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
一、通遼市科爾沁區物流業發展現狀及特點
(一)物流總量顯著增加,物流業發展潛力巨大,第三方物流服務蓬勃發展,物流市場潛力巨大
初步測算,2011年,通遼市科爾沁區社會物流總額達到921億元,占全市社會物流總額的22.19%;物流業增加值完成84.6億元,占地區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為71.9%,占地區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8.95%;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業完成增加值26.6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占物流業增加值的31.4%;貨運總量達到500萬噸,其中公路177.5萬噸,鐵路327.5萬噸;貨運汽車擁有量達到1000輛。
目前,科爾沁區引進的三元冷鏈物流公司和醫藥物流都屬于第三方物流。醫藥物流主要是把南方的藥品集中到通遼市科爾沁區,再發往東三省。
(二)物流對整體經濟的貢獻不斷擴大
2011年,通遼市科爾沁區工商注冊物流企業為21個,個體物流經營戶有220家,商貿物流業從業人員達到了50000人。隨著通遼市科爾沁區物流業的發展,物流中心城市的地位也逐漸形成。
(三)綜合運輸網絡基本形成
科爾沁區作為通遼市主城區,是通遼市的交通樞紐中心和區位中心。到目前為止,科爾沁區有14個大型鐵路樞紐站,每天從六個方向進出列車30余列,可直達北京、上海、天津、沈陽、長春、大連、呼和浩特、齊齊哈爾等大中城市。平坦、寬闊的303、304、111三條國道在此交匯,穿境而過,已形成連接京津、華北及北部邊疆地區四通八達的公路運輸網絡,距沈陽僅285公里,距長春302公里,大連630公里,距天津700公里。通遼民航機場,可起降波音737大型客機,直飛北京、呼和浩特等城市,與最近的出海口錦州港僅400公里左右的距離,在周邊800公里范圍內有14個中心城市。
(四)物流業與其它產業聯動發展步伐已見雛形
煤炭物流領域:蒙東煤炭物聯基地項目計劃投資8.5億元,規劃占地2萬畝,建設以煤炭交易、物流配送、煤質提升、綜合加工、煤炭電子交易等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型煤炭集散基地。基地內計劃新建鐵路專用線10條,并設翻煤機、定量裝車系統、儲煤倉等基礎設施,遠期目標為周轉煤炭5,000萬噸,儲備煤炭2,000萬噸。
醫藥物流領域:科爾沁醫藥綜合物流園項目總體規劃占地318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57579平方米。項目分期建設:一期總建筑面積5700平方米,其中,倉儲面積3000平方米,綜合辦公大樓2700平方米;二期總建筑面積51879平方米,其中,倉儲面積13000平方米,綜合配套建筑39435平方米。
流通領域:目前,肯德基在科爾沁區就有4家。2011年5月,沃爾瑪公司入駐通遼市科爾沁區,該公司在2012年12月份開業。必勝客隨著沃爾瑪的入駐也在通遼市科爾沁區開業。
汽車業物流領域:通遼國際汽配城項目由沈陽瑞盛國際汽配城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10億元,占地面積約200畝,將建設集交易、展示、倉儲、物流綜合服務為一體的大型汽配城。項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實現銷售額30億元,利稅3億元。
冷鏈物流領域:金港國際物流園項目,一期投資4.5億元,面積1003畝,建設集生產資料、汽車配件、大型工程車輛、機械產品的大型物流園區和綜合交易市場。現已完成投資2.8億元,建筑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物流配送中心、重卡及工程機械交易區投入使用。二期計劃投資44億元,占地2000畝,建設汽車配件維修城(機動車檢測中心)、冷鏈物流基地和建國街道五家子城中村改造項目,目前正在進行可研論證和征地拆遷準備工作。
農產品物流領域:2011年,通遼市科爾沁區批發市場有2個,交易額達到5億元;農貿市場書18個,農貿市場交易額達到1.3億元。
(五)物流業投資多渠道格局已形成
目前,沃爾瑪、金港國際物流園、維多利廣場等15個大型項目進駐通遼市科爾沁區,目前在建項目有9項,其中市外客商投資項目有6項,物流業固定投資有12億元,其中市外客商投資額達到了8億元。以上數據表明,通遼市科爾沁區物流業多渠道投資格局已經形成。
(六)科爾沁區物流業進入電子信息時代
針對物流園區每天由各地往來中轉配貨的運輸車輛較多,貨物流通量逐年上升的實際,通遼科爾沁區進一步增強信息服務功能,積極完善配貨信息網絡服務系統,一定程度降低了貨車空駛率,節約了物流成本。同時,為重點載重車輛和客運車輛安裝GPS衛星定位系統和GIS地理信息系統,對車輛信息進行實時監控。
(七)制度環境建設不斷改善
國家《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計劃》、《東北地區物流業發展規劃》將通遼市與沈陽、大連、哈爾濱、長春和營口市一并規劃為一級物流節點城市。自治區也相繼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國家物流業調整與振興規劃的實施意見》、《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支持物流企業的發展。通遼市也出臺了《通遼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現代物流發展的意見》和《通遼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十二五時期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等措施,支持和鼓勵通遼市物流業和物流企業的發展。
二、通遼市科爾沁區物流業布局分布
(一)“三園多中心”物流節點設施體系
“三園”主要指的是科爾沁區東城出口的科爾沁綜合物流園區、城南出口的城南物流產業園區和木里圖工業園區。
