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志美
【摘 要】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入,人們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空前,大有方興未艾之勢。目前,新課改的進程已步入成熟階段,狀態頗佳。但如果對新課改進行細細的品味,能夠折射出一系列另人深思的問題,在數學教學方面,主要表現在教師普遍缺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挖掘學生數學潛能的能力。本文結合自身從事教學多年的經驗,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探究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素質教育的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能夠更好的適應時代的發展和滿足社會的人才需求,教師必須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從根本入手,盡可能使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加強對學生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文化素質的培養,并在進行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過程中,認真將該過程完善,并結合獲取的經驗,增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做到這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學生學習過程中進行正確有效的指導,使他們懂得該“怎樣學”,并能夠從學習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的快樂,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而為更好的學習數學打好堅實的思想基礎。正所謂“這個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特點都是有所區別的,作為一個教師,應該在進行數學學科教育中,應盡量結合各學科以及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因勢利導。以下是我在從事教學過程中總結的一些教學策略。
1 建立正確的學習導向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正確的方向,才可能達到想要的結果。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該予學生以正確的方向引導,引領他們走上正確的學習軌道,并幫助學生找到各自學習的動機,這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學生如果能夠對自己學習的動機明朗,將對學習激起無限的熱情,同時還能有效的端正學習態度,為取得良好成績取得先決條件。動機的產生源于需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社會人事制度、勞動分配制度發生了重大變革,造成學習需要的滯后性與社會文明制度產生了劇烈的矛盾,很多學生在該矛盾中滋生了“厭學惡學”不良心態,致使學習意志消沉,動機不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逐步加強了人文教育,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深刻認知社會發展的特點及未來社會的人才需要,并結合時代特點的人才需要,幫助他們建立一套完善的學習系統,引領學生正確處理好學習與生活的微妙關系,為我國打造新一代的“四有新人”做出不朽的貢獻。
2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能否保證持續性的學習勁頭,說到底就是是否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習效果的提高是巨大的。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將能夠為學生學習提供不竭動力,使學生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極佳的維護、支持功能,在學習活動中充當負載者的角色,它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步入社會后依舊不斷學習的思想觀念,為將來不斷發展自我奠定堅實的基礎。由于以往“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學生形成了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比如受廣大莘莘學子深愛的“題海戰術”,缺乏自我思考,自我考量,只是被書籍和老師牽著鼻子走,遇到新型題目每每顯得束手無策,所以,老師應該盡量培養學生自我思考、主動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打破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與學生多進行互動,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并幫助學生的個性發展,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初期,將會有很多讓人頭疼的問題出現,這時教師應該積極的鼓勵他們、引領他們,指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勇敢的邁進。當然,光有鼓勵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可以嘗試著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組,以小組為單位檢查與驗收作業,并給予量化評估,在評估過程中,利用學生的競爭意識、集體榮譽感,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規范他們的學習行為,并使得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得到加強,開拓學生思維的空間從而養成優良的學習習。
3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郁的學習興趣能夠使人的各感官、大腦時刻處于最活躍的狀態,保持著接收教學信息的最佳狀態,能有效促使學生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心無雜念的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并非易事,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向學生介紹介紹我國在數學領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的方法,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動機,并將數學與我們日常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為他們介紹數學在生活、生產和其它科學中的廣泛應用,讓數學與生活相溶,從而更好的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4 結語
總而言之,素質教育的實施是一項迫切而又艱巨的任務,我們廣大的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探索,努力實踐,切實把素質教育落實到教學工作中去,為培養振興中華的高素質人才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淺談初中數學教學,2010
[2]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2010
[3]學生使用數學中考必備,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