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炎炎夏日,親友們來家里做客,為了免于受廚房油煙的熏烤之苦,我們常常帶著親友去外面就餐,有時選擇空調開足的酒店,有時也會去晚上頗為熱鬧的啤酒廣場,一切都視情況,隨心情。只是在品嘗著酒店里的精致美食時,享受著啤酒廣場的歡聲笑語、徐徐涼風時,孔雀綠魚蝦、地溝油、染色花椒、假牛肉、雙氧水鳳爪等等問題食品,很有可能已經進入了我們的胃腸。
這不是危言聳聽,更不是杞人憂天。近幾年,“瘦肉精”、“染色饅頭”、“地溝油”等事件不斷曝光,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最為關注的民生問題之一。
一、食品安全現狀
民以食為天,食物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質,也是我們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食品產業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伴隨著各種新型食品的不斷研發,食品產業已經占據了國家眾多產業的支柱地位。食物的營養和味道雖然重要,但健康、安全才是我們選擇食物的首要標準。
然而,最近幾年,在世界范圍內不斷出現食品的安全問題,比如英國的“瘋牛病”和“口蹄疫”事件,國內的毒米、毒油、三聚氰胺、人工雞蛋等事件,這些都表明食品安全問題的形勢已經十分嚴峻。日益嚴重和頻繁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對我們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一)食品污染問題
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及其原料在生產和加工過程中,因農藥、廢水、污水各種食品添加劑及病蟲害和家畜疫病所引起的污染,以及霉菌毒素引起的食品霉變,運輸、包裝材料中有毒物質和多氯聯苯、苯并芘所造成的污染。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藥、殺蟲劑、殺菌劑以及防莠劑的大量使用,比如小麥結籽時大量使用有機硫和有機磷農藥,玉米及水果成熟期噴灑大量的樂果、對硫磷、滴滴涕等農藥,都對食品造成很嚴重的污染。有報道表明,癌癥發病率的逐年提高與農藥使用量成正比,農村兒童白血病40%~50%的誘因是農藥。另外,婦女的自然流產率和畸形胎兒出生率的增高都和農藥的使用有關,另外,某些除草劑還可能導致胎兒畸形,如小頭畸形和多趾等。很多農民由于缺乏相關的知識,使用農藥的技術也不過關,所以農藥污染事故屢有發生。
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加工者會使用大量的食品添加劑、激素、抗生素等,雖然我國已經有了食品添加劑的標準,但是很多企業為了謀取利益仍然會過量地使用添加劑。
在成品包裝與運輸過程中也會產生食品污染,食品包裝的容器、工具和管道等材料中含有有害物質。比如用塑料袋包裝肉類制品,致使聚乙烯或聚氯乙烯隨著肉類被人體攝入,令人擔憂的是,這個問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得到廣泛的關注。另外由于食品的運輸和裝配方法違規,一些運輸工具不經過消毒處理就用來裝載食品或糧食,從而在食品運輸中造成嚴重的污染。
(二)企業違法生產、加工食品
近年來相繼發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及“染色饅頭”等食品安全事件,這些足以表明食品加工者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絲毫不見收斂,究其原因,是企業嚴重缺失誠信。雖然企業追求經濟利益是理所應當的,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巨大的利潤加上缺乏有效的監管,的確會對一些利欲熏心的企業人產生很大的誘惑,但如果這些人不是道德淪喪,就絕不會單為了利益而生產問題食品,安徽的“劣質奶粉”案、廣州“毒酒”案中制假者喪盡天良的做法,說明我們社會道德大廈已經出現了裂縫。
(三)利用食品進行犯罪或恐怖活動
犯罪分子利用食品進行犯罪或者實施恐怖活動的案例也越來越多,2002年9月發生在南京的特大鼠藥投毒案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案例。2003年以來因投毒導致的食物中毒事件逐年增多,投毒的物質主要是劇毒急性鼠藥,這類破壞活動不僅危害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更是擾亂了社會的穩定團結。
二、有效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與食品息息相關,而食品以安全為第一選擇的要素。針對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的現狀,有關部門需要積極探討并尋找出有效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方法。
(一)確保初級農產品無污染
