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儀強
摘 要:研究性學習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新課程標準下,培養學生的研究意識,讓學生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主動地參與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已經成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主要分析了研究性學習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高中語文;語文素養
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傳統的語文學習方式相比,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具有自身的特征,如開放性、實踐性、自主性和協作性等。研究性學習的特征使得學生既要掌握語文知識,還要能夠在特定的情境下積極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具有較強的探究能力。那么,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呢?
一、立足教材,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認知,提高學生的文學水平
教材是學生與作者心靈對話的主要媒介,其中包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情感體驗,能夠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古語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有效方式,可以從教材文本的閱讀和理解中來體現:
(1)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比較研究能夠匹配的內容,如,《荷花淀》和《百合花》中的同一時代的女性美。
(2)教師可以從文章中的新觀點和新思想去理解文本,如,從《雷雨》中的周樸園的人物形象人性化定義與思考等。
(3)教師可以從課文的再創作讓學生理解課文,如,《項鏈》的故事改寫等。
二、立足課堂,通過對課堂中的情境創設,激發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欲望
課堂教學方式對于培養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意義。(1)教師可以從課堂中的知識講解和延伸,提高學生對知識研究的興趣。如,對于《〈詩經〉兩首》中的婦女在傳統社會中地位的分析,激發起學生對知識的研究興趣。(2)教師可以從課堂中的情境創設出發,讓學生在具體且豐富的情境中產生情感共鳴,激發對知識的研究興趣。如,在《再別康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造離別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朗誦,增強學生對離別詩的感情。(3)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營造問題情境,通過小組協作的方式,促進學生在問題中思考、探究、分析和解決,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協作能力。
總之,高中是積累知識的重要階段,也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關鍵時期,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引入研究性學習方式和手段,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良好學習習慣得以培養。
參考文獻:
錢旭升.我國研究性學習的研究綜述[J].教育探索,2003(08).