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健
著力發展非公經濟是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重大決策,是增強自治區經濟發展活力、動力的戰略舉措。作為政府的開發性金融機構,國家開發銀行成立以來,秉承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為宗旨,以中長期投融資為手段,把國家信用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致力于治理結構、法人、現金流和信用四大建設,在為國家和自治區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自身也取得了長足發展。
一、開發性金融支持非公經濟發展的優勢
當前,非公經濟已經成為內蒙古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但是我區非公經濟發展與沿海發達省份還有較大差距。2012年,非公有制經濟占GDP比重為50%,而同期全國平均水平已超過60%,內蒙古存在非公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從區域經濟學的角度,發展非公經濟符合西方經濟學的區域協調發展理論。因此,加快非公經濟發展,既是我區調結構、轉方式的現實需要,又是自治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課題。在現實中,非公經濟的發展遇到許多瓶頸,從金融支持的角度來看,融資難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為什么非公經濟融資難?我想,問題主要出在融資體制有待完善,市場失靈、制度缺損以及信用體系不完善上。我認為,從建設信用、建設市場和建設制度出發,與政府、社會各方合作,構筑風險共擔機制,探索開發性金融支持非公經濟的業務模式,是徹底解決非公經濟融資難的關鍵。開發性金融在支持非公經濟發展中的獨特作用主要體現在:
(一)與傳統商業金融追逐的目標不同
非公經濟存在融資成本高、風險大、操作復雜等問題,商業金融以利潤為目標,出于風險和收益的考慮,不愿涉足。而開發性金融不以盈利為唯一目標,而是以普惠金融、促進社會建設為己任,通過長期、大額、穩定的資金支持非公經濟發展,發揮先鋒、先導和先進性作用。
(二)以開發性方法彌補市場空白和缺失,打通融資瓶頸
開發性金融的核心是主動“建設”。通過與政府緊密合作,發揮政府、市場、制度和信用建設的優勢,構建健康的市場主體和信用結構,為“貧血”的非公經濟融資機制逐步構建“造血”機能,把瓶頸領域培育成商業可持續領域。
(三)運用社會化理念和方法
中國與西方國家的最大不同,就是組織化、社會化程度高,政府肩負著調控、管理、規范、提供制度框架和組織推動的重要職能。開發性金融從這一國情出發,發揮黨的領導優勢、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政府組織優勢,集中各方資源形成合力,構建公眾受益、參與和監督的社會化機制和風險控制網絡,提高融資效率并實現業務可持續發展。
二、開發性金融支持非公經濟發展的主要做法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開行以規劃先行引領和促進經濟發展。多年來,通過與各級地方政府和部門開展規劃合作,將對非公經濟的發展支持思路融入區域、產業、村鎮以及戰略客戶等具體規劃中。作為政府的開發性金融機構,開行一直高度關注非公經濟這一領域,創新模式,支持發展。總結起來,主要可歸結為以下兩種做法:
(一)以機制建設破解市場環境難題,為非公經濟發展搭“橋”修“路”
巴特爾主席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把發展中小微企業作為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2012年,面對自治區經濟下行的不利態勢,分行中小微企業貸款業務逆勢而上,取得快速發展。全年,累計發放中小微企業貸款29.83億元,較上年增長104%,貸款余額40.27億元,較上年增長114%,分行被總行授予2012年度中小企業貸款業務先進單位。截至目前,分行已累計開展了全民創業小額擔保貸款、扶貧微貸款等多個業務品種,涉及四十多個行業,累計支持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及自然人2.68萬余戶,貸款本息回收率始終保持100%,無不良貸款。總結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機制,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是“四臺一會,資源整合”。所謂“四臺”,包括組織平臺、融資平臺、擔保平臺和公示平臺,“一會”是指信用協會。開行通過組織平臺,實現了銀企對接,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通過融資平臺,將分散的借款主體整合為一家具有政府信用的借款人,通過擔保公司,有效防范各類風險,通過公示平臺與信用協會輿論監督的方式,擴大了信貸管理半徑。“四臺一會”模式充分調動并有效整合了政府、企業、銀行、社會等資源,成系統、成批量地開發了中小微企業的貸款項目,深化了銀政、銀企合作,共同構建、培育、完善了市場,實現了多方共贏。通過“四臺一會”模式,我行與通遼等7個盟市合作開展了全民創業小額擔保貸款項目。截至2012年底,累計發放貸款21.69億元,帶動全區28萬余人實現就業和創業。
二是“五位一體,階梯融資”。在原有“四臺一會”基礎上,以赤峰為試點,推動成立赤峰鴻德農牧業擔保公司,并在十二個旗縣區政府財政共同出資建立“赤峰市中小企業項目風險金”。通過財政支持為中小微企業夯實信用,延伸、擴展擔保平臺職能,形成了集融資、組織、擔保、管理、風險防控等職能于一身的“五位一體”融資架構,并分門別類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短期、中期流動資金及固定資產貸款,成功發行全區第二單中小企業集合票,為企業提供了多元化的“階梯融資”綜合金融服務,探索出中小微企業直接融資的新途徑。
三是“同業合作,互惠共贏”。與世界銀行和德國復興銀行合作,引入德國IPC公司的微貸技術,選擇包商銀行作為合作伙伴,簽訂微貸款項目合作協議并提供3億元轉貸款資金,為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提供資金支持。