胡錦濤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沒有農業標準化,就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食品安全保障。”實施農業標準化是提升農產品質量的有效途徑。推動農業標準化重點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凈化農產品的產地環境,避免有害物質在農產品中富集。二是規范農業生產過程,科學合理地使用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在農產品初加工、儲運過程中嚴格按照標準使用添加劑和符合食品要求的包裝物,避免造成二次污染。三是積極建設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促進農業的產業化經營。
(二)切實整治食品小作坊、食品攤販
食品小作坊、食品攤販是食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難點。其數量多、規模小、分布散、條件差、工藝亂,給監管工作帶來極大的難度,食品質量安全難以保證。地方政府要加快出臺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的具體管理辦法,避免出現監管空白。
(三)切實加強獲證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管
監管手段和方法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要按照國家質檢總局《關于加強對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企業后續監管工作的意見》的要求,對食品企業進行分類管理。從生產源頭上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落實質量抽查和巡查制度,規范食品召回監督管理制度,建立嚴密的食品監管網絡,實行網格化監管,不斷改進監管手段,采取多種形式,對生產加工、包裝、儲運、銷售各環節實行全過程監管。
(四)對違法生產食品的企業加大懲罰力度
當然,如果單靠道德尺度去限制企業違法地生產和加工食品,未免太過天真,所以,為了改善食品生產和加工的安全,與其希望企業人重塑道德,不如加強法制嚴懲。企業敢無視消費者身體的健康,生產和銷售大量危害健康的問題食品,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律懲處力度不夠。在已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只有三鹿一家公司付出了破產的代價,其他大部分企業在發生食品事故之后,依舊正常運營,生意也照樣紅火,企業負責人依舊在位并享受著經濟收益,承擔責任的只是一群蝦兵蟹將。總之,無代價或低成本會繼續吸引企業去生產、加工問題食品。所以,要杜絕不安全食品,必須加強法律懲罰力度。
(五)提高檢驗能力,完善監督體系
貴州貴陽市醫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孫誠誼代表發現,很多食品安全問題是通過媒體曝光和老百姓檢舉才被揭發出來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主動發現的問題較少。他認為應當建立食品安全預警機制。“一個權威的公開的信息渠道,是我們主動預防問題的關鍵。”
為了保證衛生監督的公正,加大食品衛生監督的力度,改革衛生監督體制,集中原來分散的衛生監督職能,撤銷市、縣級衛生防疫站、公共衛生監督所、勞動衛生監察所,組建新的衛生監督所,承擔面向社會的綜合衛生監督執法任務。
為了推動食品行業穩步發展,要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保障體系、食品安全預警和控制體系、食品安全監管和衛生監督體系三大目標以及具體指標,同時從經費、人員、組織、管理等方面落實目標實現的保障措施,為食品衛生監督工作明確工作的重點和努力的方向。
2011年,被稱為“食品安全天氣預報員”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成立。該中心不隸屬于任何一個部門,專門從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中心研究員嚴衛星委員指出,當前我國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事件頻發。在食品安全領域,風險評估交流相對薄弱。應建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制度,全面掌握和分析食品中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和污染趨勢,及時發現食品安全隱患,及時回應社會關切,還百姓一個“放心餐桌”,化解大家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焦慮。
三、防止禍從口入,以綠色食品為消費主流
隨著我國城鎮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食品安全問題屢屢出現問題后,人們對綠色食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無污染、健康安全的綠色食品的消費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綠色食品逐漸成為消費主流。
