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威
摘要:
出鏡記者,就是通過電視直播向人們報道新聞事實的人。出鏡記者的現場報道是電視新聞報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重大慶典以及突發事件中,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報道行為。通過重點論述和分析突發新聞中受眾心理與需求,總結了出鏡記者在突發性新聞事件的報道中應具備的受眾意識,即虛擬的人際傳播意識、受眾代理人意識、受眾本位意識。
關鍵詞:突發新聞;出鏡記者;受眾意識
近年來隨著大眾傳媒技術和電視事業的發展,電視新聞工作者的隊伍不斷壯大,大眾傳媒越來越重視突發性新聞報道的信息量、現場感和時效性等。出境記者的現場報道作為電視新聞報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重大慶典以及突發性事件中,出境記者在第一現場、第一時間向受眾報道正在發生的新聞實況,將億萬觀眾帶到新聞事件發生的現場,帶領受眾感受、參與、經歷新聞事件,滿足了人們受眾想要親臨現場的心理需求,使得重大慶典或者突發性事件的新聞報道內容更加豐富流暢,有效的拉動了新聞事件與觀眾的距離。
一、突發新聞中的受眾心理與需求分析
(一)受眾心理
1.好奇心理。常言道:“好奇之心,人皆有之”。突發性新聞,不是時時都有、人人都能遇到的,因此與其他類型的新聞類型相比,能更大的滿足受眾不同種類的好奇和刺激心理。當然這種好奇或者刺激心理是沒有惡意的。
2.自危心理。突發性新聞,尤其是災難新聞與人自身的生存休戚相關。從人的本性上來說,求生本能是從動物到人最根本的東西。由于擔心害怕這種災難也發生在自己身上,人們就會下意識的去關注災難的細節。這也是為什么災難新聞更容易引起受眾關注的心理基礎。例如,2007年的特大雪災、2008年的膠濟鐵路重特大交通事故、四川汶川的8.0級地震、等新聞都是人們街頭巷尾議論的問題。
3.同情心理。各個國家的人,雖然在人種、民族、社會、環境、文化等諸多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然而,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內心深處都存在同情、同感和共情能力。在大災大難面前,人員死傷很多,這就使得人不自覺的產生悲哀、憐憫的心理。這種心理在平時或許感受不到,大災大難降臨時,就被激發出來了。
4.求真心理。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只有真實地反映客觀事物本來面貌的報道,才是真正的新聞,也才能吸引受眾,感染受眾,打動受眾。“5·12”汶川大地震,出境記者不懼危險,第一時間在電視上詳細的報道了突難發生的現場,滿足了受眾對真相的渴求心理。
(二)受眾需求
1.信息需求。對突發事件中信息的需求是受眾的基本需求。突發性事件本身包含了大量信息。但是由于受眾遠離現場,無法在第一時間得到準確的信息。出境記者通過現場直播報道,有效的傳達了受眾群體最為關心的信息。
2.現場需求。突發新聞的現場對于受眾來說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出境記者的現場報道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記者的活動與新聞事件的發展是同步的,出境記者利用大眾傳播設備,通過語言描述與畫面的配合,真實記錄下新聞事件的全過程,向受眾完整地再現新聞事件的現場,使受眾如臨其景、感同深受。
3.時效需求。新聞的時效性是新聞存在的價值。由于突發事件,往往可能造成嚴重的社會危害,其影響力大、涉及面廣、持續時間長,必然會引發人們的普遍關注,成為受眾迫切需要了解的信息。08年汶川大地震,我們可以發現,各大電臺幾乎所有第一時間的新聞報道都是關于地震方面的,其中,央視還臨時增加了《抗震救災眾志成城》等專題節目,24小時跟蹤報道災情的最新進展。這就是由于受眾對突發新聞時效性的要求所決定的。
4.渠道需求。當突發新聞發生,受眾不能像出鏡記者那樣親臨事故現場,他們只能身處異處透過新聞媒體來了解具體狀況。出境記者通過電視直播,將億萬觀眾帶到新聞現場,去親眼目睹新聞事件發生的全過程,增加了新聞報道的傳播渠道,調動了受眾各方面的注意力。
二、出鏡記者的受眾意識
(一)虛擬的人際傳播意識
在突發性事件的現場報道中,出鏡記者面對的是億萬觀眾。記者往往是透過攝像機的鏡頭,想象著鏡頭前有一個受眾,把現場報道看成是與某個受眾之間的人際交流過程。在這個虛擬的人際傳播過程中,出鏡記者不僅要把在現場了解到的情況,通過鏡頭真實準確的傳達給“某個受眾”,更要積極的與“某個受眾”進行現場互動。出鏡記者的虛擬人際互動彌補了受眾不能親臨現場的缺憾,增加了新聞報道的現場感,使得現場直播活靈活現。
(二)受眾代理人意識
出鏡記者是現場與觀眾之間的一座橋梁,受眾通過出鏡記者這座橋梁到達新聞現場,感受新聞真實。出鏡記者作為受眾的代理人,他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儼然成為受眾接受電視媒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就要求出鏡記者必須在有限的時間里把了解到的事實通過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時準確的傳達給廣大觀眾,而且要說最重要、最有價值的信息,以滿足受眾想要親臨現場的心理需求,縮短受眾與現場的距離。
(三)受眾本位意識
受眾本位就是大眾傳播媒介在信息的傳播活動中,要以“受眾為中心”,最大限度的維護受眾的根本利益。受眾本位意識,簡而言之,就是要樹立“以受眾為本”的意識。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突發事件的新聞報道中,出鏡記者要準確把握受眾的心理與需求,樹立以“受眾為本”的受眾意識,從受眾的利益出發,以受眾的視角和平民化、通俗化的語言形式來描述事件現場,以滿足受眾想要親臨現場的需求,拉近受眾與新聞事件的距離。
【參考文獻】
[1]牛新權.試析電視媒體出鏡記者的角色扮演與角色類型轉換[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09(02)
[2]李金霞.如何做好電視新聞的出境記者[J].黑河學刊,2008(01)
[3]夏艷艷.電視新聞傳播的受眾意識研究[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報,2005(04)
【作者單位:河南電視臺新農村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