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祥熙 李金穎

摘 要:中美日三國作為世界和地區大國,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還是在安全上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與此同時,各國的利益糾葛更加紛繁復雜。中美日三角在頻繁互動中加強磨合,三角關系的認知與定位都在進行評估與思考,中美日三角關系將無限趨向等邊三角形發展。
關鍵詞:中國;美國;日本;三角關系;發展態勢
中圖分類號:D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1-0037-02
隨著中日兩國實力和地位的上升、美國的戰略重心逐漸聚焦于亞太地區,三方的互動內容和方式都有所增加。中美日是亞太地區三大力量中心,對亞太地區格局的未來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研究這一地區三個主要力量的互動關系具有現實必要性。
一、三角關系的含義及中美日三角關系的特點
在國際關系中,“三角”是指存在著三個國際關系行為體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現象[1]。“三角關系”則是指三個國際關系行為體構成的系統中,任一雙邊關系的變化都會引起另兩組雙邊關系的變動,處于三角關系中的任何兩國關系都會對第三國產生影響[1]。
對三角關系的理論研究最初是由洛厄爾·迪特默發展起來的,他將三角關系分成四種模式,如下圖所示。其中三方共處是指有三個行為體之間的對稱性和睦關系構成,三者互為朋友;浪漫三角是指其中存在著“樞紐”行為體與兩個“側翼”行為體之間的和睦關系,而兩個“側翼”行為體則相互對立;穩定婚姻則指其中兩個行為體之間具有和睦關系,兩者互為伙伴,并與第三者處于對立關系,該第三者在三角關系中處于孤立地位,也稱“孤雛”;單位否決即每一個行為體都與另兩個行為體處于對立之中,三者互為敵人[2]。
二、中美日三角關系的利益結構
中美日三角關系的利益結構十分復雜,三方在政治、經濟安全、文化等幾乎所有方面都存在著競爭與合作、沖突與協調的互動關系。
首先,從政治領域來看,中美日是一個美日、中美關系運行良好,中日處于漂流狀態的三邊結構[3]。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而中國也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是“崛起中的大國”。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后,憑借其巨大的經濟實力,走上成為政治大國之路,積極地邁向“普通大國”。中美日政治三角是一個近似等腰的三角形,美國為頂端,與中國、日本的兩條邊相對接近,而中日一邊則相對遠[3]。美國對中日兩國采取不同的策略,協同日本“聯合制華”,日本則始終堅持著追隨美國的政策。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同美日產生摩擦的可能性較大。但相對于中美關系而言,中日關系的發展更加不穩定。
其次,經濟領域內,中國與美日兩國的經濟有很強的互補性。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日則是發達國家,中美日三國作為亞太地區最大的經濟實體,存在著極大的合作潛力。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經濟體和全球主要消費市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三國經濟的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態勢越來越明顯。整體而言,中美日三國在經濟領域的三角關系是一種三方共處模式。
第三,文化領域,中美日三角關系呈現著“穩定婚姻”的狀態。中美日三國間文化的差異必然會產生不同文化的沖突和融合。例如在人權問題的認識上,中美之間一直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美國的政治文化中,強調個人的人權而忽視集體人權;中國則強調人權首先是一國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尊重人權必須以尊重國權為前提[4]。盡管日本亦欲以人權向中國施壓,但又怕過分地削弱中國的力量會使美國更加猖狂??偟膩碇v,三國間文化關系復雜,富有多面性,但由于美國和日本都是所謂的民主國家,習慣于推行“價值觀外交”,中國在這個三角關系中則是一個“異類”。所以,從文化,尤其是意識形態方面來考察中美日三角關系,毋庸置疑,它是一個美日關系高度緊密,中美、中日關系疏遠的三邊結構。
第四,安全領域。這是一個以美日、中美、中日均有摩擦的“單位否決”模式。美國是世界頭號的軍事大國,也是在世界各國海外駐軍最多的國家。冷戰結束后,美日的軍事聯盟關系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日本在美日聯盟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提升。但是,短期內,美國對日本在安全問題上地位的提升和作用的擴大似乎并不擔心,甚至還持鼓勵的態度[5]。但為了自身的長遠利益,美國也不會一味地放任日本軍力的不斷增長。在中美安全領域內,美國更加強調中美之間存在的各種分歧,企圖運用美國的力量迫使中國就范。此外,美國政府向臺灣出售的武器越來越先進,拉日本建立所謂的戰區導彈防御系統,并揚言要將臺灣也包括進去等等,使中美在軍事領域的合作出現了諸多不確定性。中日兩國由于歷史問題的糾葛,使得中日軍事安全互信亟待提升。對中國而言,來自日本的各種威脅認知中,軍事無疑是首當其沖,因為所有兩國間的歷史傷痛都與軍事直接關聯。對日本來說,爭取“正常國家”、通過修改和平憲法等方式而在軍事上突破戰后體制限制,既是其計劃步驟的“硬核”部分,又是其多年試探、觸碰并亟待最后突破的戰略“紅線”[6]。
