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巖
摘要:
通過從中西傳統繪畫空間意識著手,著重從繪畫空間意識來分析,中國繪畫的空間意識正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思維的表現,與西方傳統繪畫有著不同的特性和內涵,也都具有自己的哲學性,思維特性,對中西傳統繪畫的異同及其成因作了進一步的探索。
關鍵詞:中西傳統繪畫空間;差異;空間觀念意識
一、中國傳統繪畫的空間形式
中國的傳統畫家在視線的流動之中把握空間萬象,不限定在一個固定的位置,空間的表現也出現在流動的特點。中國傳統繪畫里面展現中暗含了歷史性的觀察和感受,在表現時“以大觀小”,而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講求的是“天人合一”、“心物相應”,因此傳統的中國繪畫方向是心里意象空間發展的藝術。中國畫品講究的是“氣韻生動”這是中國哲學基本概念,“氣”在傳統繪畫中是一種表現形式,之后中國傳統繪畫空間演變成一種審美意境,物象不再是自身的空間形象,而是具有一種豐富的意外之意。中國畫家在繪畫空間意識表現中追求一種生命空間的重建和再創,通過對自然空間中一草一木的關注,來體會客觀世界的生命精神。中國傳統繪畫以墨色為主,運用極富表現力的線條來表現客觀物象的神韻,在流動變化的視點中,整體把握所描繪的對象,并在營造空間意境中,利用虛實、留白對比的手法,空間形式美往往是在中國畫。空間意象中自然生成的。在山水畫中虛實之說,空白為虛,落墨為實。
二、西方傳統繪畫空間
西方繪畫空間意識依據是空間透視法的原則這一透視法源自古希臘的藝術傳統。西方人的哲學觀點源自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臘時期,西方人的哲學觀以理性為基礎的,他們對世間萬物都是秉承科學的態度去研究他們,西方的思想家和藝術家都認為數是智慧的:“和諧是最美的那么最美的也是最和諧”,以此我們說中國人追求的是“心理和諧”,而西方人側重于“形式美的和諧”。西方繪畫自然也是以這種理性的思維方式出現的, 尤其是對透視法的研究。再發展到后來的西方哲學宇宙觀:心境相視、物我相對、天人有分等等, 他們把客觀物象當作自己的對立面去研究。畫家們更是要憑借自己的繪畫技巧極力的模仿自然、再現自然, 努力的探索總結寫實的技巧和規律, 研究透視學、解剖學和色彩學, 為的是描繪出一個真實的、立體的視覺空間。正如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杰出畫家達·芬奇所說的繪畫要以鏡子為例, 就是說畫家要像鏡子一樣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追求視覺真實的道路, 開始在平面上尋找縱深感的空間。在美學的領域出現了移情悅,直覺表現說等重視主體精神感受的學說。西方繪畫空間意識突破了古典繪畫時期的科學的、理性的空間意思,形成自由個性的空間意識,畫面的空間也擺脫了三維立體的表象的束縛。
在塞尚畫中,經常出現對客觀造型的有意歪曲,如透視不準、人物變形等。他無意于再現自然。而他對自然物象的描繪,根本上是為了創造一種形與色構成的韻律。他曾說:“畫家作畫,至于它是一只蘋果還是一張臉孔,對于畫家那是一種憑借,為的是一場線與色的演出。塞尚重視繪畫的形式美,強調畫面覺要素的構成秩序。這種追求其實在西方古典藝術傳統中早已出現。而塞尚始終對古典藝術抱著崇敬之情。他最崇拜法國古典主義畫家普桑。他曾說:“我的目標是以自然為對象,畫出普桑式的作品。”他力圖使自己的畫,達到普桑作品中那種絕妙的均衡和完美。從《水果盤、杯子和蘋果》,可以看出塞尚的探索精神和畫風特色。在這幅畫中,物體成了畫家借以分析形體和組建結構的媒介。塞尚將它們高度地簡化,并以深色線條勾出輪廓,使其看起來顯得明晰而堅實。為實現畫面有秩序的布局,他有意地歪曲畫中的透視關系,將水平的桌面畫得仿佛前傾,使桌上的物品得到充分的顯示。他也不在意物象的遠近不同而產生的視覺上的虛實差別,而將畫中物象在清晰度上,處理在同一個平面。這樣既強化了物象的實在性,又可以加強平面上構成的意味。同時,他有意地把那只果盤的支腳畫得不在正中,雖然盤子看起來有點別扭,卻有效地使畫面的諸視覺要素有序地聯系起來而達到相互平衡。那偏向左側的水果盤上部,與左上角背景的一簇葉子相互聯系,而這簇葉子又與右上角的那簇葉子相呼應。塞尚通過畫中的圖象,在畫上組成了兩道交叉的對角線——其中一條起于左上方的葉子,并通過果盤上部、畫中央的那堆蘋果,直到右下方的小刀和桌布邊結束;另一道雖色彩偏暗,卻也清楚可辨:從右上方的葉子開始,經玻璃杯、中央蘋果堆,一直延伸到左下方的桌角。這兩道斜線在畫的中央交叉,構成了畫面穩固的框架。在塞尚畫中,整體關系,有如一張網絡,所有物象在網絡上各得其所。任何細節和局部都不可隨意挪動,否則,整個結構便會失去平衡。對此西方曾有人評論說:“如果試想從17世紀荷蘭的靜物畫中拿一個東西,立即就好象到了你手里;而如果想從塞尚的靜物畫里挪動一只桃子,它就會連帶把整幅畫一起拽下來。
三、結語
中國傳統繪畫空間更理念,講究的是中國認知理念和現實的結合,來源于生命感,從精神角度著手,不是為了構圖,而是表現宇宙觀念的形式。西方傳統繪畫追求逼真地再現客觀環境和事物,這得益于透視法的運用,即在二維平面中凸現三維虛幻空間。準確的透視運用使畫面呈現出逼真的空間效果。西方寫實繪畫的空間營造主要運用的表現手法是我們現在普遍應用的科學的焦點透視法,都是焦點透視。而中國是散點透視,是宇宙空間觀念。
【參考文獻】
[1]潘知常.中西比較美學論稿[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0
[2][意]達芬奇.論繪畫[M].戴勉譯.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孫寶林.中西方繪畫空間比較表現的差異[J].藝術百家,2010(01)
[4]王帆.中國繪畫空間范式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1
[5]孫遜.在“傳統”與“現代”之間[D].中央美術學院.2007
【作者單位:延邊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