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芳華
摘要:語言是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文在闡釋語言重要性的同時,對語種、方言和共同語的區別和聯系做了一個比較明確的分析。
關鍵詞:語言; 語種 ;方言; 共同語
《尚書·泰誓上》有云:“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人的出現,是自然演化中最偉大的成果和最壯麗的事件之一,其中濃縮和凝聚了自然歷史的精華。自然歷史進程賦予人各種潛能素質,人則通過現實的實踐活動在與自然的相互作用中把這些潛能素質鑄就成自身獨有的本質力量。這些本質力量表現為人的理性、好奇心、感覺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意志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等等。人,猶如茫茫太空中的一朵奇葩,綻放在我們這個美麗的藍色星球上。人的出現不正是宇宙中現實版的神話嗎?
語言對于新生的人類有著非凡的意義。其一,語言直接參與并推動了人類的誕生。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勞動,然后是語言和勞動一起,成了兩個最主要的推動力,在它們的影響下,猿的腦髓就逐漸變成了人的腦髓。”語言就像是盤古開天辟地時所使用的那把巨斧,只不過它所打破的不是自然天地的混沌而是人類精神世界的混沌。正如語言學家索緒爾所言:“思想好像一團星云,其中沒有必然劃定的界限。預先確定的概念是沒有的。在語言出現之前,一切都是模糊不清的。”其二,語言對于社會的存在、延續和發展都功不可沒。沒有語言,人類無法組織實施社會化勞動,生產力只會永遠停留在動物式的原始階段,社會的構建、維系和發展都將舉步維艱。沒有語言,人類個體用一生所積累的經驗都會隨著生命的隕落而消失,后代們又要重新開始……。更為重要的是,因為語言,身處“宇宙邊緣”的人類才得以遠離卡西爾所說的那種孤獨。德國哲學家恩斯特·卡西爾在《人論》中寫道:“人被置于一個廣大無邊的空間之中,在這種空間中他的存在似乎處在一種孤獨的盡頭。他被一個不出聲的宇宙所包圍,被一個對他的宗教情感和他最深沉的道德要求緘默不語的世界所包圍。”偉大的人類在漫長的進化史中為自己創造了語言,語言又反過來在極短的時間內把人類的嬰兒們由生物人轉變為社會人,使之迅速地成為社會的成員。也就是說,當我們睜開智慧的雙眼并輕啟靈巧的雙唇之時,我們就已經擁有了邁入人類社會從此不再孤獨的資本和力量。
語言和語種可以被當作相同的概念。不過,當它們被放在一起互為參照時,語言往往和人類這樣的抽象概念相提并論,語種則通常和具體的社會群體如民族等聯系在一起。換言之,語種是語言現實的表現形式。一切語種都是語言,但都不能完全代表語言,而語言也不是單純的某一或某幾門語種,而是一切語種及其方言的總和與抽象。受人們對語言的整體認知水平以及在語種認定標準上的分歧等因素的影響,世界上到底有多少門語種還沒有定論,但最保守的估計也在2000種以上,這些形形色色的語種共同構成了五彩斑斕的人類語言畫卷。
語言的復雜性還表現在語種內部。當這種內部差異得到人們的解讀、認可并且與特定的空間范圍相結合的時候,方言的概念便產生了。方言,即一方之言,是語種在發展變化過程中所衍生出的,流通于其所覆蓋全部區域當中的某一或某些部分的變體。方言概念的成立有兩個前提。其一是雖然歸屬同一語種,但各方言之間的差異已經達到了不能被忽略的程度。其二是各方言之間雖然已具有相當的區別性特征,但仍不足以“自立門戶”,即獨立成新的語種。在世界上,漢語是方言種類較多、差異較大的一種語言。粵語、贛語、上海話、東北話等,不管它們被稱作“語”還是“話”,都是漢語的方言。高安方言,或曰高安話,主體上是屬于漢語十大方言之一的贛方言下面的一種亞方言。
方言是橋。老鄉見老鄉時,雖然不一定每次都兩眼淚汪汪,但那彌漫在空氣中的美妙鄉音以及由此帶來的濃濃鄉情,毫無疑問就像是一條漂浮在空中的無形紐帶一般,讓人們彼此間的心靈越走越近。與此同時,方言也是墻。當來自不同方言區的人們相聚一堂時,方言所可能帶來的隔閡、歧義甚至猜忌也是有目共睹的。鑒于此,存在方言分歧的社會里,人們往往選擇一種方言作為共同語或共同語的基礎。
所謂共同語,是指擁有諸多方言的特定語種當中,由于政治、經濟或文化等原因而被進一步系統化、規范化進而權威化,并充當各方言區人們相互之間首選之交際工具的特殊方言。以漢語為例,其共同語在春秋時代叫做“雅言”。《論語?述而篇》說孔子在誦讀《詩》、《書》和行禮時都講“雅言”:“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漢代揚雄在《方言》里稱共同語為“通語”。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韻》里稱共同語為“天下通語”,明代張位在《問奇集》里稱之為“官話”,辛亥革命后共同語被稱作“國語”,現在則被稱為“普通話”。“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
方言和共同語都是語言。兩者的差異僅限于影響力、流通范圍和法律地位等社會層面,僅此而已。在語言的自然屬性方面,兩者沒有任何差別。換言之,方言們“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她們同樣擁有完整的語音、語法和龐大的詞匯庫,同樣執行著人與人之間的語言交際功能。在體現某一區域特定的風土人情方面,方言甚至比共同語來得更加“惟妙惟肖”、更加“楚楚動人”。人類歷史上,沒有任何一種共同語能夠完全脫離方言而存在。恰恰相反,一種健康的、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共同語雖然以某一方言作為基礎方言,但卻有著海納百川的廣闊胸懷。她們往往保持著同各種方言的良性互動,從而在汲取各種方言養分并茁壯成長的同時贏得方言們最廣泛的認同與歸附。
(作者單位:南昌工程學院國際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