三、中美日三角關系的發展態勢
(一)中美日三角關系的發展將直接影響亞太地區格局的穩定
中美日三角關系作為冷戰后亞太新格局的主軸,不僅對三國本身,而且對其所處的地區乃至整個世界都有著深遠的影響。近些年來,美國和日本都在極力爭奪亞太地區的主導權,而在對待經濟迅猛發展的中國方面,兩國都采取了經濟和文化手段牽制中國的發展,以免中國成為其強大的競爭對手而對其構成威脅。
中美日中任何一個國家在亞太的利益都十分重大,但同時誰也不可能單獨在亞太地區左右各種力量的分化組合和決定利益關系的結構。美國通過控制亞太地區的經濟持續發展,繼續保持其“世界霸主”的地位。日本則通過經濟強國的背景,以亞太為跳板,實現世界政治大國的目標。中國則抓住冷戰結束、亞太崛起所提供的歷史機遇,擺脫貧困,促進經濟的持續增長。
中美日三角關系中的任何一對雙邊關系的惡化或倒退都會給第三國以坐收漁翁之利的機會,而中美日三角關系中任何兩國為了不讓第三國坐收漁利而盡量減少雙邊對抗的程度,緩解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霸權主義的產生,客觀上有利于維護亞太地區的穩定。
(二)中美日三角關系雖然總體上將保持不平衡狀態,但其發展卻無限趨向于等邊三角形
當今的中美日三角關系與冷戰時的中美日三角關系有著很大的區別。由于日本對其政治完全自主性的追求以及中國的綜合國力的迅速上升,美國的絕對優勢已經不像從前那樣明顯。三國雖已經失去了20世紀80年代合作的基礎,但卻可在經濟等方面進行合作,爭取互惠雙贏。三國在經濟上相互依賴,互為重要市場,在國際事務中也存在著多方面的聯系。
盡管如此,三國之間為了各自的國家利益,不可避免地會引起各種摩擦和沖突。主要體現為:第一,戰略沖突。美國謀求在全球及亞太地區的戰略主導權,日本則希望擺脫美國的束縛,積極謀求地區主導權,中國隨著實力的上升,地區影響力也隨之上升。第二,具體問題上的矛盾糾葛。如中日之間的歷史問題、領土問題;中美之間匯率問題、貿易經濟問題等;美日之間關于美軍駐留問題,美日同盟關系等也存在摩擦[7]。
與此同時,中美日三角在頻繁互動中加強磨合。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美國越來越無法忽視中國的影響力,故而不斷強調中美關系的重要性,積極提升中美關系,對華借助一面明顯上升。日本擔心未來中美關系會取代美日同盟,為引起美國充分重視、避免在亞太角逐中出局,謀求充分發揮美國地區盟友作用,努力扮演好美國在該地區伙伴的角色,以便在亞洲國際秩序調整中更能占據主動[8]。但美國長期以來把日本作為其在亞太地區主要伙伴之一,未來美國如何在中日之間取舍,尚不明朗。總體而言,中美日在頻繁互動中對三角關系的認知與定位都在進行評估與思考,中美日三角關系將無限趨向等邊三角形發展。
四、結語
冷戰結束后,中美日三角關系基本上一直保持“不等邊三角關系”。美國在中美日三角關系中起到主導作用,對中日兩國分別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通過強化日美同盟而達到“拉住日本”、“抑制中國”的“一箭雙雕”的目的。而在對待美國的態度上,中日兩國截然不同。日本與美國保持著以“美主日從”為特點的非對稱性同盟關系,在對外政策上堅持執行追隨美國的政策;而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線,堅持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原則,積極推動國際社會的和諧發展。在當前中美日三角關系格局下,美國在總體上處于最有利的地位。
參考文獻:
[1]魏寧,王洪亮.當今國際關系的重要特征:三角關系[J].理論學習,2006,(2).
[2]Lowell Dittmer,“The Strategic Triangle:An Elementary Game-Theoretical Analysis,”pp.485-515; Lowell Dittmer, “The Strategic Triangle: A Critical Review,” in Ilpyong J.Kim,ed. , The Strategic Triangle:China,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Soviet Union , New York :Paragon House Publishers,1987:29-47.
[3]歐陽珊珊.中美日三角關系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2:13.
[4]陳祖華.中美日三角結構中的文化因素[J].世界經濟與政治,1999,(5).
[5]Tom Christinsen.“China, the US-Japan Alliance, and the Security Dilemma in East Asia ”, International Security,Spring, 1999.
[6]張智新.中日軍事安全互信亟待提升[J].國際展望,2007,(11).
[7]陳穎.可塑性增強的中美日三角[J].當代世界,2010,(3).
[8]王嵎生.中美日三角關系及其前景[J].亞非縱橫,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