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來,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不斷顯現,世界經濟復蘇進程一波三折,經濟低迷成為全球經濟的新常態,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自治區黨委政府審時度勢,明確提出“8337”發展戰略,提出了著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更加注重改革開放和創新驅動,并成立了專項工作推進領導小組。現結合內蒙古工商聯和全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情況,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著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是自治區重要的戰略任務
黨的十八大指出,“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王君書記自治區黨委九屆五次全委會議暨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各級各部門要把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作為改革發展、富民強區的戰略任務,高度重視,大力推進。要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下決心破除阻礙民間投資的“玻璃門”、“彈簧門”等體制障礙。要進一步強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實中央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要求。要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真正把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擺到重要位置,納入目標考核,建立健全工作機構。各有關部門和工商聯、行業協會要密切配合,形成推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合力。目前,自治區有關部門和各盟市以及旗縣(市區)都已經積極行動起來,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策措施,從多個方面優化環境,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扶持力度,必將促進形成非公有制經濟大發展、大提高的局面。
二、我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區非公有制經濟在嚴峻挑戰面前繼續展現出蓬勃生機和活力,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和較高的發展質量。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市場主體數量明顯增多,?2012年12個盟市非公有制企業達到110.74戶,與2011年末相比增加11.48戶,同比增長11.56%。二是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2012年完成增加值10644.48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7.87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357.23億元,占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56.48%。三是成為地區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完成稅收1602.07億元,占財政總收入的62.38%。四是成為就業的重要渠道,在全區就業人數520.84萬人中,非公有制企業就業數占城鎮就業人數的64.90%和新增就業的95%以上。
但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矛盾:一是非公有制經濟統計虛位。調研中發現,非公有制經濟統計問題較大。如,2012年,自治區統計的非公有制經濟占GDP的比重為50%左右,而12個盟市匯總數為57.87%。二是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充分??偭坎桓撸糋DP的比重約為50%;規模不大,個體私營企業戶剛剛突破110萬戶。結構不合理,在傳統制造業和服務業中比重較高,多數處在產業鏈下端。發展不平衡,呼包鄂地區集中了全區45%以上的個體私營企業。三是政策落實不到位。有的部門在政策執行中打折扣,有些優惠政策空置浪費,有的執行過程不透明。四是非公有制企業素質不高。集中表現整體發展層次低、科技創新能力低、管理人才少。
三、非公有制經濟面臨的發展空間廣闊
當前,我區經濟正處于調結構、轉方式的攻堅時期。實踐證明,每一次的變革和調整都能夠推動非公經濟在更高層次上取得新發展。展望未來,對非公經濟而言,加快轉型升級既是壓力、也是動力,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一)國際環境為非公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新機遇
綜觀世界經濟形勢,未來一段時間經濟低速增長態勢很難改變。與此同時,全球經濟低迷加快了全球產業調整和轉移。新興產業迅速崛起,以低碳技術、綠色制造、循環經濟為特征的綠色產業快速崛起。科技革命已經進入創新密集的階段,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領域的不斷創新發展,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在形成。此外,我國正在推進貿易便利化、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國內企業低成本收購兼并海外優質資產的機會增多。國家出臺了《關于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積極開展境外投資的實施意見》,我區非公企業正迎來積極穩妥走出去的大好時機。
(二)新一輪發展可以預期
從國內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基本面長期向好的態勢沒有改變,社會生產綜合實力持續增強,市場潛力巨大,市場經濟體制日趨完善,抵御風險能力顯著提高。近期,我國經濟運行主要指標開始回升,呈現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為今后發展奠定了較好基礎,非公經濟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一是深化改革的紅利將極大釋放非公經濟的發展潛力。隨著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的扎實推進,國家出臺關于著力打破壟斷、深化行政審批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將有力推動金融體制、結構性減稅、收入分配等方面改革,由此釋放的制度紅利和發展空間將成為我區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民間資本在能源、鐵路、金融、電信、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將孕育新突破。
二是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將倒逼非公有制經濟轉型升級。轉方式、調結構,是非公經濟當前面臨的緊迫任務。產業結構調整,表面上將對處于產業鏈低端、技術程度低、粗放式發展的民營企業形成壓力,但更多則體現在倒逼企業加快技術創新,加強產品、品牌、管理和商業模式創新。非公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區域間發展的階段性差異和資源稟賦的不同特色,優化投資結構、有序轉移產能。
三是新型城鎮化建設將有效拉動民間投資。城鎮化是國家和自治區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據測算,城鎮化率每年平均提高一個百分點,將實現1000多萬農業人口城鎮化轉移,進而帶動1000多億元的消費需求。城鎮化可拉動消費、帶動投資和促進產業集聚。尤其是隨著中央1號文件出臺,可以驅動資金、技術、人才進入農村牧區,為民營經濟參與農村牧區發展提供廣闊投資空間。
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將為非公經濟提供更大需求空間。加強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今年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十八大強調,要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職工工資收入水平,是增加了企業成本,也會直接導致社會購買力的提高,使企業產品將面臨更加廣闊的需求空間,為民營企業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企業效益的提高,也為職工工資的穩步增長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符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內在要求。
四、幾點建議
一要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要簡政放權,做到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真正放手讓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釋放巨大發展潛能。以提高政府服務效能為出發點,把服務重點放在營造環境和提供公共服務上。更大更廣范圍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構建機會公平、權利公平、規則公平的市場競爭機制。在資本、土地、礦產等資源方面給予市場更多話語權,真正讓政府“看得見的手”與市場“看不見的手”各盡所能、相得益彰。
二要進一步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步伐。當前,我區金融產品創新與實體經濟發展需求存在較大差距,突出表現在金融服務的惠及面與小微企業需求不相適應,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一直未能有效緩解。因此,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小微企業融資服務體系,建立一套與小微企業特點相適應的金融服務體系,引導國有商業銀行將更多資源向中小企業傾斜;鼓勵民間資本積極發展村鎮銀行、社區銀行、科技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等專門服務小微企業的金融機構,不斷提高小型金融機構和融資服務覆蓋率。
三要增強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當前,我區民營企業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偏弱、創新意識不足,制約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技術、人才、融資等因素較為突出,因此,一是要引導民營企業建立技術創新體系。加大資金、技術和政策扶持力度,鼓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自建或者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企業技術中心,并適當給予政策性資助;引導企業成為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投入主體,鼓勵企業大幅度增加技術研究與開發投入。二是注重發揮財稅杠桿作用,進一步完善財政資助、貼息和稅收減免政策。建立風險投資機制和融資擔保體系,形成多層次、多元化、高效率的投融資渠道。三是完善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立健全具備公共研發、技術服務、科技信息咨詢、投融資、知識產權和技術項目孵化等功能的創新服務平臺,推動技術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四要加快出臺進一步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政策意見,不斷擴大民間投資比重。因此,有關部門要圍繞實施意見進行深入調研,切實查找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在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上下功夫;抓緊在市政、能源、電信、鐵路、金融等領域,推出一批民間資本能夠參與建設的具體項目。建立相應的貫徹落實督查機制,不斷增強民間投資意愿、擴大民間投資比重。
責任編輯:楊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