不斷鞏固、升華是實現化學課程高效課堂目標的關鍵
教化學的同行都熟知這句話:“講實驗不如給學生演示實驗,演示實驗不如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由此足見,試驗在化學教學中舉足輕重的位置。通過化學實驗教學,既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也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更有助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為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一方面既滿足了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使學生的眼、手、腦、心等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參與了學習,掌握知識必然牢固,課堂教學效果自然會很好。因此,要想實現化學課堂的高效目標,化學教師一定要重視實驗教學,能演示的實驗就不要講解,能讓學生親自動手做的實驗就不要演示,力爭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化學現象,總結化學規律,探索化學奧秘。教師只需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實驗中的指導,試驗后的歸納即可。
三、講清概念,學練結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是實現化學課程高效課堂目標的保證
在化學教學中,無論是化學的有關計算,還是有關實驗現象的描述,以及化學實驗的操作步驟等,都需要教師運用規范正確的語言,使學生得到嚴格的訓練,形成一絲不茍的學風。反之,如果教師講課時概念模糊不清、模棱兩可,實驗結論似是而非,就不利于學生掌握系統化、條理化的知識,從而就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此外,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隨時指明需要記憶的內容,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多引導學生議論、討論和練習,努力做到化難為易,多聯系學生熟悉的常識和日常生活實際,多設計一些生動形象化的教學方式,將學到的化學知識與有針對性的練習題相結合起來,經常性地對學生進行化學有序思維的培養,讓學生會學習。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盡可能讓學生動手實踐,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在化學教學中,只要教師堅持做到講清概念,學練結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那么,實現化學課程高效課堂目標就有了保證。
總之,只要我們在平時的化學教學過程中,緊扣化學課程的特點,充分發揮其獨特魅力,注重學生的動手實驗,在實驗中掌握知識,并堅持學練結合、循序漸進的原則,那么,實現化學課堂的“減負增效”就不會成為一句空話。追求課堂的高效是我們永遠的追求,讓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以學生發展為本,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精心設計每一節課,厚德精業,積極探索,著力構建化學教學的高效課堂。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