“多節點”:圍繞科爾沁區下轄鄉鎮,依托各縣的農業產業基礎和工業產業布局,在物流需求較為集中的區域建設以專業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貨運場站。
(二)“一核多放射”物流通道體系
“一核多放射”物流通道體系主要依托科爾沁區的交通區位優勢和對周邊地區的輻射能力,建設以科爾沁區為中心,科爾沁區及周邊立體交通運輸體系為基礎的物流通道體系,重點打造科爾沁區—赤峰—北京、科爾沁區—沈陽—營口港、科爾沁區—霍林河—興安盟、科爾沁區—長春—哈爾濱五條陸路及出海通道。
三、制約因素
(一)占用土地大,審批困難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長,城市擴張也日益加快,使物流業發展與土地使用之間產生了巨大的矛盾。眾所周知,物流業包括物流園區的建設、倉儲、包裝、配送等,物流業發展本身就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2011年,通遼市科爾沁區物流園區、配送中心占地面積達到84.28萬平方米,物流園區、配送中心倉儲面積達到了15.3萬平方米。物流園區建設所需要的用地性質一般是商業用地或工業用地。由于建設用地指標所限,物流園區建設受到的限制更為嚴重。今后,物流業發展會步入加快階段,物流業發展對土地面積的要求將更大,物流業發展和土地使用之間的矛盾將會越來越大。
物流園區和物流企業在審批過程中涉及發改、國土、規劃、建設、商務、工商、稅務、運管等多個部門,相關審批程序和手續繁多,導致項目從立項到獲得審批花費時間較長,建設周期過長、成本增加,投資回收期拉長,也錯失發展商機。
(二)投入多,稅收重
現代物流業是一項投入大,回報慢,本身效益低,但綜合效益高的產業。物流業的稅費負擔主要有增值稅、營業稅、城建稅、土地使用稅、房產稅、教育附加等,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是最沉重的負擔。由于物流園區建設需要大量的土地,在土地出讓階段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獲得土體使用權之后每年要繳納土地使用稅。稅負過高對于占地多、容積率低、利潤薄的物流業已經是負擔沉重,而在企業建設期和運營初期就更加不堪重負。
(三)物流企業規模小,組織化和專業化程度低
物流企業基本處于“小而亂”、“小而全”、“遍地開花”的運營狀態,真正能夠在東北和全國叫得響的物流企業還沒有。科爾沁區綜合物流產業園區、金港國際物流園區、蒙東煤炭物聯基地已經具有一定規模,但有的正在開工建設或還沒有正式投入使用。從通遼市科爾沁區商務局提供的數字顯示,2011年,工商注冊物流企業有21家,個體物流經營戶達到220戶,這些物流企業規模小,集約化和專業化程度非常低。
(四)人才建設步伐跟不上
據教育部統計,目前我國有378所大學、824所高職和2000多所中職開設了物流專業,職業院校物流專業的在校生人數已經突破了100萬人。內蒙古高校中只有內蒙古財經學院目前已經開展物流管理專業教育,由此可見內蒙古對于物流專業人才的匱乏程度。
物流企業對于現有的管理人才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和培養,使得當前從事物流的人員相應缺乏業務知識、業務技能。大多數物流企業業務單一、還停留在傳統模式里,導致對物流人員的要求較低,從而不利于物流業的發展。目前,通遼市科爾沁區的人才建設主要依靠從外省引進的人才和當地政府定期培訓為主。
(五)物流信息及信息系統還不健全
物流公共管理信息平臺、物流業務信息交換平臺、企業物流信息處理平臺在物流活動的各個環節并沒有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尚未達到整體優化的目標,現代物流信息化步伐亟待加快。物流信息的脫節導致全社會物流成本急劇增加,供需失衡。
四、對策建議
(一)培養現代物流意識,鼓勵引進和培育物流人才
政府應幫助各人才機構調整專業設置,面向市場,培養符合現代物流業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做好相應的人力資源儲備。
鼓勵在高等院校設立現代物流專業,培養大批本地亟需的物流人才。積極引進外地物流人才并充分利用好這些人才。加大現代物流知識的宣傳普及力度,提高廣大干部、群眾對發展物流業重要性的認識,要鼓勵多層次、多方面的物流教育與培訓,通過舉辦物流培訓班、物流研討會等各種形式培養一批熟悉物流業務、具有跨學科綜合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
(二)制定優惠政策,扶持現代物流業發展
現代物流用地是多種不同功能要素用地的組合,它包括倉儲用地、交通場站用地以及部分工業和商業服務用地。對于那些社會效益明顯的物流中心或園區,應給予更多的地價優惠。對符合本地區發展條件的物流企業實行相應的稅收優惠及必要的資金支持。
(三)認真做好物流業發展中各種協調工作
各部門從職能劃分入手,進一步明確各部門的權力和職責,理順管理關系,協調好運輸部門與物資部門之間以及城市規劃部門與物流產業之間關系,促進物流業發展。對物流企業間的協作,政府部門應積極做好牽線搭橋的作用,鼓勵大企業在內蒙古設立采購中心,積極探索開放租賃、速遞、運輸等分銷體系。
(四)加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綜合運輸體系建設是發展現代物流系統的要求。交通運輸是現代物流系統中的一項主要功能,因此要充分發揮鐵路、公路二大樞紐優勢,對其進行整合,大力開展公鐵聯運,將鐵路擁有的倉儲、站場、專用線的優勢與公路運輸配載、信息網絡、運輸裝備結合起來,從而帶動內蒙古物流產業的快速發展。
(五)加強物流信息化建設
加強物流信息化建設可以進一步促進物流現代化建設,通過現代物流信息平臺,實現物流信息資源的共享,做到優勢互補。當前,雖然物流的各個環節已經有了一些現成的軟、硬件系統,但是各個系統如何配合,實現企業、政府電子商務與伙伴間縱向信息的集成,形成開放的物流系統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管理和研究,從而實現企業信息與政府信息、社會信息的整合,降低成本,提升企業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研究所)
責任編輯:楊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