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佳麗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教師必須創造有利于學生創新求異的學習環境,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潛力。本文就“激發創新興趣、創設創新情景、引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創新;求異;質疑;猜想
創新教育是新世紀的召喚,是科教興國的重要舉措,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學習需要創新,教師教學需要創新,創新是教與學的靈魂,是學生和教師雙邊互動的結晶。創新思維寓于數學教學之中,數學教學能夠且應該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那么,在數學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呢?
一、抓住心理特征激發創新興趣
興趣是創新的源泉、思維的動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創新的興趣。首先,要民主。教師要真正擺正在教學活動中的位置,明確自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起主導作用,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執行者,處于主體地位。其次,要鼓勵。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別出心裁地提出新異的想法,這是思維創新的表現,它蘊育著未來的大發明,大創造,教師要滿腔熱情地鼓勵學生別出心裁地思考問題,大膽地提出與眾不同的意見和質疑,獨辟蹊徑地解決問題,即使是錯誤的想法,也不能挖苦、諷刺,先要充分肯定其敢想敢說的精神,再指出其不足。這樣,大大地鼓舞了學生求新變異的勇氣,培養了創新的興趣。
二、創設問題情景,迸發創新火花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構建“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的基本教學模式是小學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根據這個理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創設情境,創設情境大致有以下幾種:
(1)創設信息情境。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提供一些開放性、生活性、現實性的信息,讓學生根據教師所創設、提供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使每個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2)創設探索情境。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是在學生自主的實踐中發展起來的,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蘊藏著無限的潛在創新力,作為教師要從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角度來鉆研教材、設計教法、組織教學、指導練習,充分挖掘教材中蘊涵的創新要素。
(3)創設猜想情境。猜想是一種帶有一定直覺性的比較高級的思維方式,要求在面臨較復雜的問題情況時,迅速再現知識系統和經驗儲備中的相關信息,經過總體觀察,對問題實質做出大膽的猜想假設和試探,迅速地判斷和推理,力求一下子契入問題的關鍵,迅速地解決問題。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憑著自己的直覺大膽發表不同見解、質疑,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大膽猜想,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創設求異情境。求異思維是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對給出的材料、信息從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式或途徑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是創造性思維的一種主要形式,教師要善于選擇具體例題,創設問題情境,精細地誘導他們的求異意識。對于學生在思維過程中時不時地出現的求異因素及時給予肯定和熱情表揚,對于學生欲尋異解而不能時,則要細心點撥,潛心誘導,幫助學生獲得成功,讓他們在對于問題的多解的艱苦追求并且獲得成功中,備享創造性思維活動的樂趣。
三、引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培育創新思維
布魯納認為:認知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教一個人某門學科,不是要把一些結果記下來,而是要教他參與把知識建立起來的過程。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要重視結論的證明和應用,更要重視探索發現的過程,要讓學生沿著教師精心設計的一條“再發現”的道路去探索和發現事物變化的起因和內在聯系,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借助以往的知識經驗,自己進行知識再 “創造”。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抓準知識的切入點,結合數學信息的實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參與知識建立的整個過程。如:教學圓柱側面積時,可按下面步驟進行: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圓柱體學具,將它的側面上的紙沿著一條高剪開,并把它展開到桌面上,讓學生看到是一個長方形(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可以展開成一個長方形平面)教師運用制作好的多媒體課件展示圓柱側面的展開過程。
(2)讓學生觀察、分析、比較:①長方形的長與圓柱底面的周長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②長方形的寬與圓柱的高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寬等于圓柱的高)③長方形的面積與圓柱的側面積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圓柱的側面積)④長方形的面積等于什么?那么圓柱的側面積等于什么?
(3)推導出公式: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分析、比較、綜合、在感知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同時進行一些簡單的判斷和推理,邏輯思維能力自然得到培養。
總之,創新是永恒的主題,是不竭的動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牢固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創造有利于學生主動求知的學習環境,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潛力,讓學生自主探究,做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解讀》.數學課程標準研制組.北京師大出版
[2] 李毅紅.《創造力的培養》.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