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雯
摘要: 論壇、博客已逐漸成為高校學生發表輿論的重要場所,加強對高校網絡輿情的引導,成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課題。針對網絡輿情的特點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影響,要對高校網絡輿情進行引導,以促進高校校園的和諧發展,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和管理中的作用,挖掘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功能。
關鍵詞:高校網絡輿情;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網絡輿情的內容
中國當代大學生面臨的時代環境變化多端,在追尋個性化發展的同時,他們力求保持在社會主流價值觀上的一致性。由此,我們可以總結出當前高校網絡輿情所包含的一下幾個內容:
一是國際國內的時政熱點和焦點問題。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應用,大學生作為活躍的群體,以更加開放的眼界了解世界局勢的變化與動蕩,對國際國內熱點時政問題和事件保持著極高的關注。二是校園建設發展和管理以及重大的突發事件。大學生作為校園的主體成員,他們通過高校論壇積極獻言獻策,推動和諧校園的構建,實現主人翁的歸屬感,同時校園突發性事件也是他們持續關注的焦點。三是同學生切身利益關聯性高的事務。如學校政策制定、招生、考試、教學安排、各類收費、學生對后勤、宿管、網絡等管理服務的批評投訴等問題都很容易形成網絡輿情。
二、高校網絡輿情的特點
由于大學生具有思維活躍、易于接受新事物、信息素質較高等特點,使得高校網絡輿情呈現出以下特點:第一,開放性。相對于傳統的傳播媒介,大學生通過學校多樣性的網絡平臺進行信息的傳遞,監管部門并不可能做到像對報刊雜志那么嚴格的審核監管,這就為網絡參與的各個平等主體提供了更加開放的信息交流環境。第二,隱匿性。現代網絡為網絡參與者提供了無法言喻的交流便利性,同時它本身的虛擬性給予參與者更多的隱秘色彩。大學生群體在網上論壇進行情緒宣泄,觀點表達完全不用在乎是否會被他人嘲笑,因為虛擬化使得參與者的真實信息不致暴露,大家盡可暢所欲言,但隱匿性或許也是大學生網上道德失范的重要誘因。第三,時效性。大學生作為年輕人,他們追尋的是個性的彰顯,在網絡論壇中通過即時信息和熱點的關注及傳播,表達自己個性化鮮明的觀點和看法尤為重要。第四,復雜性。網絡信息的海量傳播和參與主體的匿名性,使得網絡的發展撲朔迷離,利益多元化和價值多元化主體充斥其中,各種言論,思想和觀點交相輝映,網絡輿情的辨識性也在更大程度上增加了困難。
三、網絡輿情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一)加強網絡隊伍建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高校網絡輿情是反映學生思想動態的一個重要窗口,需要培養一支既具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又能較有效地掌握網絡技術、熟悉網絡文化的特點,能夠在網絡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隊伍。學生輔導員作為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除了具備高尚的政治品質以外,還必須要加強有關網絡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熟練掌握并運用互聯網這一新的傳播媒體,努力適應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需要。
(二)把握網絡輿情的運行機制,有效地提高網絡輿情的引導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依賴于網絡,他們遭遇挫折時多選擇網上聊天或發表文章來達到解決的目的。因此,通過網絡輿情能夠較為清楚地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況,網絡輿情是大學生思想狀況的“晴雨表”。教育工作者要有針對性地研究網絡輿情的傳播規律和運行機制,尋求有效的輿情引導方法和手段。要準確掌握學生對焦點問題、敏感問題的關注規律,尊重主體言論的自主性,講究引導策略、引導藝術和引導效果,從多元化的輿論中尋找共同點,發現積極因素,使網上輿情的引導工作更具針對性。在網上,教育者與被教育者是平等的,網上角色又是虛擬的,說教與灌輸自然不再有生存的空間,教育者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導與支持,包括價值取向的正確引導、心理健康的積極疏導、正確觀點與行為方式的同情和支持等。
(三)增強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強化自律機制
高校要積極引導、教育廣大學生文明上網,提高學生網民的道德品質,培養大學生良好的網絡行為規范和網絡道德責任感,增強其遵守網絡規則、網絡道德的自覺性,從而形成良好校園網絡輿情的氛圍。學校可以通過調整和充實德育內容的方式,開設網絡道德教育課程,并把網絡道德教育課程納入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和考試范疇,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念,從主觀上杜絕虛假及非法網絡輿情的產生和傳播,力求把網絡建設成為傳播先進義化、塑造美好心靈的陣地。
綜上所述,網絡逐漸成為網民尤其是青年大學生參與公共輿論、影響社會生活的重要平臺,校園網絡輿情的熱點涉及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出大學生群體的各種思想動態。高校思想教育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要科學把握網絡輿情的發展規律,研究因勢利導、化解矛盾、理順情緒的方法,使之朝著有利于社會和諧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劉 毅.網絡輿情與政府治理范式的轉變[J].前沿,2006(10).
[2]吳 風.網絡傳播學一種形而上的透視[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
[3]丁建軍. 淺談高校網絡輿情的特點、成因及其危機應對[J].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教育學刊, 2008(4).
[4]嚴 冰,郭 沛,張玉華. 高校網絡輿情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應對[J].繼續教育研究, 2009(7).
(作者簡介:蔣 雯(1985.7-),女,四川遂寧人,四川職業技術學院電子電氣工程系,專職輔導員,實習研究員,從事專職輔導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