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娟


城市化是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城市社會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體現。城市化(Urbanization)一詞最早出現在西班牙工程師A·Serda 1867年的著作《城市化基本原理》中。目前,被人們普遍接受的城市化是指農業人口向非農人口轉化,并在城市集中的過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2011年城市化率達到了51.3%,城鎮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達到6.9億人,標志著我國城市化進入關鍵發展階段。實施積極的城市化發展戰略,既是城市化發展本身客觀規律的需要,又是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一、衡水市城市化發展狀況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東南部,擁有442萬人口,地處華北平原的黑龍港流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化發展迅速,衡水市的城市化水平也有了顯著提高。“十一五”末,中心城市人口規模達到70萬人,建成區面積達到70平方公里。2011年,衡水市城鎮化率達40.33%,與2003年的29.91%相比,提高了10.42個百分點,年均增長1.3個百分點。但是,據河北省統計局2011年發布的設區市、縣(市)城鎮化發展監測數據顯示,2011年全省城鎮化率為45.60%。從設區市城鎮化率比較來看,唐山52.14%,石家莊52.01%、廊坊49.85%、秦皇島48.45%、張家口46.42%、邯鄲45.38%、滄州43.02%、邢臺41.84%、承德40.71%、保定40.36%、衡水40.33%。在全省11個設區市中,衡水處于最末位,說明衡水市城市化水平與全省還存在很大差距。
二、衡水市經濟發展狀況
近年來,衡水實施了“工業立市、農業強市、商貿興市”的三大主體戰略。衡水市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3年,衡水市地區生產總值396.8億元,人均生產總值9628元,地方財政收入23.6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94.7億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7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56元。“十一五”期間,衡水市經濟總量顯著提高。201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929.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21406元,地方財政收入77.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67.2億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0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355元。為了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衡水市要進一步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城市化進程。
三、衡水市城市化水平與經濟增長實證分析
從經濟學角度看,城市化是在空間體系下的一種經濟轉換過程。人口和經濟之所以向城市集中是集聚經濟和規模經濟作用的結果。經濟增長必然帶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無疑又加速經濟增長。從國內外研究情況看,城市化水平與經濟增長呈正相關關系,并且兩者之間并不是單向的決定關系,而是一種互促互進的雙向因果關系。本文以城鎮化率作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標,以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GDP)作為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根據衡水市城市化水平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來研究二者之間的相關性。
根據表1 提供的數據,利用SPSS 統計分析軟件得到衡水市城市化水平與人均GDP 的相關系數(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城市化水平與人均GDP的相關系數為0.922。在顯著水平為0.01時,統計檢驗的相伴概率小于等于0.01,即衡水市城市化水平與人均GDP顯著相關,并且為正相關。根據表1中數據繪出如圖1所示的散點圖。
從散點圖可以看出,城市化水平與人均GDP線性正相關,城市化水平隨著人均GDP 增長的也顯著提高。以一元線性模型Y=α+βX為線性回歸模型,用SPSS統計軟件對兩變量進行分析,得到R2 統計量的值為0.850,調整后的R2為0.828,說明樣本回歸方程的代表性強。利用SPSS軟件對回歸模型進行估計,檢驗結果為α=22.967,β=0.001。即衡水市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的回歸方程為:
Y=22.967+0.001X
這表明人均GDP增加1個單位,城鎮化率平均會增加0.001個單位。相反,城鎮化率增加1個單位,人均GDP平均會增加1000個單位。綜合上述實證分析可以得出結論,衡水市城市化水平與經濟增長存在高度相關的關系,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四、政策建議
近年來衡水市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但從總體來看,衡水在河北省經濟排名總體靠后,表現為工業化水平較低,城市化水平偏低,與省內其他城市發展水平的差距較大。因此,為了提高城市化水平,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衡水市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擴大城鎮規模
衡水市要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擴大城鎮規模,推動農村城市化進程。一是調整鄉鎮企業布局,把發展鄉鎮企業與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各地要通過建立工業小區,制定各種優惠政策,吸引鄉鎮企業向小城鎮聚集,提高小城鎮容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能力。二是加快戶籍制度改革。衡水市未來戶籍制度的改革方向是徹底廢除對人口自由流動的過多的行政限制,實行自由的身份證登記制,這有利于市場充分發揮高效配置資源的作用。三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使社會保障的覆蓋面擴大到小城鎮。為農民提供失業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四是改善土地制度,建立使用權合理流動的土地新機制,為農村剩余勞動力順利地轉移創造條件。
(二)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優化升級
根據衡水市的實際情況,提升第一產業,堅持以農業產業化、商品化、現代化為方向,充分利用各區縣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結構,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鼓勵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產銷協作關系,加強鄉鎮企業自我發展能力,加速農業產業化經營;強化第二產業,應改造傳統工業,壯大特色支柱工業,優化調整工業經濟結構,著力培育龍頭骨干企業,加快優勢企業規模擴張和實力提升;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充分利用衡水冀東南交通樞紐的優勢,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增強服務功能,創造充足的就業崗位,吸引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城鎮。
(三)加強城鎮管理能力建設,提高城鎮管理水平
在完善城鎮規劃基礎上,要積極加強城鎮管理能力,提高政府部門城鎮管理水平。一方面,要進一步提高城鎮規劃的法律地位,嚴格依照城鎮規劃辦事,城鎮規劃的修改要依法聽取市民的意見,政府部門不得隨意更改已獲批的城鎮規劃方案。另一方面,要建立必要的綜合管理機構,以協調各城鎮管理專門機構的行動。強化城鎮規劃的執法力度,加大違規處罰的強度,執法人員在執法時要認真負責,依法辦事。還要加強城管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素質和業務水平,以滿足城鎮建設越來越高的要求。
(作者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經濟學院)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