綠色食品是指在無污染的條件下種植、養殖,施有機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殘留農藥,在標準環境、生產技術、衛生標準下加工生產,經權威機構認定并使用專門標識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的統稱。
在許多國家,綠色食品又有著許多相似的名稱和叫法,諸如“生態食品”、“自然食品”、“藍色天使食品”、“健康食品”、“有機農業食品”等。
(一)食品企業應走綠色營銷的道路
綠色營銷是指企業以環境保護作為經營哲學思想,以綠色文化為價值觀念,以消費者的綠色需求為出發點,力求滿足消費者綠色需求的營銷策略。然而我國食品企業在實施綠色營銷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比如綠色食品在價格上偏高,進入國外市場受到“綠色貿易壁壘”,食品產業結構不合理等等。因此,開展系統的食品產業綠色營銷發展研究,探索推動食品產業綠色營銷發展的理論依據和對策,對促進食品產業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樹立和加強綠色營銷觀念
我國食品企業要樹立和加強綠色營銷觀念,將綠色營銷觀念貫穿到經營的全過程,從原料農產品的源頭,即一體化組織模式中的農戶生產開始,對產品的開發、設計、制造、包裝、定價、宣傳、服務、銷售等各個方面都進行綠化。而且還要對全體員工進行綠色教育,培養綠色意識,牢固樹立綠色營銷觀念,使職工充分認識綠色營銷的重要性。
2.調整產品結構
我國食品企業要從生產傳統的食品向生產綠色食品轉型,除了要開發綠色食品這一核心產品外,還要關注產品的品牌效應。有實力的食品企業可以通過整合產業鏈來實現資源的高效融合。如我國乳業巨頭伊利集團打造的“綠色產業鏈”
3.制定合理的綠色價格
市場上,綠色食品比一般食品的價格高出幾倍,甚至近十倍。而綠色食品價格瓶頸的形成并不在于其高利潤,主要基于其成本因素。首先,企業應該通過擴大生產規模、強化綠色管理和降低原材料消耗從而降低產品成本與價格,采用成本定價法和心理定價等定價技巧,制定出消費者和企業均滿意的價格。其次,食品企業可以實行營銷成本的全程控制,從綠色食品原料價格、運輸、儲藏、流通和網點布局等各個環節挖掘降低成本的潛力,努力提高資金的周轉速度。
(二)政府應該大力提倡綠色食品的生產和消費
政府行為是綠色營銷的催化劑,起著外部引導和監控的作用,在促進我國食品行業實施綠色營銷的過程中,企業和消費者的作用最終仍然依賴政府的培養和教育。政府要加大教育、宣傳、引導的力度,提高全社會的綠色意識,引導消費者樹立綠色消費觀念,營造綠色消費時尚。促使企業進一步增強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實施綠色營銷。
有效的食品行業綠色營銷法規能夠促進企業以法律的形式來約束自己開展綠色營銷。法律的強制性能夠使企業有效地開展綠色營銷。所以政府要建立健全食品行業綠色營銷法規。此外還要改善市場環境,加大政策和人才扶持力度,并積極引導、支持中小企業申報綠色食品。在協助龍頭企業、大型企業與國際市場接軌上多下功夫。
(三)如何挑選綠色食品
我國消費者健康和環保意識正不斷增強,綠色食品已成為大部分消費者的首選。但綠色食品實際上是一個特定的概念。2003年11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對于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等制訂了非常嚴格的認證過程。
再加上一些商家違規使用綠色食品標志,首先會誤導消費者,如果它本身的價格等于或低于其他沒有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消費者肯定會選擇有標志的產品,物非所值,消費者的經濟利益就會受到侵害;另一方面如果產品沒達到綠色食品的標準要求,就有可能危害到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為此,有關專家介紹,消費者購買綠色食品時要做到“五看”。
1.看級標
我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將綠色食品定為A級和AA級兩個標準。A級允許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物質,而AA級則禁止使用。A級和AA級同屬綠色食品,除這兩個級別的標識外,其他均為冒牌貨。
2.看標志
綠色食品的標志和標袋上印有“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字樣。
3.看標志上標準字體的顏色
A級綠色食品的標志與標準字體為白色,底色為綠色,防偽標簽底色也是綠色,標志編號以單數結尾;AA級使用的綠色標志與標準字體為綠色,底色為白色,防偽標簽底色為藍色,標志編號的結尾是雙數。
4.看防偽標志
綠色食品都有防偽標志,在熒光下能顯現該產品的標準文號和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負責人的簽名。若沒有該標志便可能為假冒偽劣產品。
5.看標簽
除上述綠色食品標志外,綠色食品的標簽符合國家食品標簽通用標準,如食品名稱、廠名、批號、生產日期、保質期等。檢驗綠色食品標志是否有效,除了看標志自身是否在有效期,還可以進入綠色食品網查詢標志的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