總結以上三種模式,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把政府的組織協調增信、企業增信、群眾組織增信、群眾道德觀念、社會平輩壓力等整合為一個體系,將分散的、游離的個人力量組織起來、形成合力。這種模式最大的優勢,就是用批發的方式解決零售的問題,用統一的標準解決千家萬戶的共性問題。其所蘊含的風險防范機制,成為破解中小微企業發展市場環境約束的利器。我想,我們的工作不在于放了多少款,收了多少利息,我們更看重的是通過與地方合作推進機制建設、市場建設和環境建設,發展各種信用組織團體,最終建立起使非公經濟企業受益的“橋”和“路”。
(二)全方位、多角度提供金融服務,為非公企業發展培育“造血”機能
1.支持民族品牌,培育自主創新能力。支持像伊泰等民族企業自主創新,一直是開行的業務重點,也是開發性金融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切入點。分行在多年與伊泰集團的合作中,一直將工作重點放在助推自主知識產權產業化中,為其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在助力我國煤炭行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中勇當先鋒。2010年,與伊泰集團簽訂《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明確至2015年為該集團提供600億元融資額度。截至目前,已累計為伊泰集團及所屬企業授信206億元,授信品種包括項目融資、資本投資、債券承銷、證券業務等。特別是伊泰煤制油項目,是我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煤炭間接液化重大煤化工示范項目,在我行的支持下該項目已成功實施并滿負荷運轉。
2.以金融社會化理念破解民生領域融資難題。民生業務是開發銀行“一體兩翼”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們積極落實金融社會化理念,與自治區及各盟市相關部門合作開展民生業務,通過統貸、直貸、轉貸多種模式累計發放中小企業貸款120億元,支持了民豐薯業、騎士牧場、五原鴻鼎等一批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累計創造就業崗位40多萬個,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各盟市民生領域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以民豐薯業為例,四年多來,開行從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高度出發,累計為公司提供資金1.2億元,解決了企業發展的燃眉之急。民豐薯業由一家不起眼的民營企業,一越變為中國馬鈴薯種薯的領軍企業、國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3.支持非公企業走出國門,服務“走出去”戰略。作為服務國家戰略的中長期銀行,開行大力探索和推進國際合作業務,服務國家“走出去”戰略,目前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對外投融資合作銀行。內蒙古分行在蒙古、土耳其等5個國家擁有工作組,其他兄弟分行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工作組,國際合作業務已經成為開行“一體兩翼”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行支持中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過程中,“不看企業出身,看發展潛力和方向”是我們的工作理念。其中,華為從當初一家國內名不見經傳的民營企業,快速成長為全球赫赫有名的電信設備制造商,躍居世界同業領先水平,在這個過程中,開發性金融始終是堅強后盾。具體到分行,近年來,我們向內蒙古慶華集團、柬埔寨電廠項目、永業國際退市融資、格魯吉亞銀行并購等一批非公企業項目發放貸款。截至2012年末,分行外匯貸款余額8.01億美元,市場份額達50%以上,穩居區內同業之首。其中,柬埔寨電廠一期2臺13.5萬千瓦火電項目是由內蒙古鄂爾多斯投資控股集團投資建設在柬埔寨境內的首個火電項目,也是自治區對外投資的重要項目,對促進我國勞務輸出和設備出口、鞏固我國與柬埔寨的經濟合作關系、推動東盟戰略的實施具有積極意義。
三、工作建議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我認為,新形勢下,開發性金融支持非公經濟發展,不應僅僅理解為所有制結構的屬性問題,更應歸結為一種培育市場、建設市場的金融理念或金融形態。
(一)堅持規劃引領科學發展,找準切入點
主動與自治區發改委和其它主管部門對接,尋找支持非公經濟系統發展規劃的切入點,發揮政府、行業專家、高校等專業優勢,做好市場規劃和融資規劃,引導社會資金推動規劃落實, 努力緩解制度約束、資源約束和技術約束,營造非公經濟發展良好外部環境。
(二)堅持統籌協調發展,把握契合點
支持非公經濟發展,不能孤立的就非公經濟談非公經濟,而應當同“8337”發展思路中的八個發展定位、三個著力、三個更加注重以及七項重點工作結合起來統籌支持,科學協調發展。要把支持非公經濟的思路體現在開發性金融“兩基一支”、民生領域、“走出去”戰略中,在融資手段、渠道、創新上下功夫,把握契合點,統籌推進。
(三)堅持加強機制建設,培育出發點
堅持開發性、市場化的方式,不斷完善和培育開發性金融支持非公經濟的市場建設和信用體系,營造非公經濟發展的良好金融生態環境。通過既有的業務模式,逐步完善支持非公經濟融資的信用機制,整合多方資源形成合力,提升非公經濟的風險抵御能力;探索建立多層次的非公經濟信用擔保體系,增加對內蒙古元盛等擔保公司的支持力度,逐步解決非公經濟擔保難、融資難的問題。
(四)堅持綜合金融服務,抓住支撐點
目前,開行是國內已經具備“投貸債租證”綜合金融服務能力的金融機構。我們要努力探索符合非公經濟發展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債券、中期票據、集合票據、中小企業私募債等,積極跟蹤條件成熟的民營企業培育上市,為非公經濟從資本市場直接籌集資金創造條件。
黨的十八大為非公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歷史性機遇,自治區對非公經濟發展又做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開發銀行愿意與政府、企業及社會各界一道,抓住機遇,主動作為,發揮開發性金融的獨特作用,為支持非公經濟跨越式發展、構建和諧內蒙古做出更大的貢獻!
責任編輯:楊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